日本到中国考察,看到被当作铺路材料的废渣两眼冒光,提出要用优质钢来换咱们的废渣。宁愿倒贴钱也要做这赔本买卖,是脑子坏掉了吗,还是另有玄机?

先来说说这事的来龙去脉你就清楚了。

那还是中日刚建交的时候,也就是上世纪70年代。那时候咱们开始大力发展重工业。早在50年代,咱们就探明四川攀枝花有大型铁矿,并建立工业基地。到70年代,已经可以实现系统化炼铁。在英美各国对咱们进行各种封锁的年代,第一炉铁水成功出炉,振奋了无数中国人民。但是因为技术的相对落后,时常发生高炉渣口烧坏的情况,正在科研人员努力找解决办法的时候,中日关系开始缓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派出了一支考察队,并且主动提出要到攀枝花钢铁厂看看。那我们也是非常欢迎,认为这是一次技术交流的好时机。但是在考察期间,我们介绍技术还是工业发展什么的,他们都不大感兴趣。甚至有点傲慢,觉得咱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直到看到堆成小山一样的高炉渣,立刻两眼放光。问咱们这些炉渣我们都是怎么处理的?我们说还能怎么处理,就铺了路基了呗。这时候他们虽然佯装不动声色,提出,这样做太浪费了,不如我们用优质钢来换你的炉渣。但是态度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还说优质钢你们知道吧,可以拿来造大型船坞都没问题的。而且在之后的招待宴上还正式提出这个提议。

事出反常必有妖。咱们的人没立刻答应,也没明确拒绝。而是稳住他们的同时将这件事上报领导。周总理知道后,就一句话“醉翁之意不在酒”,这炉渣里必有玄机。就婉拒了日本考察团的提议。

被拒绝后,他们还不死心。得知我们的一部分炉渣都倒进了金沙江,就派人偷偷到江里去打捞。当然,后来被我们制止了,这更说明这炉渣不简单。

周总理特意询问了科研人员,判断日本能从废渣中提纯什么东西,但是咱们的技术现在达不到。为了搞清楚这里面的门道,我们的工作人员连夜拿着这些废渣送到科学院和矿物质研究所。经专家研究发现,这些废渣里含非常多的钛金属,达到了70%的含量。这种金属材料不光能单独使用,最主要的是可以和很多金属合成钛合金。钛合金的应用就非常广泛了,在西方国家主要被用在建造飞机的航空业和制造芯片和CPU这样的半导体材料。

看到这你就明白他们为什么宁愿倒贴钱也要买咱们的炉渣了吧!

虽然这次阴谋没得逞,但是他们背后的集团还是没死心,并且酝酿了更大的阴谋。

这个背后就是日本三井集团。

在二战前就存在了,是日本四大垄断财阀之一,业务覆盖了钢铁、石油、电子、造船和金融等,可谓实力雄厚,富可敌国,还有一个称呼叫“二木会”。

上次看用优质钢也没骗过我们,就准备干票大的。你中国不是资源丰富吗?钢铁厂不是挺行的吗?那我就让你为我打工,帮我挣钱。他这么说可不算是说大话,因为当时他们已经买断了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国家的大批铁矿石,可以说掌握了钢铁业的上游资源。咱们当时不是也有铁矿石吗?但是,技术落后。他们考察后,看搞废渣行不通了,就说可以低价出售给咱们大批技术和设备。对当时的我们来说也算是雪中送炭,但是却不知他的包藏祸心。

他们卖给咱们的设备人为的有很多问题,在生产过程中,时不时的出各种毛病。问他们,就说不是设备的问题,其实是咱们的铁矿石杂质太多,品质低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他们的设备是高精尖设备,需要没有杂质的高质量矿石才行。对我们来说,因为引进这些设备,产量提升,市场需求量变大,为了满足供应,就不得不花大价钱去海外考察购买铁矿石,这就上了他的套了。因为这些海外的铁矿就是三井集团的。我们的钱最终还是落到了他们的口袋,而且还越卖越贵,那个涨价的速度可以和石油媲美了。这么高的成本,我们的企业根本赚不到钱。

这时候三井又说了,别担心,既然你们嫌铁矿石贵,那就别搞什么产业链了,不如做配件的深加工吧,正好能承接我们钢铁业产能。我们也确实在这段时间承接了他们一部分产能,日系汽车也借势扩大了市场。

看到这你可能会说,咱们就这么任由他摆布吗?那你就错了,咱们开始和他们合作确实是自身不够硬,需要借助别人的技术和资源。但是不代表我们就安于现状。在三井集团对咱们钢铁业设局的时候,我们一边扩大产能,一边研究技术。还在他不知道的情况下,掌握了境外37个矿石项目,运回800万吨矿石。而且中国钢铁再难,也从未转让企业的控制权,技术上也已经把他所谓的高精技术搞明白了。你所谓的核心技术我们已经掌握了,你想限制我们的上游矿产我们也掌握了,那你就该出局了。不仅出局,你想在中国卖钢材,先交40%的税,把吃进去的吐出来再说。真以为我们都是傻子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看看现在的钢铁市场,咱们生产出的优质钢材连日本都说,和他们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整个局面可以说是两极反转,是不是还挺过瘾的?

其实,三井对咱们的设计也只是他在世界矿产资源布局中的一部分。他在印度、巴西和澳大利亚等很多国家,都利用自己雄厚的资本和发达的贸易体系渗透到这些国家,实现他海外扩张的目的。不仅获得了巨额利润,支撑着本国的钢铁业在全球的翘楚地位,甚至某种程度上还可以控制供需关系,拥有定价权。

那他是怎么做的?又有哪些国家被它渗透?

三井帝国一直以来隐藏在众多大小企业的背后,前面说到和我们要废渣的日企叫新日铁,实际上就是他的小弟。这个存在了几十年的帝国集团,以强大的综合管理供应链的物流体系和信息搜集系统,融合全球贸易网络、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实现高效运转,就是它背后的运营逻辑。钢铁原料,尤其是铁矿石的开采和交易一直是他集中精力在做的重点。2007年,又将核能、生物燃料等新兴能源单独成立能源部,可见他在能源领域的野心。日本教授小松原聪在接受采访时说,铁矿石等原材料上游产业就是三井海外扩张的重点。

目前全球铁矿石开采主要分布在印度、巴西和澳大利亚等国家。

先看印度。仅从一次谈判就能看出三井集团在这里的根扎得有多深。2006年,淡水河谷和德国蒂森-克虏伯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谈判。在这个过程中,印度最大的私营铁矿石出口商SesaGoa出来说话了,他表示要将铁矿石的价格上调19%。此话一出是震惊四方,单说价格上调这么多,那不就是在给双方施加压力吗?再说,单一个矿石出口商哪来这么大的口气,价格你说调就能调吗?他还真有这个本事,因为他背后是三井集团。三井集团在这个印度公司占51%的股份,该公司年产矿石量大约900万吨,覆盖了日本和欧洲的很多钢铁厂。我们国内的宝钢、重钢还有昆钢等钢铁生产商也是他的客户。三井通过参股或者控股不仅提高了供给能力,确实就国际铁矿石的价格可以和矿业资源巨头力拓讨价还价,何况是德国的这家企业了。可见他的实力有多雄厚。

再看巴西。前面提到的淡水河谷就是巴西最大的矿产企业,说起来还是全球第二大矿产企业,应该是有实力和三井掰掰手腕的吧。但是三井的布局,早已占了先机。早在2001年三井就开始介入淡水河谷对CMM公司的收购。这也是巴西一家矿业公司,规模也不小。三井之前就拥有这家公司40%的股份,后来又从创始人孙子的兄弟手中买进了该公司剩下的60%的股份,等于彻底并购了。并购之后,三井将股份的一半又卖给淡水河谷,帮助他控制CMM。

你可能要问了,那他这么倒来倒去是图啥呢?接着往下看,三井帮助淡水河谷控制CMM的同时,还提供了很多技术和金融的支持,帮他扩展业务范围。双方人员也有着密切交流,看起来那么和谐融洽。其实,他看中的是淡水河谷的上家Valepar S.A.公司。经过他的不断渗透,最终在2002年拿到了这家公司15%的股份,接下来要干什么就不言而喻了吧。又一次把“醉翁之意不在酒”玩起来了,不过和在咱们这玩的结果不同,这次他玩成功了。

最后再看澳大利亚。也是通过参股和控股的方式,在澳大利亚24个主要铁矿企业中,重点投资的就有8家,参股的有16家,相当于家家都和他有关系。而且这个布局早在1965年就开始了,那时候他就开始投资澳大利亚的罗布河铁矿,后来继续投资纽曼铁矿山。再后来,澳大利亚重要的铁矿山开采基本上都有三井集团的影子,至今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