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一篇文章,对美国总统拜登提出忠告,这篇文章认为,拜登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主动抓住时机稳定对华关系。《金融时报》这篇文章认为,随着中国驻美大使谢锋的履新以及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美国白宫贸易代表的会面,已经表示中美关系进入新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这一阶段主要指的是重新连接,也就是从2月“流浪气球”事件发生后,中美关系的停滞与中断出现了恢复的可能。因此,《金融时报》便劝说美国总统拜登,如今该是美国采取积极行动之时,美国一定要抓住缓和的时机,稳定对华关系,不要让中美两国的关系发生碰撞乃至倾覆,《金融时报》最后也向拜登提出诸多建议,让拜登稳定对华关系。

第1, 在对华问题上,美国不要大惊小怪,也不要表现出神经质的反应。“流浪气球”事件就让美国政府拿着大肆炒作,美国声称这个气球对美国的国家安全造成“威胁”,但这是根本没有的事情,因此,《金融时报》建议美国不要过度反应。

第二,《金融时报》认为,目前美国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取信于中国,《金融时报》认为,因为“流浪气球”或“流浪气球”之前的佩洛西窜访台湾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已经让中美两国的战略互信面临挑战,虽然不至于荡然无存,但最起码的信任已经没有了。如今,美国作为始作俑者应该主动修复中美之间的互信,如果美国不能拿出实际行动,中美恢复沟通的机会就会稍纵即逝。

第三,《金融时报》认为,美国必须认清楚中国是值得尊敬的对手,美国必须在与中国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同中国展开竞争,如果美国依然以实力地位原则与中国对话,只会惹起中国的不快甚至反感,最终会导致中美两国管控危机的共识趋于破裂。

5月26日,英国《金融时报》针对中国驻美大使谢锋的履新、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出席美国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美国白宫贸易代表戴琪会面,劝告拜登抓住时机,稳定对华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融时报》的这一分析值得讨论,拜登政府能否洗心革面、回头是岸也是外界关心的问题,从《金融时报》对中美关系的这一判断而言,确实有一定眼光。《金融时报》认为,自从经历了2月“流浪气球”事件后,中美两国的高层沟通已经中断,中国能够在职务空缺4个月之后,将谢锋派往美国担任驻美大使,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的第12任大使。这已经表明,虽然中国只是进行简单的人事更迭,但也透露出,中国还是愿意与美国进行接触以及正常沟通的意愿。因此《金融时报》得出结论,中美从针锋相对的断链这一阶段进入新的阶段,也就是重新连接,既然中国已经做出姿态,美国也应该给出对等的回应,采取积极的行动,与中国重新建立起高层沟通。从这一基本形势的判断而言,《金融时报》的话还有一定道理,但美国能否抓住机会,是否愿意采取主动行动取信于中国也尚未可知,《金融时报》对拜登政府的劝告未免太过乐观。

第一,《金融时报》劝告拜登,不要在中国议题上过于敏感、反应过激。《金融时报》之所以得出这一结论是因为,在2月的“流浪气球”事件上,美国政府的这番操作确实让外界看到,美国政客们的政治低能。中国已经声明,这就是民间组织的科研考察实验气球,因为脱离人力控制飘到美国领空,并不会对美国造成任何威胁。况且那么多气球每天都在美国上空漂浮,不可能都用导弹击落,也不会每次都向其他国家施加巨大压力。事实上后来果真也证明,在“流浪气球”发生后,再有其他气球飞跃时,美国就保持沉默。这件事反过来也印证了,当时在处理中国的“流浪气球”时,美国上上下下的政客们确实过激反应,出现神经质的表现,这只能让世人得出结论,拜登政府真的非常低能。

因此,《金融时报》再次劝说拜登总统,在美国对华展开激烈竞争时,要想避免美中关系由激烈竞争转向激烈对抗,一定不要在枝节问题上大做文章,这样只会显示出美国的无能。这是《金融时报》的第一个建议,但拜登等美国政客能否做到这一点也尚未可知,以目前美国国内形成的这种“排华、反华、遏华”的政治正确而言,即使拜登内心不愿意大做文章,但其他政客也一定会逼迫拜登政府做出这种过激反应。如今美国政客们发现了真理,只要炒作中国议题,一定会获得自己想要的利益,无论是政治利益还是经济利益都是如此,这是一箭双雕的事情。在已经形成对中国议题杯弓蛇影的政治气候时,想要让拜登政府冷静下来,保持务实理性,《金融时报》的这一建议只能是对牛弹琴。

第二,《金融时报》建议,要让拜登政府取信于中国,重新建立起中美战略互信,这一建议实际上也很难变成现实。中美两国元首已经举行两次通话与会晤,在通话与会晤中也形成了两次元首共识,每次拜登当着中国领导人的面都表示,美国不想与中国发生“新冷战”,不想与中国发生冲突,不想寻求改变中国体制。美国当面说得好好的,转过头来立马就对中国实行遏制,如果拜登不改变自己的这种两边手法,中美之间的战略互信也不知如何构建。

如今的拜登政府也真的没有办法改变自己,因为美国自身制定的对华关系三分法就已经注定,美国这种行为的内在矛盾性。美国所谓的对华关系三分法就是指“投资、结盟、竞争”,三分法中蕴含着多种意思,一方面美国要与中国展开激烈的竞争甚至是局部的对抗,另一方面却要寻求与中国接触、合作,以解决美国面临的问题。这种内在的矛盾性用中国人的话表述则是,美国一边与中国谈合作,一边却给中国捅刀子,还真的以为中国是烂好人,从这一角度而言,要让拜登取信于中国,《金融时报》的这一建议也有点为难拜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金融时报》建议拜登政府,一定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与中国展开对话与正当竞争。实际上早在2021年3月的安克雷奇会谈时,当时的中央外事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就当面直接怒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杨洁篪表示,美国总是以实力地位原则与中国对话,要求中国干这个干那个,但丝毫不顾及中国的利益,美国对中国的不尊重也就导致中美两国根本没有办法回归到理性、务实的基础上。从2021年至2023年,中国在处理与美国的关系时提出了“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三原则,但中方提出的三原则在美国看来没有意义。美国认为,在完全可以用拳头说话时,没有必要与中国讲道理,尽管目前美国对华关系遭到中国的强硬反击,甚至直接在中美高层会晤上与美国脱钩断链,让美国无法适应,但想要扭转美国从实力地位原则处理对华关系的固有陋习,还是有相当难度。

总而言之,当前的中美关系由于还处在较劲阶段,处于你来我往的混沌状态,只要美国依然抱有自己依然强大、依然有众多盟友,完全可以用硬实力压倒中国的想法,《金融时报》这三大建议对拜登政府而言,就是耳边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