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刘备为什么会输?刘备输是输在天时之上,并非是他的指挥失误。刘备在整个夷陵之战中的指挥是挑不出来什么毛病的。你换谁到了夷陵战场之上,碰到当时的地形跟气候,都得那么排兵布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总是以成败去论英雄,认为刘备在夷陵战败,就是因为刘备的指挥水平太渣;认为袁绍在官渡战败,就觉得袁绍人家就是一个草包。其实历史的真相往往不是如此。刘备在夷陵之战中缺乏的是天时、地利,又遇到了名将陆逊。如果刘备遇到的对手不是陆逊,而是东吴的其他将领,刘备很可能就打赢了夷陵之战。

关羽丢掉荆州之后,东吴与蜀汉的边境就推移到了巫山地区。此时刘备集团的处境就非常尴尬。整个蜀汉集团被困在了四川盆地之中。从地图上看,入蜀只有长江这么一条道路。四川盆地的四面都是崇山峻岭。所以夺回荆州以打通蜀中到荆州地区的水道,是刘备争夺天下必须要做的事儿。

为此刘备就派遣了吴班、冯习,攻破了吴国在巫山地区的守军部队。刘备部队迅速拿下了巫山、秭归。随后刘备又从秭归进军到了猇亭,打通了前往武陵郡的道路。然后刘备令镇北将军黄权指挥江北的军队,在江北牵制吴军并监视魏国的动向。此刻刘备还派遣了马良联络武陵郡的武溪蛮。马良成功策动了武溪蛮王沙摩柯起兵响应刘备。

前期刘备集团的军事行动是相当顺利的。而且刘备的军事部署也是比较周全的,并挑不出来什么毛病。拿下巫山、秭归,就确保了三峡水道的畅通,对后续的进军是至关重要的。打通武陵通道,策反武溪蛮可以从内部去扰乱东吴在荆州的部署,并且增强自身的实力。而且刘备的这一招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不仅武溪蛮出兵相助,连荆南的贵阳、零陵之地也发生了叛乱以响应刘备。与此同时,刘备还让派自己意见相左的黄权去江北领军,监视吴军跟魏军的动向。可以说刘备在夷陵之战的前期做的这些战略安排都是没什么问题的。

可是问题就出现在这个时间上。刘备选择在二月出兵,为什么是二月呢?因为长江的水文情况,在二月出兵是最为合适,也是最为合理的。当年西晋灭吴之战也是选择在了这个时间段出兵。一般到六月才是酷暑天气。二月到六月,中间只有短短的四个月的时间。四个月如果不能攻克夷陵的吴军,那么刘备的军队就非常难受了。一旦六月来临,长江两边的潮湿酷热会让大军产生厌战疲劳的懈怠之心。那么东吴抓住这一点进行反攻,刘备的军队就会陷入被动。总是有人说刘备在夷岭之战的后期,选择到了山林中扎寨,是一个错误之举。其实刘备进入山林避暑,实属无奈之举。刘备如果不进入山林,那就会面临军心涣散、毫无战斗力。所以刘备必须在六月之前就结束战斗。

并且主要的一点是,刘备这个时候想退他也退不回去了。蜀汉军队顺流直下好打,退回去是非常难的。当年黄权就给刘备说,“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返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黄权的意思就是说,顺江直下进军很容易,但是你想退回来就非常难了。我们如此进军,就等于是把自己的后路给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刘备只有速战速决,才能在夷陵之战中取得主动权。刘备也是深知这一点的。所以刘备先是不断挑衅驻防在夷陵的陆逊,但是陆逊却按兵不动。在孙桓战事吃紧之时,陆逊也不救援。陆逊坚持一个字儿——拖,拖到你刘备筋疲力尽,我再反攻。刘备也清楚时局是非常紧迫的,他亲自带了八千伏兵进入山谷,放下诱饵,准备引诱陆逊来攻。但是陆逊依旧不上当。

最终陆逊成功将战事拖入到了酷热的六月。人困马乏的蜀汉军队被刘备带入到了山林之中。结果就可想而知了,陆逊一把火烧掉了蜀汉复兴汉室的希望。

夷陵之败并非刘备的指挥失误,而是天时地利都不在刘备这一边。刘备唯一取胜的希望就是东吴这边换将。换一个能跟刘备速战速决的将领,刘备才有获胜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