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约85~90%的GIST为KIT或PDGFRA突变,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分子靶向治疗有效。剩余10~15%为野生型GIST,KIT /PDGFRA野生型 GIST 发病机制复杂,对靶向治疗药物的反应参差不齐,因此急需靶向药物有所突破。本期医脉通邀请了山东省立医院刘洪俊教授团队分享了一例野生型GIST患者既往经三线治疗失败后,采用瑞派替尼四线治疗仍能持续获益的临床病例。

病例提供者

郭晓波医师

  • 山东省立医院 胃肠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访问学者

  • 山东省青年泰山专家

  • 山东省立医院中青年创新人才

  • CSCO青年委员

  • 山东医学会外科分会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外科青年学组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外科青年学组委员

  • 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科医师分会委员

  • 山东省医师协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分会青年学组副主任委员

  • 山东省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青年委员

  • 山东省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委员

  • 山东省抗癌学会姑息治疗学组委员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女性,66岁,ECOG评分:2分,既往体健。2019年2月因黑便在当地住院,未查出病因。2020年9月26日因“ 腹痛”在当地医院门诊就诊,门诊怀疑“腹腔占位性质待排”。

辅助检查:

  • 2020年9月26日在当地医院穿刺,病理示:胃肠道间质瘤,核分裂象计数1个/50HPF, 免疫组化:CD117(3+),DOG-1(3+),CD34(+),Ki-67约10%。

  • 2020年10月4日采用 Sanger对C-kit和PDGFRA基因检测,未发现用药相关基因突变。

临床诊断:

  • 野生型GIST。

外院治疗经过:

  • 2020年9月确诊,10月开始伊马替尼治疗:400mg qd,因出现严重皮疹,伊马替尼一盒未吃完停药。

  • 2020年11月,换用舒尼替尼,37.5mg qd,3月后CT提示疾病进展(PD),影像资料缺失。

  • 2021年1月,换用瑞戈非尼,服用1盒后全身严重过敏,停药治疗。

本院治疗经过

  • 2021年6月,患者来我院就诊,建议再行基因检测,因病理科担心肿瘤破裂故未作。2021年6月30日开始使用瑞派替尼(150mg qd)治疗,手部有轻微皮疹,三天后消退。瑞派替尼服用后2.5个月复查显示疾病稳定(SD),患者因腿部骨折延长了复诊时间。治疗3个月后,2021年09月24日复查显示病情较前好转,进行了组织学活检,基因检测提示,KIT、PDGFRA均未发现突变(图1)。

图1 2021.09.24与2021.05.19 CT相比较:腹盆腔多发占位,考虑GIST表现较前好转;双侧肋膈角区,腹膜下及腹膜后多发占位,考虑转移瘤较前减少

  • 接受瑞派替尼治疗近7个月后,2022年1月12日,复查CT显示疾病进展(图2)。2022年1月27日,复查CT显示复发加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2 2022.01.12与2021.09.24 CT相比较:腹盆腔多发占位,考虑GIST治疗后表现;双侧肋膈角区,腹膜下及腹膜后多发占位,考虑转移瘤,病灶较前增多、增大

  • 2022年1月,瑞派替尼联合阿帕替尼治疗2个月患者不耐受后(全身起皮疹),改为瑞派替尼加量至150 mg bid,2022年5月24日CT显示肿瘤从9.2*8.8cm缩小至6.9*6.1cm(图3、4),患者持续获益,且安全性可耐受。2022年7月21日CT复查显示部分缓解(PR),病灶大小3.7*2.5cm。

图3 2022.05.24与2022.01.27 CT相比较,腹盆腔多发占位,考虑胃肠道间质瘤治疗后表现,较前部分病灶有所变小、变少;双侧肋膈角区,腹膜下及腹膜后多发占位,考虑转移瘤,病灶较前部分变小

图4 瑞派替尼治疗前后影像对比

  • 2023年1月CT复查显示部分病灶较前略增大,提示肿瘤复发,行瑞派替尼150mg bid+舒尼替尼12.5mg治疗。治疗两个月后,即2023年3月,CT复查显示肿瘤从7.2*6.1cm缩小至5.3*6.3cm(图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5 2023.03.01与2023.01.11 CT相比较,病灶较前略缩小

诊疗过程总结:

图6 患者治疗经过

专家点评

刘洪俊教授

山东省立医院

  • 保健外科主任、胃肠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GIST专委会常委

  • 中国医师协会肠瘘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分会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分会委员

  • CSCO间质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 山东省结直肠学组副组长

  • 山东省抗癌协会消化道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 山东省医学会肿瘤姑息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山东省医师协会胃肠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 CSPEN老年营养支持学组委员

  • 山东省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委员

目前,GIST治疗中针对KIT和PDGFRA的靶向药物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效。然而,对于野生型GIST患者,目前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认识。本例患者诊断为野生型GIST,于2020年10月开始伊马替尼治疗,1个月后停药改用舒尼替尼,治疗仅3个月后,患者出现疾病进展。随后进行瑞戈非尼治疗,但患者因全身过敏停药。经历三线治疗失败后,该例患者的晚期后线治疗面临极大考验。

瑞派替尼作为一种新型开关控制抑制剂,可以广泛抑制KIT和PDGFRA原发突变和驱动GIST疾病进展及耐药的继发突变,并且无论基因突变状态如何,瑞派替尼均可获益,包括野生型患者¹,²。INVICTUS研究显示,四线接受瑞派替尼治疗KIT/PDGFRA野生型GIST患者的mPFS为5.7个月,而安慰剂组的mPFS为2.1个月,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³。INTRIGUE研究也发现,瑞派替尼治疗野生型GIST患者的mPFS数值相比舒尼替尼更长(7.0个月vs 4.1个月)⁴。本例患者接受瑞派替尼四线治疗,病情有所缓解,虽然后期有进展但在前6个月达到SD,腹水明显减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且不良反应轻微可耐受。

疾病进展后使用瑞派替尼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病灶缩小,但仅持续2个月,因患者不耐受(全身起皮疹)停药,改为瑞派替尼150mg bid治疗。已知瑞派替尼治疗进展后,增量治疗仍可为患者带来持续获益。INVICTUS研究对瑞派替尼150mg qd治疗进展后增量至150mg bid的应用也进行了探索,结果显示,瑞派替尼增量治疗后带来80%的PFS获益(中位PFS1为4.6个月,中位PFS2为3.7个月;中位PFS2/中位PFS1比率为80%)和一定的OS获益(中位OS为18.4个月), 且增量后安全性和耐受性依然良好,提示瑞派替尼增量可为晚期GIST患者后线治疗带来更多选择⁵。真实世界研究也表明,瑞派替尼增量治疗对于晚期GIST患者具有临床获益⁶。此外,2022 NCCN GIST临床实践指南及2022 CSCO GIST诊疗指南一致推荐,瑞派替尼150mg qd进展后加量至150mg bid可作为晚期GIST的后线治疗选择之一⁷,⁸。基于此,本例患者瑞派替尼治疗进展后采用瑞派替尼加量治疗(150mg bid),病灶持续缩小。6个月后再次复发,最终在瑞派替尼加量治疗的基础上,联用舒尼替尼进行治疗,截至2023年3月,疾病保持稳定。

本例患者瑞派替尼共治疗21个月以上,耐受性良好,为患者带来长期生存获益。既往研究和本次病例均表明,瑞派替尼治疗野生型GIST患者具有优异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期待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和临床验证,为野生型GIST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向上滑动查看):

[1]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等.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21;26(10):920-927.

[2]Smith BD,et al. Cancer Cell. 2019;35(5):738-751.e9.

[3]Patrick Schffski,et al.2020 CTOS.#Poster 167.

[4]Bauer S,et al. J Clin Oncol. 2022:JCO2200294.

[5]Zalcberg JR, et al. Oncologist. 2021 Nov;26(11):e2053-e2060.

[6]Costa. PA, et al. CTOS. 2021. P064.

[7]NCCN临床实践指南:胃肠间质瘤(GISTs)(2022 V1).

[8]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2022版).

撰写:Ruth

审校:Max

排版:Babel

执行:Uni‍‍‍‍‍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