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教育部、国管局、全工、团中央决定将每年5月第四周设立为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上周(5月22日至28日)是首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23日,北京举办了生活垃圾分类达人颁奖活动,这是连续第5年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达人评选,截至目前已评出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分类达人”200多名。

这也是北京在不断强化“硬约束”的同时,采取的“软激励”措施,目的是通过宣传,发挥“分类达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市民提升理念,培养良好的习惯,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北京最早的垃圾分类行动可以追溯到1996年12月,当时西城区大乘巷的居民用上了分类的垃圾桶,分类后的垃圾由居委会联系的小贩和企业来清运。

随后,北京的一些市民和学生也行动起来,自发自觉地分类投放和搜集废电池;北京的一些大学、中小学以及一些退休老人相继进行垃圾分类尝试。

1999年4月23日,中国首家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在宣武区白纸坊的建功南里小区社区正式启动,居民将无机类和弃土类分类投放,环卫部门进行分类清运,分拣和回收。

经过试点,2010年起,北京开始在全市逐步推行垃圾分类。当时效果一般,厨余垃圾分出量不到实际产生量的10%。

2011年11月18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通过,2012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提出逐步建立计量收费、分类计价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2013年5月,丰台区花乡富锦嘉园社区,垃圾收集点设置了不同颜色的垃圾桶。

2019年6月,住建部、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要求包括北京市在内的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2019年,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编制完成,对垃圾分类标准、投放要求、收运及处理过程进行系统介绍。

2020年,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2020年5月1日实施。为配合《条例》的实施,北京市还印发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行动方案》以及四个实施办法,“柔性”政策循序推进。同一年,北京市16区垃圾分类工作将纳入市级综合考评。

目前,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已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北京市近1.3万个居住小区、3000余个行政村的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和广大市民实施垃圾分类,市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均达到98%以上,家庭厨余垃圾分出率稳定在18%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8%,其他垃圾量减少了30%。

垃圾分类回收不是小事,是破解“垃圾围城”困境、减缓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这项工作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

希望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全民都应是参与者,人人都是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