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世纪70年代末,“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实行,国家号召“少生优生”。40多年来,大部分国人的思想已经完成了“多子多福”到“少生优生”的转变,而在前不久国家却颁布了新政策“鼓励多生,三胎政策”。

90年代末,我国又大张旗鼓地展开了“退耕还林”工作。在这之前,我国的社会和经济条件很十分落后,“种田”成了农民唯一的谋生之路,但为了保护环境人们还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2016年,我国的森林增长面积已经排到了世界第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就在今年,国家下达了“退林还耕”的新政策。

政策前后的矛盾性引起了社会广泛地关注和讨论,曾经国家号召“计划生育”“退耕还林”的活动有多浩浩荡荡,现在截然相反的决定就让国人有多疑惑,这就好比“脱裤子放屁,费那二遍事”一样,难道每一次的号召和推广,留下的仅是独行者的迷惘,亦或是普罗大众的荒唐?

那么,政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难道之前几十年的努力都是错误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禁止超生到鼓励多生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的人口问题可是相当棘手。当时,我国人口规模已超过8亿,这一数字远超过了我国所能承受的上限。为了抑制数量增长,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我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在政策实施初期,该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也就是计划生育国策,人口基数过大会导致我国在资源、粮食、工作等方面承受巨大的压力。为了使国民的生活更为优越,政府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

八零后很多城市子女都是独生子,就是计划生育政策的产物,农村相对好一点,但经历过那个年代人的人,家里有兄弟姊妹的,父母都被罚过款,当时的条件下,一个孩子罚款数百,着实不算少。

很多八零九零后农村子女,都会从父母的口中知道,当时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村头村委到处都是宣传标语,少生优生,只生一个孩子好,甚至还有,一人超生,全村结扎这种标语,而父母为了生二胎三胎,也是受了很多罪,怀着大肚子,跑到户外生产,跑到亲戚家躲计生办人员,如果被抓,就罚款。

当时的政策就是限制人口,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素质的提高,国家形势的变化,计划生育政策也在一再放宽,从严格一胎,到慢慢放开二胎,再到鼓励三胎。虽然政策有所变动,但人口的质量有了显著提升,经济教育医疗水平的提升,是关键。

政府开始鼓励人们注重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提升家庭教育品质,同时,政府也不遗余力地加大对农村和边塞少数民族的扶持力度,以此来达到缩小城乡以及地区之间差距的目的。

通过控制人口数量,不仅能更好地保障每个孩子的教育和健康成长,还能使整个社会获得更为可持续地发展。总的来说,独生子女政策在我国的人口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人口老龄化”是现今围绕全世界的难题,无论是日韩还是欧美都在绞尽脑汁鼓励多生。

但在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今天,世界经济越发萧条的情况下,生活的压力让现代青年难以出现“结婚生子”的欲望。

由于独生子政策的实施,两个年轻人需要承担赡养四个老人的责任,这种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是难以持续的。

所以,国家实行了放宽政策的措施,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吸引民众生育后代,不断改进和完善人口政策,创新机制,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既然现在年轻人在总人口中占比少,那就逐步开放生育政策,从二胎放宽到三胎。此举不仅旨在缓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对国家经济和社会长期稳定所带来的压力,而且能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和劳动力资源。

人口政策的转变,是一种对社会变迁和人民需求的呼应。“鼓励多生”政策的实施不仅兼顾了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尊重了人民的生育权以及追求家庭美满的权利。

当然,在放宽生育政策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教育和就业的政策支持,为年轻人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国家的繁荣昌盛,实现真正的青春中国梦。

从退耕还林到退林还耕

在迈入21世纪之前,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并不显著,广大农民惟有种田来维持生计。然而,由于土地有限,许多人开始砍伐森林,将茂密的树木砍尽,最终将原本葱茏的森林变为了荒芜的平地,才得以在此处堆肥种植庄稼。

这种破坏性的耕作方式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导致了水土流失、生态失衡和自然灾害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国家加大了退耕还林的力度,致力于恢复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

政府通过退耕还林,号召广大农民把原本不应该开垦的土地还给自然还给国家,就这样在人民群众的努力下一点点地了恢复原本草原和森林。

在造林的进程中,国家采用了很多激励措施,比如拿现金补贴那些有贡献的农民。这些措施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退耕还林工作的范围不断扩大,林地面积得到显著增加。

同时,由于政府的补贴和监管力度加大,农民们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他们更加愿意参与到退耕还林工作中来。

此外,种植树木不仅可以增加林地覆盖率,还能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生态效益。政府还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加强了公众对退耕还林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随着退耕还林工作的不断推进,许多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修复和改善,这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在今年国家颁布了“退林还耕”的新政策,这说明我国社会和农业迎来了全新时代难题。一方面,三年特殊时期的冲击使“粮食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另一方面,大量农村青年外出打工,而老人和孩子又没有能力去耕种,这导致农村大量的土地被荒废,经过演变已经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土地问题”以及“粮食问题”。

目前,我国的可耕地面积正在逐渐缩减,这导致了农作物的产量不断减少。考虑到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如若粮食产量不足,将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压力。为了保障百姓不挨饿,我国每年都会大量进口粮食。

一旦我国粮食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粮价必然上涨从而引发通货膨胀,可想而知这将会给社会带来多大的经济压力。因此,国家必须要提前采取有效行动。而且国际局势一直在变化,我们这个人口大国,肯定不能把粮食安全寄希望于西方国家,因此保证粮食自给和储备就非常有必要,18亿亩耕地红线才能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换个说法,就是要不断调整耕地和森林的比例,以实现两者之间的和谐共处,不互相侵犯,不影响彼此的利益,改变政策也是为了提高农民的合法权益。

这种调整可耕地和林田的比例的政策调整,不仅促进可持续发展,还能更好地保障农民的生产生活。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能够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同时,也能够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土地的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现象的发生。因此,我们需要采用“退耕还林”政策,来实现土地的价值,为农民寻得新的谋生之路,让土地得到最大程度地利用。

时代在不断变迁,国家也在不断发展,政策也在随着国情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这一切的调整旨在促进社会的更好发展和民族的更好延续。

政府的宏观调控

政府的“宏观调控”源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历史长河中,领导人在制定治国之策时会面临着很多挑战,需要根据社会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政策以适应时代的潮流。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有一个强大的政府来进行宏观调控。政府的宏观调控旨在保持经济的稳定,促进经济的增长,以及保障人民的福利。

政府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政策,例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等。这些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国内外的经济形势,以及社会的发展趋势。

不仅如此,国家的外部环境以及自身的科技发展水平的变化也会对政策制定造成影响。所以,在瞬息万变的时代背景下,对政策的及时调整也是对统治阶级能力的考验。一旦政策出现不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必然需要对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

从前退耕还林、计划生育,现在退林还耕、鼓励多生。难道之前几十年的努力都是错误的吗?实则并无过错可言,彼此看似冲突,实则是在推陈出新,因为政策具有时代性,只适用于当时的社会环境。

每逢新政策出台之际,国家都会提前进行周密筹划,同时还会召开多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期制定更为精准的政策。

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政府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确保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政府还会对已经实施的政策进行评估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这种不断完善政策的做法,不仅表明了政府的负责任态度,也体现了政府对人民利益的高度关注。

因此,政策的制定不仅需要政府的智慧和决策力,也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只有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才能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适应时代发展的政策,为国家和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政策无是非,调整无对错

退耕还林政策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当时恶劣自然环境问题。虽取得重大成就,但环保难题并未完全解决,而乡村经济发展则陷入了迫切需要土地的困局。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用地资源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被占用的压力,同时我国劳动力的日益短缺,也让国家的发展潜力逐渐显现出疲态。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国家或将难以在国际舞台上立足,未来或将被其他国家所追赶超越。

因此,我们国家积极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来保持我们国家的长期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政策,通过对不同区域的土地进行针对性的规划,来保持发展乡村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平衡,充分体现了区域发展的战略性和可持续性。

人口调节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一项措施,计划生育是为了缓解国家的人口压力,以此来达到实现社会经济和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的目标。

在前行的路上,每一项政策的实施都伴随着其优缺点。在这个非黑即白的现代社会中,是非问题并不那么重要。我们的前进之路充满着曲折与艰辛,但我们国家已经走出了迷茫,成功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这才是我们的现状。

这些政策虽然有时会对某些人造成一定的影响,但都是为了整体利益考虑,是必要的。在大局面前,必要的牺牲是有必要的。耕地问题粮食问题,永远是一个国家的基础,饭都吃不饱还谈什么其他?

而人口老龄化是任何发达国家都绕不开的,经济高速发展40年的中国,也遇到了人口老龄化,而且因为基数人口大,我国的老龄化压力更大,养老保险,养老金就是基于此出现的。从宣传口号的变化就可以看出一二,最早是一家只生一胎好,后来是国家帮你来养老,再后来就是放开二胎,最后鼓励三胎,政策是不断在变化的。

目前中国人口出现了负增长,其实早在数年前有这个苗头的时候,各地就相继放开了二胎政策,但效果并不好,和日韩一样,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就业只是其一,生育成本的高昂,让很多人不敢生孩子。

据统计,在中国,一个孩子从生下来培养到大学毕业能够独立,需要50万,加上高房价,高通货膨胀,未来还要面临父母的养老问题,试问在各种压力下,年轻人敢谈恋爱,敢生孩子吗?至于敢生二胎三胎的家庭,那确实和家庭有关,也是因为这一连串的问题,所以国家才放开二胎,鼓励三胎,但实际效果可想而知。东亚中日韩面临的人口问题,大同小异,未来会如何拭目以待。

因此无论是耕地政策,还是人口政策,都是因时制宜的,从来就没有一个包万能不变的政策,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还是要去适应政策变化,提前做好准备,以防政策再度变化。对于人口政策和耕地政策的转变,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