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栏的话

今年是浦东法院建院30周年,为全面回顾30年以来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各项工作成效,浦东法院官微推出“30年”系列专栏,通过审判、风采、传承、创新、奋进五个主题,回顾属于全体浦法人的“30年”共同记忆。

本栏目“30年·记忆”特邀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及“荣誉天平奖章”的在职或已退休的优秀干警代表,回忆建院以来我院各项事业的发展历程。在他们的讲述中,有大量生动的历史细节,还有诸多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深刻地诠释了“勇立潮头、至善致远”的浦法精神。今天的“口述历史”,来自浦东法院原执行局局长王志根。

古谚有云,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执行,实乃司法案件办理程序的关键一环,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那么,“执行难”到底难在哪里?老百姓最需要法院为他们做什么?

在奋战于执行一线的数十年里,我见证了执行庭到执行局的变化,无数次与干警们一起走街串巷,把“民薪工程”“清鸠行动”等从纸上讲的、嘴上说的变成手心上顶重要、顶扎实的活儿……一切的一切或许都在为寻找此中的“答案”:实实在在地帮老百姓把一地鸡毛理顺、解决一揽子难题,才是硬道理。

走街串巷的“市井法官”

穿法袍、拿法典、敲法槌,端坐法庭、庄重威严,这是大多数人心里法官的样子。然而,执行法官似乎有点“不一样”:带一身臭汗行走坊间街巷,操一口流利方言和当事人说事评理,法典须都装在脑子里——一切都只为让生效的法律文书得到执行。虽然“市井法官”形象略显“粗糙”,但试想一个执行法官,倘若不能运用法律知识执行判决、不走现场不流汗、不和当事人交流,那大抵是连合格的门槛都够不上的。

浦东法院成立之初,执行流程处在建立中,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我们不仅形象“粗糙”,工作过程也较为“粗放”,与现在“精细化运作”的工作流程不可同日而语。三十年间,我们不可避免地历经不少坎坷。不过,也正是在不断地探索中,我们渐渐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尤记一个大热天,一名申请人撩着袖子、气势汹汹走进法院,似有闹事之态。在大家未及反应之际,他径直进入执行庭,不由分说来了个扎心三连问:你们执行工作怎么这么慢?有没有在执行?是不是在偷懒?……经过细心询问和了解情况后才知道,原来这是一件财产执行案件,承办法官实际上做了大量工作,但因为当时法院工作信息化程度不高,当事人对于执行法官的工作内容没有办法及时、全面获知,故而认定法官存在怠工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形,一方面,我们颇感委屈;另一方面,我们也痛定思痛,着力优化执行工作流程。

在与干警们进行讨论并获得院领导支持后,我们开始着手建立一套执行工作书面化记录体系,努力让公平公正以老百姓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近年来,浦东法院致力于推进执行信息化建设。无论是执行案件集中管理、执行行动统一指挥、执行财产查询控制,还是与相关部门联动、对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惩戒,都取得跨越式发展。

经过不懈努力,执行局曾连续四年获得集体一等功,这是前所未有的荣誉。荣誉取得与工作流程更为系统化、规范化、信息化密不可分,也与执行干警们顶住压力、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艰苦付出密切相关,我们也迅速树立起“办案雷厉风行,执行粗中有细”的好形象。

世纪之交的头十年,执行庭改为执行局,可以感受到国家越来越重视执行法官的工作。我们也越发认识到执行法官的重要性:执行工作不落实,再完美的判决也可能成为一纸空文,只有走好执行这一司法过程的“最后一公里”,老百姓对于公平公正向往和希冀才不会落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涉民薪无小事

众所周知,法院执行工作天然就具有强制性特征,必须体现力度。同时,执行工作也具有人性化特征,因此执行工作也需要温度。兼顾力度和温度其实并不容易,故而不夸张地说,执行案件的办案过程非常体现司法智慧。

执行案件中,尤以金钱给付类案件占比最多,因此我们常常戏称自己是帮老百姓“讨债”的人。比如浦东法院开展的“民薪工程”“清鸠行动”等一系列执行活动,如今都已成为浦东执行工作的亮丽名片。

以“民薪工程”为例,故事要从一批讨薪案件讲起。有一次15个工人139万工资款被拖欠,公司负责人也不知所踪。被执行人找不见,工人们焦灼地等着工资,基本生活都难以保证,这可如何是好?正当执行工作陷入困境时,事情有了转机。工人们反映,被执行人的厂房动迁补偿款可能还未领取。法官迅速赶到公司所在地的村委会了解相关情况,查明被执行人确有动迁款尚未领取。执行法官一边锲而不舍地联系公司法定代表人,和被欠薪的工人深入了解情况,一边多次赶赴村委会化解误会、协调解决纠纷,工人们终于拿到了拖欠的242万元各类款项。看着工人们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我们是打心眼儿里开心。

随着这类案件办理越来越多,我们将这些案件“打包”归类办理,渐渐形成机制,并取名为“民薪工程”。回想那段时光,我们无论走访办案还是遛弯健身,无时无刻不在琢磨“讨薪绝活”。渐渐地,大家的“想法”一项项都成为了我们的“做法”。“民薪工程”现已经成为专项执行追索劳动报酬、赡养费等案件的一个执行品牌,累计为劳动者追回工资款数亿元。

常在两难之间

当然,执行工作也并不总能获得预期的效果,还有一些案件属于“执行难”甚至是“执行不能”的情况。在个案中,往往因为被执行方没有执行能力,执行客观不可行等原因,导致我们的“讨债技巧”面临失灵状况。同时,催讨债务当事人也不是做慈善的,也急着要回债务,由此造成执行法官处在两难位置。

在我经办的案件中,有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那天中午,照着被执行人的地址信息,我们顺利抵达目的地——一栋摇摇欲坠、看上去不像有人居住的老房子。我试探性地敲了敲门,没想到门板竟然直直掉了下来,屋子里黑黢黢的,不像有人气的地方。正午的阳光洒落在地表各处,却似乎照不进这一间平凡的小屋。

叫了许久被执行人的名字,无人回应。进入屋内,当双眼适应黑暗,我们发现了比黑暗更令人不安的事情——超越想象力的贫穷。我们永远忘不了被执行人的双眼,那似乎是整个黑色空间里唯一明亮的存在。被执行人坦言,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上饭了。空荡荡的小屋里没有任何值钱的资产,甚至许多维持生计的基本生活用品也没有。

从被执行人的住所走出来,申请人和我都沉默良久。我心中有所踌躇,被执行人的经济状况已经逼近生存底线,倘若强制执行,无异于雪上加霜。没曾想,我还未开口,申请人默默擦拭着脸上的眼泪,主动要求不再执行。他非常真诚地解释到,如果提前知道被执行人是这样的状况,他一定不会选择申请执行。

回到执行工作的经验来谈,既然所有的讨债技巧都失灵了,要想达到“一笑泯恩仇”的效果,尽力唤起人心底的善与真诚或许是唯一的可行之道。

凭栏深忆坊间事,江湖夜雨卅年灯。如今的我已至花甲之年,回顾在执行战线奋斗的日子,我似乎还是那个将“弘义、勤业、慎行、致远”放在心头的热血青年,似乎还是那个“带一身臭汗行走坊间街巷,操一口流利方言和当事人说事评理,法典须都装在脑子里”的执行法官……

正值浦东法院建院三十周年,我由衷地希望全体浦东法院人能够继续践行“勇立潮头,至善致远”的浦法精神。对于从事执行工作的青年干警们,我也希冀大家坚守初心、耐住寂寞、把稳底线、顶住压力,成就一个法官应该有的风骨,充分兑现申请人的申诉权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策划丨新闻中心

受访者丨王志根 浦东法院原执行局局长

文稿整理丨竺煜逸(实习生)

文字编辑丨曹赟娴

本版摄影丨董雪皓

责任编辑丨陈卫锋、周丹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