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是这近几年来的一句流行语。它描述了人类想要去探索未知的那份坚定,听起来有几分浪漫。

在这个世界上,地球表面有71.8%被海洋所覆盖,大海对于人类而言是神秘、未知的;是广阔、包容的。当我们开车堵在城市的某个路口,当我们挤入窄仄的电梯,感觉生活密不透气时,心中的海就成了此刻的良药。

所以即便人们对海有些许恐惧,但想要看海的心无法阻挡。

这几年从社交平台开始又流行起一股赶海的浪潮,人们在工作休息间,就爱看赶海直播。那么赶海到底有什么魅力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错图》与赶海人

赶海,原是渔民几千年来固有的生活方式,可以理解为海岸边和近海领域捕鱼打捞的渔业活动。操作显然不只是简单的撒网收网,还包含海中捕、石上钓、网里捞、岸边捡等。南方人赶海和北方人赶海画风也不同。在黑龙江,冰钓和冬捕就是北方渔民最刚最硬气的技能。而在南方更多是在海边的浅水、滩涂和礁石上扒海鲜。

赶海,有趣的地方在于“赶”这个动词,赶海活动需要依据潮汐来开展,大潮汛一般会在农历的每个月初二和十六这两个日子的前后两天,而潮落过后,便是赶海的好时间。

过去的渔民风里来、雨里去,海洋对他们而言是另一个江湖。赶海不是一种乐趣,更多是为了生存不得不踏入险境的行为。渔民们练就一身“靠海吃海”的绝学,他们勇敢进入到大海,在瞬息万变的海洋中完成捕捞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想摸得宝贝,得知道宝贝的出海习性,长久练就的经验让渔民在赶海时泰然自若。比如想挖到蛤蛎,需要找到沙滩上的U字型小孔,它们是蛤的呼吸孔,要迅速把蛤挖出来。比如挖沙虫,他们用锄头敲一敲就知道哪个洞里有沙虫。而沙滩上哪个鼓包卧着螃蟹,哪个洞里藏着蛏子,凭着眼力迅速就能发现。再换到我们这些小白新手,通常看到“猎物”出现,第一反应先是欢呼大叫,接下来反应半天才艰难辨别出这是个什么生物,等到鼓起勇气上手抓时,该跑的早跑了!

都市人对赶海这件事欣然向往,多半是繁华享受够了,更想试试朴实接地气的活法,体验一下渔民的生活,通过自己的努力吃到第一手海鲜。

因为不知道赶海会遇到什么样的海洋生物,所以才觉得新鲜有趣。这种感觉就好比古人看《海错图》一样,《海错图》是康熙年间的一位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聂璜绘制的海洋生物图谱,他游历河北、天津、浙江、福建多地,考察沿海的生物。书中描绘了336种海洋生物,画风清奇、颇有趣味。

而身于宫中的皇帝或许吃过海鲜,但在那个时代,很难看到一些海洋生物的真容,对此好奇万分。于是好几任皇帝对此书都很痴迷,将其视为睡前绘本。

赶海的快乐也相似,你不知道下一秒会挖到什么。海螺、蚬子、蛏子、海肠、小螃蟹、海蛎子、小鱼小虾、甚至一些不知名的海物,这些不常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里的,就能让都市人感到久违的振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陵水旅居赶海,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毫无例外,我对海洋也没有抵抗力,虽不会游泳,却每年都想着去不同的地方看海。

我的赶海经历不算丰富,近一些自驾去过温岭石塘的小村落赶海,也就是自己徒手抓了一些螃蟹。远一些则去过汕头南澳岛,清晨五点包船去打渔。原以为下雨会取消,但渔民对突如其来的雨变现得很平常,他上船把雨衣丢给我们,而我们两个女孩则在风雨中的小渔船里瑟瑟发抖,心里慌慌。

好在就如渔民所想,疾驰的雨很快也停下。他们熟练地撒网,抓到了不少鱼和花蟹,回程的路上还割下了一些他们养殖的生蚝,可以说满载而归。而我们在七八点的时候就吃到一顿丰富的海鲜早餐,瞬间觉得活成了世间“富有”之人。

今年春天,我也刚从海南陵水回来。住在陵水,每日娱乐也是赶海,若去掉这项,那乐趣也少了大半。在我们租住的空中海景公寓里,有面朝大海的厨房,周围2公里内大约有四五处地方可以赶海。这也意味着所有赶海的成果,都能在厨房物尽其用。

去附近的沙滩赶海,能遇到的主流的三大类生物就是贝类、鱼类和蟹类。而所谓的“赶海天花板”,则是硕大的兰花蟹、皮皮虾、鳗鱼、海胆和珍珠石斑等,价值相对比较高的。可遇不可求,且需要更多工具。

我们第一天是去到陵水赤岭加油站,这个加油站望过去便是海,直接能下海。退潮后,赶海的地方在远处会浮现一座“小岛”,其实就是滩涂。涨潮时,是看不见的。

我们卷起裤腿,此刻夕阳也刚好落在海面上,迎着金灿灿的海水我们便往滩涂和礁石的方向走去。此刻的滩涂里,大概有成百上千的寄居蟹,这是最容易得的,它们碰到敌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装死,假装自己是贝壳。当被人们捡起来时,也不挣扎。

另外,有不少专业的渔民也在这里捡泥螺,不一会就捡起一大筐。除此之外,沙石里也有小螃蟹,徒手抓就可以,看到它时,手速就得快。只要你足够快便能抓到。这些小玩意因为不能吃,所以通常我们抓来观察上一天,第二天赶海就再放回海里。

而在另一处售楼处后面的海滩,我们在夜晚赶海时看到了海胆,那就比较兴奋了,海胆的个头有手掌这么大,而且是紫海胆,这家伙的口感如冰淇淋般浓滑顺口,看到就捡入筐子里。礁石的缝隙中,有稍大一些的螃蟹可以抓,而在礁石的积水处,还有一些小个头的海鱼,速度比螃蟹快上不少,只能用眼睛来看了。

更远处一些的礁石,则需要专业的头灯和保护工具,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以爬几块看看,有人在这里看到了海肠,软乎乎地蠕动。

陵水的物价相对三亚低很多,我们还去陵水新村码头赶海,包了一艘渔民的船,才80元。船穿过密集的疍家鱼排来到海中央,那里水清,也不深。师傅拿出长长的捞海胆的鱼兜,看准了目标下去几网,小的继续丢海里,大的留下,不一会十几个海胆就捞到了,其中还有两颗在活动的海星。

80元包船,我们得到了一大筐马粪海胆。下船后,第一时间便开车带回厨房,清理完后打上鸡蛋,中午做了一桌海胆蒸蛋,清甜的口感让人觉得无比满足。

赶海的乐趣便是这样,从源头抓起,开“海鲜盲盒”,吃第一口鲜味。这种亲身体验的感觉比直接坐在餐厅吃现成的,满足感高很多。时间虽在这种追赶中“浪费”了,但人生中被忙碌感填满时,就是需要这样的缝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部分都市人的生活啊,总是被“规划”所填满,为了一个可能十年、二十年能提早退休、财务自由的理想,而舍弃当下,即便觉得中间的过程毫无快乐可言,也拼命地往前跑。而赶海告诉我们,未来如海的另一面一样,很缥缈,有很多不确定性。每一个当下都很重要,只有当下的你快乐生活,才能让那个未来不再年轻的你,觉得人生没有遗憾。

赶海指南,你需要的贴心小知识

渔民赶海,在都市人看来是惬意的。在船上现做现吃,螃蟹、八带(鱼)、海蛎子,沾点醋,喝口白酒,满满的烟火气。但看归看,自己上手又是另外一回事。如果要加入赶海大军,新手必须要了解海洋的规矩,尊重大海,并且保护好自己的生命。

潮汐知识

需要首先学会的技能就是看潮汐表,潮汐表上会用曲线的形式标注出这片海域每个时段潮水的变化。潮水最低的时候就是最适合赶海的时间,而潮水上涨的时间也要留意,不然被海水困住反而会有生命危险。摸准了时间再去赶海,自然事半功倍。

在微信上有很多做潮汐表的小程序,我们只要输入关键词就能找到。

赶海工具

接下来,赶海也需要一些专业的工具辅助,因为赶海常是会在沙滩以及礁石区域进行,会有一些划伤的可能。

基础工具以小水桶、小铲子、手套、抄网、多齿耙等为主。水桶主要用来装你抓到的海产品,手套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很多海产品都有锋利的边缘和肢体。铲子可以帮助你敲下岩石周围的贝类,比如生蚝。

除了这些,如果是白天的话需要注意防晒,带上防晒霜、雨鞋、遮阳帽等。当然,赶海的工具也会随着技能的上升而有所变化,不要局限,要充分发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快乐,比如你还能自制捕捞装置,拿铁丝钩蟹,像渔民一样拿着锥子把礁石上的海蛎子、牡蛎撬开。

赶海规矩

成为一名业余的赶海选手,还要记得遵守海洋的规矩。比如要把幼小的鱼和要产子的鱼都送回海里;赶海时遇到垃圾也会捡起带走。靠海吃饭的人要先懂得让海生存,这是很重要的。

“原来活海参会吐丝。”

“原来有一种鱼叫‘呱嗒’,一离开水就会死。”

而在赶海中,我们也如孩童般天生,有了重新去了解这个世界奇妙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