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干部出生于海南,在海南的革命事业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是琼崖革命武装和根据地的缔造者,可以称为琼崖的一面旗帜。他长期担任琼崖的党政领导人,带领海南军民在艰苦环境下进行武装斗争,取得了重要的胜利,因而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评价。他是一个没有授衔的将军——冯白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冯白驹于1903年6月出生在海南琼山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8岁开始读私塾,后进入云龙高等小学。在1919年,他考入琼山中学,而在1925年,他成功考入上海大夏大学预科。

在求学的过程中,冯白驹接触了许多书刊,如《向导》、《新青年》等,这些书刊传播了马列主义的理念,逐渐使他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思想。这也使他坚定了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

在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背叛了革命,窃取了国共合作的成果。在这个恐怖的环境下,特委机关被破坏,但是冯白驹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拯救了危局。此外,他还在海南积极开展斗争,领导讨逆军,建立反武装根据地,并开展游击斗争。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国抗战开始,冯白驹出任地区的对抗武装领导人,担任队长。

面对日军大举侵犯海南,冯白驹率领抗日军民,在南渡江东岸渡口勇敢阻击,成功粉碎了敌军的进攻,扫除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也增强了海南军民的抗日信心。在对敌斗争期间,冯白驹创办了琼崖抗日学校,培养了大批抗日军政骨干,积累了山区根据地建立的经验。1946年,海南岛的内战早于国内其他地区爆发,冯白驹带领解放区军民奋起反击,运用游击战术对付国民党军,并在对敌斗争期间不断壮大革命队伍,为海南岛在解放后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950年,解放海南岛的战役正式打响。冯白驹率领琼崖纵队与野战军40军、43军紧密配合,成功摧毁了号称固如金汤的“伯陵防线”,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尽管这场战役历时一个多月,但是解放军因海军基础薄弱,登陆部队用的都是木制帆船,仍然成功击破了国民党海陆空三维立体防御,此番胜利实属不易。解放军能够获得胜利,不仅因为他们作战英勇、不惧牺牲,更离不开海南岛上琼崖纵队的精心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1927年起,直至海南解放,冯白驹在海南领导武装斗争长达23年。在海南地下机关被破坏的危难时期,他领导琼崖纵队,历经多个时期,进行了无数次斗争,成为代表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凡是党哪里需要他的地方,他就前往哪里支援。

1954年,冯白驹出任广东省委书记兼副省长,但在接到三个一级勋章的提名后并未被授予,这是因为根据授勋规则,已经到地方工作、离开军队的干部不在此次授勋之列。尽管过去冯白驹曾立下重大的战功,并有丰富的经历,但此时他的精力已经转向地方工作,对于未能被授勋,内心并不十分在意。1956年,冯白驹在中共八大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1957年,广东启动了反“地方主义”运动,导致冯白驹被毫无根据地指控为地方主义头目,随即被撤职。然而,在担任广东领导期间,当地土改工作进展缓慢,但这主要是由于当地社会环境和群众基础薄弱,这并非短时间可以解决的问题。但由于中央对广东土改工作的不满,决定安排领导督办执行,于是以地方干部对抗中央政策为由,开展了反地方主义运动,冯白驹也因此被撤职,并下放到基层进行劳动锻炼。

1963年,冯白驹被任命为浙江省重要领导,担任副省长和省委委员。然而在文革期间,他再次遭受非法对待,甚至他的家人也受到了牵连。他经历了无休止的批判斗争,遭受了严酷的拷问,直到总理给予关照,他才得以住院治疗。然而,由于长期承受摧残,冯白驹的身体日渐衰弱,精神压力也逐渐沉重。1973年,他因患心脏病突发离世,与世长辞。

1983年2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为冯白驹同志平反昭雪,撤销对他的非法罪名指控,为他恢复应有的名誉。这个决定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

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革命家和军事家,海南省人民政府于1989年1月拨款在海口公园修建了冯白驹将军纪念亭。这个纪念亭展示了他的个人事迹,并且旨在教育后代接班人,学习瞻仰。邓小平亲自为他的雕像题辞:“冯白驹将军”。这个纪念亭和雕像是对冯白驹将军的最高褒奖,以表彰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所做的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