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 燕梳楼

今天不谈具体,只谈现象。

安徽某官微编辑对读者留言表达不满,直接以“放屁”回怼,结果引发舆论大哗,最后不得不引颈受戮,接受停职处理。

因为一句放屁引火烧身,这位编辑冤不冤?当然不冤,虽然满屏都是放屁声,但你顶着官微的头像大放厥词,代表的就不是你自己,而是官方意见。

话说回来,如果他是用自己个人的马甲,就是骂十次放屁也不算出格。事实上大家也深有感触,在如今的网络语境里,放屁已经是很克制的语言了,那种上来就问候你一家的大有人在。

所以问题就来了。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文化生活空前繁荣,为什么人类文明反而不进反退,素质愈发低下,很多人甚至正常对话都不能够,需要用生殖器交流了呢?

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社会矛盾的网络冲突。近几十年社会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贫富悬殊、就业困难、社会骨卷等一些矛盾,这些矛盾在现实中很难公平公正地解决,便会在网络上不断放大。

第二,负面情绪的隐匿宣泄。因为网络的匿名性,为网民宣泄自己在生活、工作中的不满提供了最好的舞台,从而释放压力缓解焦虑,转身继续砍柴拉磨,但情绪会平复许多。

第三,人以群分的认知较量。互联网让公众获取信息的入口更大速度更快,任何一起公共事件的背后都映射着一个人的三观,尤其在中美、俄乌上的世界观很容易引发情绪对立。

知名舆情研究专家燕志华博士认为,在中国集体主义的现实社会中,追求整饬的秩序和一致的观点,不同的意见和声音并不容易有宽裕的表达空间,因此在公共表达方面,很容易带剑上场,兵戎相见。

对于我这样的时评作者来说,感受尤其明显。无论你提出什么观点,总是有支持者和反对者,这很正常。但支持者往往很少留言,而反对者则会直接评论踩踏,以此表达异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息管道和认知窠井,再加上生活经历和政治领悟力的差异,很难在公共事件中统一观点,甚至非常撕裂。比如关于俄乌,关于疫情,关于方方等等。

有涵养的尚能包容兼听,正常点的反唇相讥,境界差的则直接开骂。君子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本来也是常事,但现在可怕的地方在于,有些人已经形成习惯性生殖器交流。

一言不合就开骂,甚至在不求甚解的情况下先骂为敬,导致网络生态越来越差,理性交流越来越难,这样的网络戾气是极不正常的,需要全社会系统性反思。

我们不能一方面标傍自己是文明古国,礼乐之邦,一方面满屏国骂满嘴喷粪。这不仅是一个巨大的讽刺,更说明我们的文明在退化,我们的思维在僵化。

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如今天这般尖锐冲突,社会越来越科技智能,而人却越来越偏激降智。所以我曾经提醒过大家,不要和朋友谈三观,更不要和陌生人争对错。

因为争议中西医,争议俄乌,争议方方,父子反目母女结仇甚至当场掀桌子屡见不鲜。更别说我这样的时评作者,背后要受领多少口水多少辱骂了。

上来不谈观点直接开骂的读者,开始我还骂回去,但后来我也觉得累了,则直接拉黑了事。所以如果大家觉得哪天突然看不到我号了,大概率是因为你出言不逊被我拉黑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写时评的自媒体越来越少,一方面有意识形态收紧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作者不堪压力的原因,能坚持下来作者谈不上勇敢,至少是自己的卫道者。

因为在面对严厉的监管和粗暴的攻击很难付之一笑,更别说了无痕迹了。不仅需要专业和理性,还需要有强大的心理建设和自我调节能力,不然崩溃就是迟早的事。

在燕志华看来,各级政府也要正确看待和合理处置这种情绪宣泄。无论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说到底都是能量,而且是互相转化的,正如电池的正负极,缺了一极都不可能保持平衡。

我们在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中,灵魂没有跟上发展的脚步,也产生了一些相对不公平、不公正的情况,导致人们心中有怨气,有看法,如果这种情绪得不到适当发泄,反而是危险的。

如果放任这种危险在社会生活中奔突,必然导致更大的社会动荡,危害也更大。正是互联网提供了这样一个情绪出口,让社会情绪得以转化为网络情绪。

但同时,我们又要警惕网络情绪升级为暴力。因为不堪侮辱,刘学州选择跳海自杀,某美女主播当众喝下农药,这说明网络暴力已经成为新型的犯罪手段,需要我们的法律上尽快补上空白。

我们监管部门在复杂的形势面前,确实很难把握尺度。但一个基本方向应该是疏,而不是堵。天道人心这东西是堵不住的。只有引导网民的良性互动,同时倒逼公权力公开透明,才是良治良法,双向奔赴。

总体来说,改善当前互联网的戾气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既要尊重人性的差异,又要管控放纵的情绪,既要自律,又要他律。

但人又是最擅长双标的动物,比如既幻想通奸又喜欢捉奸。通奸的时候歌颂爱情,捉奸的时候又看不起爱情。

不要试图和所有人对话,因为人的认知是无法逾越的。

在时代的滚滚洪流里,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网络批评可以有,人间温暖不能无。

- End -

位卑未敢忘忧国!

@关注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为防失联,请添加作者微信:

ydx202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