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上海群文新人新作展,是集中展示上海群众文艺创作成果的平台,也是对接国家“群星奖”的重要群文创作机制。

5月19日至28日,由市文旅局主办、市群艺馆承办的2023年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活动在上海星舞台进行连续11场展评展演,共展示了相关单位选送的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四个门类共157个原创作品。与此同时,首个上海文化馆服务宣传周于5月28日圆满落幕。

展评展演将由专家评委和观察团成员共同评选出各门类的“优秀群文新作”“群文新作”和“优秀组织单位”等奖项。

群文创作题材广泛

本次上海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的作品,创作题材广泛,传统与时代交相辉映,充分展示了群文作品对现实和社会的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品《小爸爸》

有些作品关注社会热点,感知时代脉动。群舞《上海的夜》将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搬上舞台,以小见大反映上海市民丰富的文艺生活;小品《小爸爸》切入“二孩”“三孩”话题;戏剧小品《心安此乡》关注沪漂老人看病难的问题;合唱《从站牌到站台》以交通工具的变化作为切入点,歌唱飞速发展中的上海新城;群舞《相映苏河》描写苏州河的变迁;短篇苏州弹词《深蓝梦想》上海打造国际航运中心的奋斗故事。

有些作品把目光放在身边人、身边事。小品《你好,我在》讲述24小时便利店充当晚归者的庇护所;戏剧小品《邻里有我》讲述退役军人退役后投入到社区调解和志愿者工作中的故事;锣鼓书《房东来了》讲述房东爷叔指点背井离乡的城市打工青年重拾创业信心;短篇苏州弹词《柔肩重任》以当选过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萍聚工作室党支部书记朱国萍的社区故事改编。

情景沪剧《“狮”和远方》

有些作品展示非遗传统文化。群舞《曦香烧铺》讲述奉贤区非遗项目“羊肉烧酒食俗”的发源和传承;群舞《钹子声生》展示浦东说书“钹子书”的魅力;男声二重唱《精武非凡》抒发精武精神;男声独唱《杏林百草》以中医文化传承为灵感谱出京腔流行乐;情景沪剧《“狮”和远方》讲述围绕马桥手狮舞发生的故事。不少参演曲艺曲种本身就是非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场舞《南风知意》

不少作品吹起江南风。广场舞《南风知意》《春游山塘》、群舞《娄塘灯影》《楫橹声生》等呈现出一幅幅山水园林和人物的秀美画面;器乐三重奏《轻舟乐舞》、民乐合奏《明月染春水》等都尽显江南风韵。

群舞《七月栀子又飘香》

红色文化也是重点表现题材。群舞《七月栀子又飘香》描绘共产党的诞生为这个城市带来不可磨灭的记忆与气息;短篇苏州弹词《守护火种》讲述中共早期党员、“党章守护者”张人亚,及其家人、同志保护党的重要文件的故事。

此外,还有展示人类命运共同体、保护地球,展示视障、听障人士的内心世界,歌颂航天等科技英雄题材的作品,充分显示了群文创作题材的广泛性及对现实的关注。

弹拨室内乐《鱼戏》

器乐类作品实力雄厚

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作品以其活力和创造力获得好评。评委们认为,从去年11月(由的新人新作展评展演到今年5月下旬,短短几月涌现出来这些作品,充分反映出上海群文创作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活力。

今年器乐类作品除了民族乐器组合、中西乐器组合之外,还出现了不少单门乐器组合,如手风琴、长笛、琵琶等,不同音乐样式的引入体现了海派文化特色。

中国合唱协会常务理事、评委余震认为,上海群文作品中,器乐类作品仍然展现出领跑全国的实力,器乐作品的器乐组合充满想象力,民乐与电声、西洋乐器完美结合充分展现海派特色,“很新鲜、很时尚,富有时代气息。”但本次展演单纯的传统器乐组合缺乏亮点,声乐作品歌词创作依然有待提升。

舞蹈门类主题风格略显雷同,创作趋向专业化。评委们希望群文舞蹈创作能更多立足于群文特色,不要过于关注舞蹈语言语汇而忽视生活体验。此外,评委们也认为在广场舞与舞台舞蹈之间应划上清晰的界限,应该加强广场舞的定义,使得广场舞的创作能更适合“四面有观众”的广场,为广大群众创作“易学、易跳、易参与”的广场舞。

戏剧类除了小品、小戏、音乐剧之外,还涌现出歌舞剧和儿童剧等以往少见的样式。原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评委荣广润认为群文戏剧创作这两年有了很大的进步,“注重独特构思,富有艺术想象力”,不少作品都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打动人心。

曲艺27个作品总共12个曲种,其中上海本地9个曲种全部涵盖。苏州弹词和故事成为参赛作品最多的曲种,嘉定区创作最为丰富全面开花。谈敬德、徐开麟、徐思燕、康毅等曲艺“老人”依然活跃在舞台上下,曲艺依然期盼新人涌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锣鼓书《新来的班主任》。

计划打造100个“社会大美育课堂”

市群艺馆馆长吴鹏宏表示,全体群文工作者将继续努力,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观,努力提升群文创作水平,繁荣群文艺术创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能欣赏到更多群文创作的新品优品精品,为城市美育添砖加瓦。

此外,作为城市美育的系列活动之一,以“爱上文化馆”为主题在全市开展首个上海文化馆服务宣传周于5月20日至5月28日成功举办,市群艺馆联动18个区级文化馆、220个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5600个居村委文化活动室,开展线上线下活动上万场,助推市民美育素养提升。

作为上海“社会大美育”主要实施单位,市群艺馆目前正牵头统筹打造100个“社会大美育课堂”,计划推出5000场艺术普及教育活动。“社会大美育”旨在将更多专业艺术资源转化为社会美育资源,目前已经有70家博物馆、美术馆、剧场、院团、图书馆、非遗场馆等6大类机构加入,所有“社会大美育课堂”将立足特色资源,进行整体策划,形成主打品牌。每个“社会大美育课堂”每年将推出至少20场面向市民、免费或公益开放的高品质公共艺术普及教育活动。市群艺馆也将遴选和征集更多符合条件的专业场馆、机构等社会力量,共同打造“社会大美育课堂”,推出更多品牌项目,并积极推动美育项目下沉到社区、校园、楼宇、商圈、企业,进一步提升人群覆盖率,让更多市民走得进场馆、看得见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