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在造意时故意恍惚迷离,有时在句法上故意朦胧颠倒,这种技巧能使诗意不致浅率直露,一览无遗。

梁启超氏曾举《诗经·小弁》一首为例,以为那诗表情的方法,专用“语无伦次”的样子,一句话说过又说,忽然说到这处,忽然又说到那处。(见《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一文)其实这首《小弁》诗正是运用了朦胧颠倒的句法。

钟惺也曾举杜甫《奉先咏怀一百韵》及《北征》等篇为例,以为读这些诗时该注意:“当于潦倒淋漓、忽正忽反、若整若乱、时断时续处,得其篇法之妙。”钟氏所说的“篇法之妙”,正是本文所要讨论的技巧,只是《奉先咏怀》、《北征》及《小弁》等诗,篇幅甚长,不便举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面试举杜甫的《锦树行》为例:

今日苦短昨日休,岁云暮矣增离忧。

霜凋碧树作锦树,万壑东逝无停留。

荒戍之城石色古,东郭老人住青丘。

飞书白帝营斗粟,琴瑟几杖柴门幽。

青草萋萋尽枯死,天马跛足随牦牛。

自古圣贤多薄命,奸雄恶少皆封侯。

故国三年一消息,终南渭水寒悠悠。

五陵豪贵反颠倒,乡里小儿狐白裘。

生男堕地要膂力,一生富贵倾邦国。

莫愁父母少黄金,天下风尘儿亦得。

这首诗先是感伤流光的匆促,又复感伤客居的凄凉。一会激动起来,说天马反随牦牛,一会消沉下去,叹息圣贤多薄命。一会儿好像在怨恨恶少也可以骤贵,一会儿好像是羡慕生男儿只要有膂力就行。语意忽正忽反,颠倒传情,愈转而悲痛愈深。

王嗣奭说:“此等诗皆有所避忌,故颠倒朦胧其语。”(《杜臆》卷九)由于语意颠倒朦胧,想了解这首诗,先得将全诗的脉络认清楚,才能明白它言外的意思。

再则方东树以为韩愈的《秋怀》诗十一首,是“用意深微,文法奇变,隐藏难识”,并说其中“惝恍迷离,似庄似讽”(《昭昧詹言》卷九),正说明“惝恍迷离”可使诗意深微隐藏,也近于本节所要讨论的写作技巧。

试看韩愈《秋怀》诗中的一首:

霜风侵梧桐,众叶着树干。

空阶一片下,琤若摧琅。

谓是夜气灭,望舒霣其团。

青冥无依倚,飞辙危难安。

惊起出户视,倚楹久汍澜。

忧愁费晷景,日月如跳丸!

迷复不计远,为君驻尘鞍?

这首《秋怀》诗的感触十分灵敏,灵敏到过分敏感的地步。空阶落下了一片梧桐的干叶,作者即心神恍惚,怀疑月亮也要塌下来,竟至惊起出户,泪眼氿澜,为高飞的日车月轮担心,这样似是在庸人自扰,枉费日力,于是不免要兴嗟:唉!只要行迷能复,倒就不必计较已走错了多少路!日月啊!能为“迷复”的人驻鞍徐行么?

全诗大意主要是在忧国忧时,指出大凡高明的东西,往往飞谤纷纷,孤立难安,我为此惊立终宵,扼腕不已!我也忧谗畏讥,深感高处难安,若想回头走去,可恨那日月像跳丸一般,会为这“迷复”的人缓节徐驰吗?

但这些意思都不曾明说,落笔时只写得恍惚迷离、如愚如狂,乍然读来,还不易猜透正意在哪里?陈沆欣赏本诗说:“闻落叶而误疑望舒之陨团,因误疑而忧及青冥之危辙,忧国恍惚,如梦如醉,汍澜倚户,而冀迷复之不远,念及时之尚可为也。”(《诗比兴笺》卷四)

陈氏的解析,使全诗的晦涩转趋明朗一些,也将作者的态度写得积极了些,尽管本诗的真义所在,还很难作成定解,但可以肯定的一点:即是由于全诗“如梦如醉”所造成的恍惚气氛,使本诗的用意变得十分繁复而深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又如李贺的《浩歌》: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细烟。

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问谁。

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

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

漏催水咽玉蟾蜍,卫娘发薄不胜梳。

看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

黎二樵说本诗“奇奇怪怪”,刘辰翁说本诗“妙处不必可解”。其实这首诗所以写成这般光怪迷幻,如梦如神,主要是它所写的空间不在同一个地平在线,有时是仙境,有时是人间;有时是幻想改造后的新宇宙,有时是无奈而又无情的旧坟土。

它所写的时间也不在一条循序而进的直线上,一会儿今,一会儿古;一会儿时间长得可以看彭祖死几次,一会儿时间短得像更漏转眼将竭;一会儿乃是今生二十岁的男儿,一会儿又是来世神血未凝的游魂。

就所写的人物而言,有天上的美人,有地下的英雄;有在下妄求荣达的,有在上妄求长生的;有梦想中享不尽的荣华、永不坏的青春,有现实中秃发的老妇、萧条的坟土!

盛衰无定,时空多变,借着这些颠倒朦胧的语句,促使幻象丛生,全诗的含义,自然无从一览即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