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请动动手指点点右上方的“关注”,后续我们会为您带来更多优质内容,方便您及时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他的人生就像是一场‘奇异的悲喜剧’。”
这是俄罗斯前总理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对格鲁吉亚前总统米哈伊尔·萨卡什维利的评价。
37岁当选总统,两度连任;46岁引发民怨、被迫下台,只能蜗居在家靠老母亲养活;年过半百锒铛入狱,背负多项罪名。萨卡什维利的人生犹如过山车般大起大伏。

2022年,萨卡什维利的兄弟格奥尔基和律师沙尔瓦同时透露称,萨卡什维利的状态非常差。
他被诊断疑似患有痴呆症、肺结核等30多种疾病,精神上更是遭受严重冲击。他两度绝食抗议,短短半年就暴瘦20公斤,不得不从监狱转入诊所长期治疗。
可如今其身体依旧每况愈下,已经达到了无法行动的状态,与曾经意气风发的野心家判若两人。
一国总统为何会沦落到如此凄惨的境地?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当天,趁着普京亲赴中国观礼之际,西亚小国格鲁吉亚突然点燃战火,出兵攻占单方面宣布独立的“南奥塞梯共和国”,并将矛头对准赶来支援的俄罗斯维和部队。
俄格战争由此爆发。

要知道,格鲁吉亚国土面积7万平方公里,仅有俄罗斯的245分之一。其总人口不足400万,仅有2万出头的现役官兵。反观俄罗斯,不仅坐拥实实在在的百万雄兵,武器、装备、火力更是格鲁吉亚难以企及的水平。
结果不出所料,俄罗斯方面火速出动空军、炮兵、装甲部队予以反击,展现了什么叫做压倒性武力优势。
电闪雷鸣之间,格鲁吉亚的网络全面瘫痪,交通干线被拦腰斩断,军事基地、机场港口、公路桥梁被一一精准打击,全境制空权都落入了俄空军手里。

战役持续了5天,格鲁吉亚便举白旗投降,迅速撤军不说,还于同月承认了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唯一的反击不过是8月28日,公开宣布与俄罗斯断交。
可以说,打从一开始起,这个结果就是注定了的。
明摆着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格鲁吉亚为何想不开,偏偏要招惹俄罗斯呢?

时任格鲁吉亚总统的萨卡什维利,需要对此负主要责任。
萨卡什维利于1967年出生在第比利斯市。他从小接受良好教育,从基辅大学国际法专业毕业后,先后前往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留学深造,属于高学历人才。
1991年苏联解体,分裂为俄罗斯、格鲁吉亚等15个国家后,美国迅速启动了“支持新生独立国家”计划。
其美其名曰,要动用一切资源“培植民主土壤”、“营造民主气氛”、“物色民主骨干”、“树立民主榜样”,从而将独联体各国打造成“新型民主国家”。
但实质上就是利用糖衣炮弹、花言巧语,将独联体国家一一拉入资本主义阵营,以削弱社会主义世界的力量。

官方资料显示,仅1993年至2003年间,美国便投入了90亿美元专项资金。一部分用于支持各独联体反对派候选人参加竞选;一部分则无偿提供给其国内极具影响力的私有企业和非政府组织。
期间,美国还收购、投资了大量电视台和报社,大搞舆论战,为反对派宣传造势。
不仅如此,美国还推出了所谓的“俄罗斯领导人计划”。陆续将9万名来自原苏联国家的政府官员、商界精英、优秀大学生请到美国,援助他们留学、进修和考察。试图在潜移默化中,向他们灌输美式民主和自由市场经济制度。
而萨卡什维利正是该计划的成员之一,也是被洗脑成功的典范。他被美国的花花世界迷得晕头转向,觉得西方哪里都好。
更何况,格鲁吉亚虽曾是苏联的一部分,还是斯大林的故乡。但若往更早的时期溯源,格鲁吉亚对俄罗斯其实有着深仇大恨。

格鲁吉亚坐落于南高加索中西部,由于连接东西欧与波斯湾地区的核心地理优势,长达数个世纪里,其一直遭到入侵、掠夺。直到19世纪初,俄罗斯帝国出兵镇压,才终结了格鲁吉亚的混乱与分裂。
曾几何时,格鲁吉亚人民误以为遇到了“救世主”。不料没过几年,俄罗斯帝国便撕毁《乔治亚夫斯克条约》,彻底吞并格鲁吉亚,强行将其从保护国变成了“梯弗里斯和库塔伊西省”。
以前好歹是个被侵占的国家,如今直接丧失主权、沦落为省。此时,用“亡国之恨”来形容格鲁吉亚对俄罗斯的感受,一点都不夸张。
尤其是1922年,沙俄覆灭后好不容易才独立5年的格鲁吉亚,再次被迫加入苏联。这无疑是在民族仇恨的火焰上,又浇了桶油。

早从1978年起,格鲁吉亚就带头闹起了独立。80年代末,随着苏联政权日暮西山,格鲁吉亚更是单方面宣布独立并废除苏联宪法,国内还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反苏抗议游行。
总之,历史渊源、民族仇恨、民心所向,再加上个人对西方的崇拜幻想。种种因素促使萨卡什维利,早早成为了一个坚定的亲西方、亲美主义者。
凭借出众的学历和能力,1995年萨卡什维利归国后,顺利当选为国会议员,并于2000年被任命为格鲁吉亚司法部长,在政坛混得风生水起。
不过,野心勃勃的他并不满足于此,次年便宣布辞职,转而成立统一民族运动党,向最高的位置发起攻势。

当时格鲁吉亚的总统是爱德华·谢瓦尔德纳泽。他于1946年加入共产党,是格鲁吉亚最高苏维埃的成员,还曾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担任苏联外交部长,毫无疑问的亲俄派。
那边,美国千方百计想在各独联体国家内,扶植自己的势力;这边,被反对党推举为总统候选人的萨卡什维利,对美国可谓一片丹心。
正所谓“王八看绿豆——对上了眼”,双方一拍即合,一场政治阴谋就这么上演了。
2003年11月,萨卡什维利掀起“玫瑰革命”,他手持一朵玫瑰四处宣传演讲,呼吁民众抵制谢瓦尔德纳泽政府。
暗中则有美国出资买通的新闻媒体,伺机煽风点火,给谢瓦尔德纳泽扣上“大选舞弊”的帽子,损毁其在格鲁吉亚人民心中的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期间萨卡什维利还特意以“准总统”的身份出访乌克兰。他避开时任乌克兰总统的库奇马,直接与美国重点扶持的反对派势力尤先科见面,两人畅谈“革命”经验,还像模像样的签署下合作协议,野心极其露骨。
总之,在美国的操纵之下,2004年1月4日,萨卡什维利以压倒性的优势在总统选举中获胜。同年3月28日举行的格鲁吉亚议会选举中,萨卡什维利领导的政党更是获得了全部150个议席。
自上台以后,萨卡什维利便以加入欧盟、加入北约为目标,走上了全盘“脱俄入欧”之路。
他大刀阔斧推行“去俄化”政策,将首都第比利斯的俄语标牌,和公共场所的俄文全部去除干净。
同时还任命了一大批拥有西方背景的重要官员,包括法国籍外交部长祖拉比什维利、毕业于美国军校的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卡帕纳泽等等。

萨卡什维利的知情识趣,令美国方面相当满意。2005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专程来访,亲密拉着萨卡什维利的手,怒赞格鲁吉亚是“民主明灯”。
事实上,无论是“亲美反苏”还是“亲苏反美”,亦或保持中立,都是一个政府、一个国家的自主选择,没有确切的对错之分。
但萨卡什维利错就错在,宛如一个脑残粉,太过盲目相信美国了。他仿佛天真的以为,只要唯美国马首是瞻,就能顺利加入北约得到庇护;天真的以为,只要背靠美国这棵大树,就用不着怕俄罗斯分毫了。
奈何他着实低估了俄罗斯的实力和霸气,更高估了美国的责任感和良心。

为了重新占领南奥塞梯,同时讨好美国,萨卡什维利于2008年突然发动俄格战争,将枪口直指俄罗斯。
要知道,苏联解体之初,俄罗斯百废待兴、经济滑坡、国力衰弱。受此影响,俄罗斯一直实行韬光养晦政策,无论美国带领北约如何兴风作浪,都坚持以忍耐和对话来解决。在此之前没有开展过一次对外军事行动。
所以,萨卡什维利自以为此番挑衅,俄罗斯会一如既往的选择吃哑巴亏。此外他也坚信,美国会无条件为格鲁吉亚撑腰。
可不料,面对北约东扩步步紧逼、战略空间遭受巨大挤压的困境,基本恢复元气的俄罗斯终于忍无可忍,果断实施了一场陆海空联合作战反击,向全世界充分展现了强大的力量。

这速度之快、动作之大,连西方世界都完全没有预料。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俄格战役就以俄军大获全胜落下帷幕。
事实上,俄罗斯对格鲁吉亚的态度,一向都算得上友好。毕竟格鲁吉亚是俄罗斯南加索地区的门户,一旦失去车臣恐陷入动荡,从而对俄罗斯造成灾难性的打击。
但经过这一战,俄罗斯意识到,格鲁吉亚“吃硬不吃软”。很快,俄罗斯便在俄格边境,和距离第比利斯最近的南奥塞梯部署了精锐重兵,将格鲁吉亚牢牢攥在手心里。
当时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萨卡什维利在众目睽睽之下情绪失控,紧张得咬着自己的领带。足以可见有多么惊慌失措。

都说“吃一堑长一智”,萨卡什维利却依然不死心。他火速与俄罗斯断交,然后向西方国家呼吁:
“如果我们的盟友离开我们,那么作为国家的格鲁吉亚就会消失,因为俄罗斯不允许在外高加索地区还有格鲁吉亚这么一个国家挡道。”
结果不出所料,萨卡什维利的独角戏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毕竟美国虽强,对俄罗斯还是十分忌惮的,不敢与其鱼死网破、正面硬刚。
况且,格鲁吉亚虽地理位置重要,可归根究底只是个地小人少的弹丸小国,影响力和关键性都没有特别高。为了它和俄罗斯撕破脸,属实是赔本买卖。
就这样,对于格鲁吉亚的求援,美国连同欧盟、北约各成员国,通通选择了袖手旁观。萨卡什维利也随之沦为美国的“弃子”。

除此之外,他“扶不起的阿斗”的表现,也是美国果断抛弃他的一个原因。
上台之初,萨卡什维利曾信誓旦旦放话:
会把格鲁吉亚建设成GDP达到300亿美元的“没有贫困的格鲁吉亚”。
他还向全国民众许诺,将增加人们的基本工资,并向没有收入的家庭发放每月1000拉里(约670美元)的补贴。
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萨卡什维利执政期间,格鲁吉亚是物价飞涨、收入骤降、失业率猛增、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政府官员的月薪高达数千拉里,劳碌大半生的普通职工,退休金才只有52拉里(约40美元),只能靠啃面包、喝白水勉强果腹。
再加上俄格战争换来的10亿美元损失,以及葡萄酒、矿泉水等产品出口禁令,格鲁吉亚的经济日益萧条,人民生活举步维艰。

最关键的是,萨卡什维利还陷入了犯罪丑闻。
2014年格鲁吉亚总检察院发表声明,根据秘密录音带等重要证据,萨卡什维利涉嫌于2005年2月谋杀总理祖拉布·日瓦尼亚。动机应该是,同为“玫瑰革命”核心领导人,他担心对方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
总之,俄格战争战败、经济萎靡不振、人民生活困顿,再加上谋杀丑闻。这一桩桩一件件,让萨卡什维利的支持率一落千丈。
2013年11月底,在一片唾骂声中,萨卡什维利正式被赶下了台。

接任的总统格奥尔基o马尔格韦拉什维利,显然比较务实,为了挽救格鲁吉亚的局势,他在就职演说时明确声明:“愿意改善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
新政府不仅彻底划清了和萨卡什维利之间的界限,还于2014年8月正式对其下达通缉令,一旦发现其入境格鲁吉亚,立即实施拘捕。
没办法,满腹怨言的萨卡什维利只能来到乌克兰,并干脆了当的改为乌克兰国籍。
时任乌克兰总统的波罗申科,也是一个坚定的反俄亲美主义者。因此对于这个志同道合的“大人物”,他热情欢迎,直接给了个敖萨德州州长的职务。

没曾想“人心不足蛇吞象”,萨卡什维利竟盯上了乌克兰总理之位。他于2016年创建“新力量运动党”,公开扬言要弹劾总统波罗申科。
波罗申科万万没想到,自己竟引狼入室,被反咬一口。他一气之下剥夺了萨卡什维利的乌克兰国籍,将其驱逐出境。
走投无路之下,萨卡什维利被迫逃亡到荷兰,蜗居在一个小公寓里,靠母亲的接济维持生活。
直到2021年10月1日,偷偷返回格鲁吉亚,妄图在地方选举中东山再起的萨卡什维利遭到逮捕,被关进监狱。

从一国总统沦为阶下囚,身份的逆转令萨卡什维利无法接受。尤其是被拒绝远程参加审判,直接被判刑后,他开始长期绝食抗议。
如今他疾病缠身,精神状态趋近崩溃,曾经许诺为其保驾护航的美国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盲信美国,借势顺利登上总统宝座;又在失去利用价值后,被美国毫不犹豫的抛弃。真就应了梅德韦杰夫那句话,萨卡什维利的人生堪比一部悲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