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伟大的毛主席长眠于北京,全国上下立即陷入悲痛之中,八亿人民“泪飞顿作倾盆雨”。

在毛主席的追悼会上,所有人都按时出席,毛泽东的长女李敏却发现少了一个重要的人,她罕见地发火质问:“我哥哥毛岸成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场的人一脸茫然,组委会更是不知所措,将主席的葬礼办好是全国人民心中的头等大事,他们哪敢漏了直系亲属。

李敏又追问:“我不是特地在名单上加了一个人吗?”

李敏确实在名单上加了一个叫“贺麓成”的人,但组委会中没有人认识他,也根本联系不上他,所以他才没有到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颠沛流离的烈士后代

毛主席一家可谓是满门忠烈,先后有6位烈士为国捐躯,他们分别是:妻子杨开慧、二弟毛泽民、三弟毛泽覃、堂妹毛泽建、儿子毛岸英、侄子毛楚雄。

其中,毛泽覃是毛氏三兄弟中最早走向武装斗争的人,他是我军早期的一位猛将,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主力被迫转移,时任红军独立师师长的毛泽覃奉命率领红军游击队转战闽赣边界。

1935年4月25日下午,毛泽覃领着游击队员穿过瑞金县的“红林”山谷,一路上行军劳累,一行人夜宿“黄田坑”村。

怎料,国民党得知消息后,连夜包围了村庄,天刚拂晓,战斗就开始了。毛泽覃为了掩护队员们挺身而出,他命令游击队员撤退,自己则端着枪冲向高地。

在敌人的猛烈攻击下,毛泽覃勇敢还击,突然一阵枪弹飞过来,他的双腿均被击中。很快,鲜血染红了脚下草地。

毛泽覃双膝跪地,忍着剧烈的疼痛继续还击。可惜寡不敌众,又一颗子弹飞过来,穿透了他的胸膛,他再也没站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泽覃牺牲时,年仅30岁,消息传到贺怡那里时正值五月。这天,她在召开一个紧急会议,交通员王贤选带着噩耗闯入会议室:“贺怡同志,陈毅同志让我通知您一件事,这件事必须亲口传达给您!”

或许是夫妻之间早有感应,或许是贺怡较为敏感,听了到这样的话,她连忙问道:“是不是泽覃出事了?”

王贤选不敢看贺怡的眼睛,低着头讲述毛泽覃牺牲的过程。贺怡顿时泣不成声,可怜他们刚满三个月的儿子毛岸成,就此失去了父亲!

悲伤过后,贺怡意识到革命的道路还很长,无论如何,她都不能倒下,她要将丈夫未完成的事业传承下去!

为了毛岸成能健康成长,贺怡把他送到江西永新县山区的干爸贺调元家中,由贺调元老夫妇帮忙抚养。

从此,贺怡把毛岸成的名字改成贺麓成,跟随母姓,麓是指湖南的岳麓山,表示怀念故乡,成是革命事业必定成功的意思!

贺调元家境殷实,为人和蔼可亲,在贺麓成记忆中,贺爷爷总是带着他漫山遍野地跑:干农活、摘果子,让他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

老夫妇心疼贺麓成,对他的身世只字不提,年幼的贺麓成以为贺调元就是自己的亲爷爷。

每当他看到同村的小孩有父母疼爱,他就会问爷爷:为什么他没有爸爸妈妈。贺调元总会叹一口气,摸着他的头说:“等你长大就能见到妈妈了。”

那时候,贺麓成心里很疑惑,为什么只能见到妈妈,不能见到爸爸,但懂事的他没有接着问。

又过了几年,贺麓成经常看爷爷收到一封封来自不同地方的信,等再大一点,他才知道那就是妈妈寄来的,小小的他心里也有了期盼。

1949年8月,贺怡经历重重困难,终于回到阔别多年的地方,彼时贺麓成已经长成十四岁的小少年。

贺麓成看着一辆罕见的吉普车停在村里,还以为来了什么大人物。他跟着一众村民站着围观,很快,车上下来一个很洋气的女人,贺麓成心中扬起莫名的亲切感。

贺怡一下子就认出了人群中的贺麓成,连忙喊道:“麓成,我是妈妈,我来接你啦。”

这可把小少年吓坏了,连忙跑回去找爷爷,怎知贺调元就在身后:“笨娃娃呀,她真是你妈妈,你朝思暮想的妈妈!”

贺麓成这才停下来仔细打量贺怡,接着扑到贺怡怀里,母子俩抱头痛哭。这一幕,看得贺调元老夫妇都湿了眼眶。正巧村里在开大会,贺怡牵着儿子的手,当众宣布贺麓成就是她的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子珍(前排左一),贺敏学(后排左一)

在那之后,贺麓成跟随母亲离开了永新县,来到吉安生活。母子团聚的快乐让贺怡想起姐姐贺子珍的孩子毛岸红还没找回来。

当年贺子珍把毛岸红托付给毛泽覃夫妻俩,后来为了孩子安全,毛岸红又被送往老乡家里寄养,至此失去下落。贺怡认为,在江西找到孩子的概率最大,她带着贺麓成跑遍了整个江西。

1949年11月21日,贺怡带着贺麓成准备赶往赣南、粤北一带寻找毛岸红,没想到在路上遭遇车祸,贺怡当场死亡,贺麓成左腿严重骨折。

等贺麓成醒来,发现妈妈躺在自己身侧,没有了气息。这对刚相认三个多月的母子,从此天人两隔,再无相见之日。

顽强生长闯出一片天地

1950年,在贺调元老夫妇的陪伴下,贺麓成来到上海投奔姨妈贺子珍。车祸之后,贺麓成的腿伤一直没有好,走起路来一瘸一拐。

贺子珍一向细心,连忙带着贺麓成去看医生,几天内跑遍了上海大大小小的医院。医生检查后,才发现贺麓成的腿骨断成了三截,必须马上动手术!

休养的这段时间里,贺麓成只能在床上躺着,贺子珍每天都到医院照顾他,使贺麓成再次感受到母爱。

贺子珍教导贺麓成:不要惦记着父辈的光环,路要靠自己脚踏实地的走。要学习科学知识,做一个有用的人。这两句话,成为了贺麓成一生的为人准则。

贺子珍把贺麓成留在上海念高中,贺麓成上小学那会连连跳级,他以为到了上海也是一样的。当老师问他:“孩子,你上几年级?”

贺麓成想都不想就说:“上高二。”要知道,以上海的教育水平,贺麓成能跟上高一的进度已经很不错了。

刚开学不久,贺麓成就尝到了苦头,和他同一批的干部、烈士子弟因为跟不上进度,纷纷产生退学的念头。

贺敏学

有的人直接去参军,有的人干脆去当干部,在贺麓成不知所措的时候,他的舅舅贺敏学找到他谈话:

“孩子,我们希望你能好好念书,我们贺家有的是军人、干部,但是缺少真才实学的人,新中国处于建设阶段,你好好读书,一定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从那之后,贺麓成埋头苦学,因为一口江西话被人瞧不起,他不在乎;学习成绩差被老师忽视,他也不在乎。几个月后,贺麓成凭借自己的努力跃入班级前三名,并一直保持这个成绩。

1952年,贺麓成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与此同时,他也从姨妈家搬到了舅舅家里。

贺麓成每个月可以领到22元的烈士家属助学金,他都会省下5元给江西的爷爷奶奶寄去。每当贺麓成迷茫的时候,舅舅贺敏学都会站出来给他指一条明路。

贺麓成(毛岸成)左

50年代,中国的政治运动接踵而至,贺麓成身边的同学纷纷参与。贺敏学告诉他:“你不要跟着别人的步伐走,好好读书,在专业上有所作为,去做一个优秀的专家。”

贺麓成再次沉浸在学业中,毕业时,他考上了当时最难考的留苏研究生。最终因为中苏关系变化没有出国留学,贺麓成听从组织分配,来到国防院工作。

隐姓埋名书写传奇人生

在这里,贺麓成依旧和上学时一样隐姓埋名,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每次需要填表,他就在父母一栏写“早已亡故”。

1958年,钱学森看中贺麓成的才华,将他纳入自己的麾下,贺麓成成为秘密研制导弹的工程师之一。

研究导弹是当时最艰难的工作,为了得到更多资料,贺麓成翻译了近百万字的相关书籍。这项工作要求严格保密,在这段时间里,没有人能联系上贺麓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9年,李敏和孔令华大婚,毛泽东一直惦记着这个侄子,特地交代李敏要邀请贺麓成:“你的哥哥在北京,你一定要邀请他,我想见见他。”

但是,李敏打了很多电话都没有联系上贺麓成,他也失去了唯一一次与大伯相见的机会。

此时的贺麓成,正在与工程师王楚太反复钻研导弹控制方案,经过他没日没夜的钻研,这一方案终于被采纳。

1964年,中国第一枚自己制造的原子弹爆炸成功,奠定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军事地位,毛泽东很高兴,可他始终不知道自己的侄子正是参与这项工作的人。

在特殊时期,贺麓成也受到了“审查”,但他始终没有亮出自己的真实身份,而是选择远离喧嚣,躲起来继续研制导弹理论。

然而,李敏却始终惦记着父亲生前曾一直念叨的哥哥贺麓成,所以在毛主席去世时,她特地在拟定参加追悼会人员名单的时候,加上了贺麓成的名字。

没想到,此时组委会依旧联系不上贺麓成,这才有了李敏在追悼会上因为没见着他人,而发火追问:“我的哥哥毛岸成呢?他怎么没有来?”

贺麓成得知毛主席去世的消息,还是在广播里,那一刻,他才知道自己失去了一个亲人,甚至此生,他再没有机会见大伯一面了!

李敏历经千辛万苦找到贺麓成,她才知道自己的哥哥隐姓埋名做了这么伟大的事情,兄妹俩都泣不成声。

回北京见完毛主席的遗体,贺麓成继续隐瞒身份,投入到科研事业中。直到有一次,单位通知他去领取毛泽覃的烈士证书,他的真实身份才被同事知道。

同事们笑他傻,他却认为这是自己的人生追求,他说:“父辈是父辈,我是我,我不沾父辈的光。”

贺麓成(毛岸成)右

步入晚年,贺麓成主动申请退休,为了不让剩下的岁月过于空荡,贺麓成又开始一轮新的奋斗,他将目光转向商业,最终担任了几家科技公司的董事长。他不图财,也不忘本,将一部分赚来的钱投入家乡建设,帮助家乡脱贫。

对于低调朴实的贺麓成而言,他这一生,为了研制导弹献出自己的岁月,为了家乡建设,直到晚年仍在拼搏。

从他身上,我们能感受到时间的意义,生命的真谛!身为毛家后人,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创造新的光环,无论如何,他担得起这个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