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院最高中国政策官员里克·沃特斯将卸任,这是继舍曼之后的又一美国对华事务高官离职,尽管目前还不清楚其离职的具体原因,但我们管中窥豹,也可以透过此事看出美国的对华政策执行上出了大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国务院副助理国务卿里克沃特斯)

里克·沃特斯是美国国务院负责中国事务的国务卿副助理,布林肯曾经的左膀右臂。2022年12月,沃特斯被任命为“中国事务协调办公室”也就是所谓“中国组”的负责人,来执行所谓的“管理美中竞争”的相关政策。在美国一些更为激进的政客眼里,沃特斯是拜登政府的亲华派。华盛顿一些鹰派认为沃特斯在执行上对下属表示“要谨慎的反应”,是对华过于友好的表现,这或许是沃特斯离职的原因。

在此之前,白宫中国事务特别助理劳拉.罗森博格、副国务卿温迪·舍曼也进行了离退,这些人都是长期负责中国事务的政策执行官。他们接二连三的发生人事变动,有两个可能,一是拜登政府内部可能要调整对华政策,二是当前美国国务院对华工作难以开展。

(美国副国务卿温迪.舍曼在5月中旬离职)

拜登政府目前执行的与中国对峙的战略政策,具体行动依旧是以经济制裁、政治污蔑、挑动周边国家对中国挑衅等传统手段为主,在美国借“气球事件”渲染中国威胁之后,这些手段进一步导致中美两国的关系进一步降温,中国的反制措施,也让美国灰头土脸,进退失据。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对这些相关负责人施压也在情理之中,但是美国在国家实力上已经没有对中国的绝对优势,寄希望于传统手段,无法对中国造成足够的影响。即使舍曼和沃特斯这些官员尽力去执行去推动,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根本没有什么效果,而美国更激进的鹰派希望看到遏制打压中国的成效,这些对华事务的官员自然难以让他们满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布林肯给中国事务协调办公室剪裁,舍曼和沃特斯分立左右)

沃特斯和舍曼一样,都是对华事务经验比较丰富的官员,但是属于政策的执行者,而非决策者。其实,拜登政府之前的选他们也是看中他们的工作经验,而且就以往的情况来看,沃特斯对华态度也并不友好,他完全支持美国对中国进行遏制打压,只不过策略上相对理性一些,他们对中国的实力、中国政府的决策,有比较务实的判断。

即使沃特斯这样经验丰富的官员,在中美关系急剧转下的环境中,也难以适应各方面的压力,选择离退。要知道,沃特斯负责的“中国事务协调办公室”才成立半年,这个组织目的就是统合外交经济等各领域,推进对华政策的实施,以应对各领域内的更多“挑战”,从中可以窥探到美国对华遏制政策是真的“举步维艰”。

(舍曼和沃特斯是布林肯对华事务上的左膀右臂)

另外,在美国内部,两党虽然在反华上具有共识,但权力的争夺也从来没有停止。拜登政府在对华政策上的表现,受到了共和党的强烈批评,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共和党联邦众议员迈克·麦考尔向国务卿布林肯表示:“美国要想在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中取得成功,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打压中国,并有组织和有效率的去做。”

(被中国制裁的美国共和党众议员迈克·麦考尔)

这种言辞,隐含意思就是抨击里克沃特斯、舍曼等人对华政策执行的不够坚决,不够强硬。沃特斯的辞职则有点“你行你上”的意味,也是对美国国内批评者的一种回应。沃特斯和舍曼等对华事务高官相继离职,体现出华盛顿当下畸形的政治生态。美国政界对现状不甚满意的声音非常大,不论是对华强硬派,还是对华克制派,都希望拜登政府做出改变,要么和中国缓和关系,控制博弈竞争的烈度,要么踩一脚油门,升级对抗的强度。

拜登政府可能想通过人事变动,来传递政策变化的讯号,从而应对这种内部的不满。除了对华事务负责人的变动外,拜登还刚刚提名空军上将布朗担任新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提名空军中将蒂莫西·霍夫担任国家安全局局长和网络司令部司令。这些人事变动,不像是朝着中美关系方向改善的方向前进,反而有恶化中美关系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空军中将蒂莫西·霍夫)

不管怎么说,这种变化都是拜登政府此前对华政策失败的结果,从细节上凸显美国对华政策越来越无力无力。具体执行政策的官员已经无法推动工作,那么高层给出的指令,不论是要求对中国克制,还是要求挤压中国,都难以达成效果。至少是在当下,拜登政府遏制中国的手段已经黔驴技穷了。

美国当前对华的制裁政策不仅起不到作用,还使有点骑虎难下,而且越是僵持下去,沉没成本越高,调整政策的难度也约稿。在传统外交手段没有效果的情况,美国可能会采取更激进的方式与中国竞争。随着这些熟悉中国情况的官员离开,美国可能会换上一批更激进、更符合政治氛围、但更不务实的人担任相关职务。

这些新的负责人会不会对中国产生更多的误判,会不会加剧中美关系的风险性,会不会导致中美更高强度的博弈竞争,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