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号上午,台湾“伪立法院”邀请了“伪国防部长”邱国正,就“国防”产业发展条例执行状况进行报告。报告结束以后,国民党立委江启臣向邱国正问道:“二胆岛上的士兵什么情况了?人还活着吗?” 邱国正说:“他的下落我也讲不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25号上午的报告会

对此,台媒报道称:“下落不明,生死未知。”

如果没有江启臣的提醒,估计很多人都忘了那名投诚大陆的台湾士兵。不知不觉中,其来大陆已经快要80天了。这么久过去了,人到底怎么样了?以后会享受什么样的待遇?来看看笔者了解到的一些信息。

(一)台湾士兵投诚大陆,台“伪国防部”:游泳走的,回来就得判刑

3月9日早晨7点,台军金门守备队二胆岛(大陆称二担岛)大队在点名时发现,负责后勤的一名伙头兵陈嘉埙失踪了。事情发生以后,大队立刻派人翻遍整座岛,也没能找到陈嘉埙的下落。为了避免事态扩大,守备大队上报了士兵失踪一事。

图:二胆岛

丢的人能去哪里?起初,台湾方面一度以为陈嘉埙坠海了。一来,二胆岛四面环海,没有船哪里也去不了。二来,头天晚上,陈嘉埙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凌晨时分,战友起夜上厕所时,还看到陈嘉埙躺在床上呢。

所以,陈嘉埙失踪以后,台湾方面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清点营地内的物资,发现除了陈嘉埙的手机和钱包不见了以外,还少了一份军用的救生衣。第二件事:在二胆岛周边海域搜索。第三件事:通知大陆,协助搜寻。

为何要通知大陆这边?其实一直以来,大陆和金门都有类似的“合作”机制,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可台湾方面并不清楚,在他们发出协查搜救的请求之前,厦门海警就已经找到了陈嘉埙。原来,9日上午9点30分时,陈嘉埙因体力不支,用随身携带的电话向大陆报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台湾的搜寻人员,图中打马赛克的,是陈嘉埙的家属

陈嘉埙的事情出现以后,不管是岛内还是大陆,都有一个疑问:陈嘉埙为何要去大陆?所在位置不同,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不同。

以笔者为代表的一群人认为,陈嘉埙的行为是投诚。二胆岛被誉为离岛中的离岛,前线中的前线。一旦开打,这里可能是我军第一批要登岛的位置。尤其是近两年,随着台海局势的紧张加剧,聪明人自然会早做打算。

可在台湾看来,陈嘉埙是为了躲债。据悉,陈嘉埙在外借了不少钱,累计欠款100-200万元新台币,用于游戏和机车。鉴于此,台湾才说陈嘉埙是为了躲债,才当了逃兵。所以,陈嘉埙失踪以后,台湾按照处理逃兵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置。

图:台湾方面的报道

3月17日,金门检察署认为,陈嘉埙“意图长期脱离职役”与“逾假六日未归”,违反了“台湾省陆海军法”,对其进行通缉,时效为20年。

为何是6天?在台湾军队当中,对于离营未归的士兵有两个时间点:6天和30天。6天内自动归队的,不受刑罚。超过6天的,判处3年以下。超过30天的,判处5年以下。这还只是离队不归,对于“投诚”的士兵,可判10年以上。

根据当前的情况来看,一旦陈嘉埙回台,最起码也要蹲7-10年的班房,外加几十万的罚款。不过,倘若台湾被大陆解放,陈嘉埙再回去的待遇就不一样了。这也牵扯出另外一个问题:大陆应该如何处置陈嘉埙?

图:台湾搜寻部队,打马赛克的是陈嘉埙的父亲

(二)投诚士兵如何处理?此前有先例,陈嘉埙或成一个“标杆”!

纵观历史,台湾投诚大陆者不胜枚举。如1953年,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飞行学员陶开府驾机投诚至福建。1954年,国民党空军上尉参谋黄铁骏、射击军械士刘铭三架机投诚至三门。1963年,国民党空军上尉飞行员徐廷泽,驾驶1架美制F-86战斗机投诚……

当时,投诚至大陆的台军有多少呢?人数不好统计,可当时出台了这样一项政策:直接公布汕头、青田和路桥三个机场的航向、电台和波段。由此可见,若不是投诚人数太多,也不至于要腾出三个机场。

而在过往的投诚者当中,最出名的莫过于经济学家林毅夫。1979年5月16日,林毅夫从金门游泳至厦门。虽然同样是游泳过来的,可相较于伙夫出身的陈嘉埙,林毅夫当时担任台陆军步兵284师驻金门的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林毅夫

因身份敏感特殊,林毅夫来大陆时只带了一面能证明自己身份的连旗,并再三叮嘱不可将其投诚之事泄露出去。后来,为了避免连累台湾那边的亲友,由原名林正义改名为后来的林毅夫。来到大陆以后,林毅夫拒绝了我们为其安排的工作,反而是前往北京大学就读经济学,后来成为了一名经济学家。

而台湾方面在发现林毅夫失踪以后,也曾多方寻找。因大陆方面保密工作较好,台湾便认定林毅夫意外身亡,还给其家属颁发了47.514万元的抚恤金。2000年以后,后知后觉的台湾才意识到不对劲,对林毅夫发起了“通缉”。

而从林毅夫的身上,我们似乎可以预料到陈嘉埙的未来。而大陆也可选择三种处置方案。方案一:为其安排工作,按普通台胞方式对待,此为上策。方案二:暂不安排工作,择机处理,此为中策。方案三:送回台湾,此为下策。

图:林毅夫

上中下三策中,下策不可取。因为一旦陈嘉埙回去,势必要坐牢,寒了投诚者的心。中策可取,却不好把握度。毕竟,既然陈嘉埙冒着生命危险过来投诚,自然是想在大陆定居。如此看来,还是上策较好。

这样的待遇,和台媒口中的“生死未知,下落不明”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同时,这样的处置方式也让陈嘉埙成为了一个“标杆”,以吸引更多的投诚者,瓦解台军军心。这一招正中台军要害,如今台湾年轻人不知为何而战、为谁而战,此消彼长之下,收复台湾自然是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