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诗宜是北京人,纯正的老北京人,外表很清丽,说不上有多漂亮,但气质很好,给人一种十分干练的感觉。父亲是老师,母亲在事业单位工作,她是家中独女。高中毕业后,读的是东北一所财 经类大学,在那里,她认识了后来的老公赵建军。赵建军来自东北一个地级市,1米84的个子,外表很阳光,人也比较幽默风趣,比身为北京人的高诗宜还能侃。赵建军的父亲以前是一家工厂里负 责工 会工作的,虽然没有什么实权,但是也是相当于副厂长了,所以他的感觉一直就是那种自我良好的感觉,他的母亲原本是商场的售货员,后来商场关门,母亲就没再出去工作。

在读大学的时候,他们俩是同班同学,他们那个班,当时班内就有六对恋人,都爱的海枯石烂,但后来结婚的,就他们俩,别人只是恋爱。顺便多说一句,当时在他们俩读大学那个城市,有个顺口溜,是关于该城市里各个大学的特点的,不能提及具体的名称,我都用字母代替: “学在DG,穿在DW,吃在HY,爱在DC”,他们俩的学校,就是爱的那个,可见爱情多么受欢迎。在大学毕业的时候,他们选择了去首都发展,当然高诗宜算是回家。高诗宜去了一家事业单位工作,赵建军选择了一家外企上班。其实在他们感情稳固后,双方的父母就都知道孩子已经处对象了,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不干涉的态度,任由他们自己决定。不过,稍微有点不同的是,高诗宜的父母心里是不太赞同的,但相信女儿的眼光,高诗宜从小就很有主见。赵传亮的父母是比较高兴的,以后儿子能成为北京人了,他们脸上也有光彩。毕业时间不长,工作稳定下来后,他们的婚事就提上了日程,父母肯定要见面,这之前两年,其实发生了一个变化。变化来自于赵建军的父亲,赵父他们厂子改 制了,大部分工人都没什么变化,但赵父下 岗回家了,因为他不懂技术,干不了具体的活。没了工作的赵父当时还不到46岁,本可以再找个活干,但赵父觉得自己是做过领 导的,出去打工太丢人,做生意又一点经验没有,找不到方向,也没本钱,所以就一直在家里呆着,吃越来越少的老本。面对亲戚朋友的时候,架子一直不倒。
双方父母见面的时候,赵父就充分体现了这点,他虽然没直接说,但隐含的意思可以这样描述:“我们家祖上是贵 族,我又是做过领 导的,所以虽然是外地人,那也不是一般的北京小 市 民可以比的”,差不多就这个意思。高诗宜的父母心里瞬间反应就是,应该重新考虑这个婚事是否可行,未来的亲家有些不靠谱。而接下来的发展更是让他们坚定了这一点。赵父表示他们在孩子结婚的事情上,给不了太多的经济帮助,而这是套话,他说类似的话习惯了。实际上赵父基本一分钱拿不出来,包括房子和彩礼,那时候房 价还没像后来那么高。
初次见面其实是不欢而散的,虽然都维持了表面的客气。高诗宜的父母回去后,向她表明了自己的看法,表示不同意这门婚事,他们认为,或许赵建军本人不错,但对方的家庭,将来一定麻烦少不了。但高诗宜坚持自己的选择,一是忠于爱情,二是她觉得自己有能力解决麻烦。就这样,他们俩还是结婚了,房子高诗宜家现成的,不大不小,是高诗宜父母名下的。彩礼象征性的给了两万,而这两万,还是赵父事先借的,然后通过儿子办婚礼收的份子钱还的。婚礼办了两场,高诗宜家这边和赵建军家那边都各自办了一次。在儿子婚礼上,赵父似乎找回了当初的意气风发,侃侃而谈,大谈自己是如何把儿子培养成功的,儿子现在去北京发展,在那边立足,有很大的功劳归结于他。

婚后,高诗宜和赵建军的生活还是很不错的,虽然两人收入不算高,但由于没有其他的负担,日子过得很惬意,休息的时候,高诗宜带着丈夫到处转转,感受首都的古老和日新月异。而这个时候,赵建军的父母,都是53岁,赵父不工作已经7年多了。在他们俩结婚半年左右的时候,高诗宜父母当初预言的麻烦果然开始出现了。赵父赵母来到了他们俩的小家,高诗宜热情的招待了公婆,但当天晚饭后,公婆的一番话,让她心里咯噔一下。赵父当时吃饱喝足,坐在沙发上喝茶,然后慢条斯理的说道:“你们俩成家立业了,我们年纪也大了,辛苦了一辈子,都是为了儿女的未来,现在我和你母亲都没工作,身体也不太好,干不动活了,没有收入,所以你们应该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了。”
高诗宜当时很平静,但心里目瞪口呆,公婆才都53岁,而且保 养的很好,红光满面的,走路都带风,看上去50岁都不到,这就需要让他们来养啦?赡养老人她不抗拒,觉得是应该的,但是这个也太早了吧!赵父的意思是,每月给他们2000的生活费,还说原本是想要3000的,但鉴于他们刚结婚,底子还薄,所以就先少要1000。高诗宜很无语,赵建军很尴尬。赵建军没想到父母会不打招呼,突然过来说这些,他也知道父母基本没收入,但当儿子的,又不能要求父母出去找活干,虽然他觉得自己父母的身体那么好,呆在家里有些不太靠谱。小夫妻俩面对公婆的要求,拒绝的话很难说出口,因为总不能说,我们不管,你们自己想办法活着吧?高诗宜同意了,每月给公婆2000块。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赵父回去后,和别人说的是,儿子儿媳非得主动给他们生活费,他们坚决不要,但孩子们坚决给,他们才象征性的要了一点。赵父想表达的是,自己培养的儿子多么的好,既有本事,又如此的孝顺。高诗宜和赵建军的生活依然甜蜜,但和之前相比,还是多了一些不舒 服的感觉。两年后,他们的女儿出生了,赵父赵母过来看孩子,他们心里对生了个女孩其实有些不满意,但没说出来,赵母表示,她可以帮着带孩子,但每月要给她3000块。她说现在雇个保姆每月比这还多,而且还没有自己家里人放心。高诗宜拒绝了,因为她自己的母亲已经退休了,正好可以帮着带孩子。
高诗宜的母亲不但不要钱,还不断的给外孙女花钱。而唐母对于女儿每月给公婆生活费也很无语,刚50出头,就这样了,以后咋办?孩子慢慢的长大,赵父和赵母的生活费也在提高,按他们的说法,现在物价越来越高,每月2000根本不够,赵父每月抽烟就得300呢。在孩子3岁那年,提高到了每月3000。高诗宜心里很烦躁,她可以果断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但对公婆,很难果断,毕竟要考虑到丈夫的感受。她想发火,但想一想又按耐住了,心想3000就3000吧,花点钱能解决也挺好,毕竟不在一起住,眼不见为净。但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孩子不到4岁的时候,赵父赵母又来了,这次他们带着大包小裹,说他们想念儿子儿媳,还有孙女了,想过来住几天,高诗宜感觉有些不对劲,过来住几天,不用带这么多东西吧?实际情况是,赵父看到许多老同事退休后,都离开东北,去了南方和女儿一起生活,帮着带孩子,每次回来都说在那边生活得多么好之类的,他心里很羡慕。但表面上一直说,他儿子儿媳也总让他们过去住,他们不想打扰年轻人的生活,才没去。但时间长了,他们的心也活了,觉得别人都去和儿女享福了,他们也有这个条件啊,也得去!

他们俩做得更彻 底,在没通知儿子的情况下,把家里的房子整理了一番,把不用的东西都处理了,把房子租出去了,然后直接来儿子家住了,但这些都没和儿子儿媳说。公婆的到来,让高诗宜不太适应,他们家的房子不算太大,90多平,双室双厅,以前他们三口人住,很自在,但住了五口人,就显得有些不习惯。比如以前,高诗宜下班回来,可以穿的很少很随便的干活带孩子,现在不行了,公婆在身边呢,得进自己的房间换上衣服再出来做家务。
公婆是不做家务的,赵父每天就是出去逛,在公园里和一些退休老头,大谈自己当年是如何的风光,教育孩子是如何的好,赵母就是看电视。还需要提一句的是,他们俩来的时候,就表明,生活费还是要给的。赵父以前抽10块钱的烟,现在抽20多的了。高诗宜的工作比较轻松,赵建军很忙,经常加班,所以在家里,大部分时间都是高诗宜自己面对公婆,这让她越来越烦躁。我们不能说高诗宜嫌弃公婆,只是赵父赵母的做派,确实有些让人无语,他们真是应了那句话,倒驴不倒架。虽然50多岁,就住在儿子家,什么也不干,还要生活费,但每天还不停的指手画脚,评头论足。比如对晚饭的菜品数量和样式,从他们俩住进来的当天,就提出了改进意见,说晚饭很重要,菜要多做几个,每个菜可以量少一些,这样既能吃的好,又不浪费,听的高诗宜直想拍额头。
对高诗宜的女儿,他们也提出了要求,说培养孩子他们俩很有经验,孩子不能太娇惯,吃的穿的没必要太贵,既浪费钱,又不能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实际上,孩子的吃穿,好多都是姥姥在付出。高诗宜面对公婆的话语,能说什么,只能默默点头,表示他们说得对。住进来接近半年的时候,公婆又提出了一个主意,说他们俩的房子有些小,住着不太舒 适,应该把房子卖了,买一套大的,卖房子的钱交首 付款和装修足够了,还有剩余。说你们年轻人要有拼劲,虽然这样一来还房 贷有一点压力,但,压力也是动力,会让你们更努力!赵父说话一如既往地一套一套的。

实际上,赵父是有小心思的,因为现在的房子是高诗宜父母名下的,和儿子无关,但要是卖了,买个大房子,基本会写小夫妻的名字,那样他们俩住着就更有底气了,而且住着也舒 适!高诗宜当场表示拒绝这个提议,说房子是父母的,他没有权利做决定,而且现在住的挺好的,不用换。赵父当时的脸色就不太好,说你们再考虑考虑吧,这个房子现在住着都有些拥挤,等孩子大了,需要单独一个房间的时候,怎么办?我们住客厅吗?高诗宜愕然,她这才彻 底确定,公婆这是来了就不想走了,她十分烦躁。她是无法接受这点的,假如公婆真的老到身体不行,那她也能理解,现在公婆才50多岁啊,这要一直住下去,他们得在一起生活30来年。看公婆的身体情况,能生活到她60岁!这怎么可以呢,他们小夫妻还要不要自己的生活了?高诗宜当时没说别的,等回到自己的房间,她严肃的和赵建军表明自己的想法,她表示,希望公婆不能一直住在这,来的时候说住几天,这都半年了,老人在,他们生活都不方便。
何况是很懒,又天天讲大道理的老人,现在又鼓动他们卖房子换大房子。赵建军理解高诗宜的想法,他也觉得父母做的说的有些不妥,每天什么都不做,生活费照样拿,还指指画画。他就去和父母说这事,赵父当即勃然大怒,说我培养你长大,读了大学,成家立业,你竟然不要我们,赶我们走?你的书都白念了吗?什么事都听你媳妇的,你自己就没有一点主意?他越说声音越大,完全是在吼叫,连在另一个房间的高诗宜都听得一清二楚,高诗宜面沉如水。女儿被吓得哭了起来,问母亲,爷爷怎么这么凶?当晚的事没有结果,高诗宜和丈夫都几乎没睡着,各怀心事。接下来的日子更是煎熬,高诗宜虽不愿,但还是每天做饭做家务,公婆依旧心安理得的吃现成的,但脸色很冷。
坚持了三个月后,高诗宜实在坚持不住了,这期间,赵父又几次提起让他们换房子的事,每次都被高诗宜拒绝,所以每次都不欢而散,然后就是赵父大骂儿子,让高诗宜的女儿很害怕。高诗宜把赵建军叫到外面,说我们离 婚吧,这样下去,对你我都没好处,尤其对女儿的心理伤害更大,这种日子没个头的。赵建军泪流满面,他理解妻子,但又无法对父母绝 情。他同意了妻子的要求。当赵父赵母看到儿子拿回来的离 婚证时,先是表情很精彩,然后就是猛烈的痛骂,骂儿媳没良心,骂儿子无 能。但事实已成,他们只能和儿子一起搬走。其实高诗宜和赵建军虽然法 律上是离 婚了,但感情没什么变化,他们俩是想着,通过这样激烈的手段,让赵父赵母醒悟,能回老家找个事做,等过了这段时间,他们再复 婚。但是,让他们想不到的是,赵父赵母,跟着儿子搬到租来的房子后,依然如故,也不找事做,而且坚决不回老家,他们怕丢人。而赵建军,每月的工资除了要交房租,给女儿生活费,还要照顾父母,工作本来就忙,现在更是疲惫不堪。赵父让儿子找个条件更好的,但世间有这么好的事吗?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