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美国鹰派高官相继离职,引发舆论热议。此前,美国副国务卿舍曼宣布离职,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委员会中国事务高级官员罗森伯格也宣布辞职。据悉,美国国务院“中国组”负责人,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华自强也宣布离职,并将进入美国司法部任职。美方并没有提及这些高级官员离职的原因,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被外界视为美国政坛的鹰派人物,且主张对华强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舍曼与罗森伯格,一直积极鼓动对华极限施压,特别是罗森伯格主要负责管理美台之间的非官方关系,是美台勾连幕后最大的推动者。但是,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也是中美关系中第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美国大肆操弄涉台问题,掏空“一个中国”政策,加剧了中美冲突的风险。与罗森伯格略显不同的是,华自强则主张与中国进行积极的接触,但这种接触也是建立在施压的基础上的,即通过所谓的实力地位迫使中国接受居高临下的对话。

去年12月,美国国务院成立所谓的“中国组”,主要职责是负责“管理中美竞争”,而华自强就是主要负责人。美国印太事务协调官坎贝尔曾对他寄予厚望,宣称“中国组”将成为美国努力战胜中国,以及推进自由开放印太地区的力量倍增器。华自强一面鼓吹与中国大陆进行非胜不可的战略竞争,另一方面还要防止与中国大陆发生冲突,但这种自相矛盾的主张和诉求,并不符合国际政治的运行规律。进入5月份以来,美驻华大使与秦刚外长会面,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与王毅主任在维也纳举行会晤,他们表示美国对华政策不是为了遏制中国,也希望两国经济“脱钩”,这表明美国国内理性的声音开始上升。

有分析人士指出,美国鹰派高官相继离职,或许是美国释放与中国重修旧好的积极信号。因为美国的对华政策已经脱离了正轨,如果随着过去的惯性来管理中美关系,那么中美关系必将陷入冲突,这并不符合美国“接触+遏制”的对华政策目的,也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自“气球事件”以来,中美两国的外交和安全沟通渠道几乎全部中断。为此,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财政部长耶伦,商务部长雷蒙多,国防部长奥斯汀等高级官员密集喊话,希望恢复中美交流与对话。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若也表示,他寻求访华,并就恢复中美安全机制磋商展开交流。

美国媒体评论称,拜登政府的对华强硬政策或面临巨大改变,毕竟中美是全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恢复中美交流与合作,有利于缓解拜登政府的内政外交压力。美国外交学者网站指出,美国对华发动贸易战,科技战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在自己发展的同时,确保中国停滞不前。2022年10月华盛顿出口管制措施,严重影响到了长江存储,中芯国际,海思半导体等中国企业的采购和生产。随后,日本,荷兰也在美国的要求下对华实施技术封锁。现在,中国首次实施反击,并且打到了美国的痛点,直接限制美国最大芯片制造商美光公司向中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出售产品。中国释放出的信号很明确,那就是中国的市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章称,在过去的一年里,美国及其盟友得到了一系列教训,那就是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他们的硬实力和软实力都是非常有限的,中国有足够的手段应对来自美国及其追随者的打压与威胁。道理很简单,中国不是伊朗和俄罗斯,中国有足够的经济与科技实力应对外来挑战。所以,美国想在经济或外交层面孤立中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弄不好还将导致自己被这个世界所孤立。欧盟拒绝跟随美国对华极限施压,并借机加强与中国抢占美国在华留下的市场空白。而在伊朗与沙大和解中,中国一直唱主角,而美国甚至连唱配角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拜登对华政策或面临巨大改变。

综合分析认为,拜登政府的当务之急就是解决严峻的债务危机,白宫希望与中国重修旧好,并期待中国能够像2008年那样伸出援手救美国于水火。就此而言,美国鹰派高官相继离职,显然并不只是一种巧合,而是与拜登政府大幅修改对华政策息息相关。毕竟,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债务危机以及从乌克兰危机中抽身,美国都离不开中国的支持与配合。对于拜登政府来说,无论诚意有多少,都不得不承认与中国重修旧好,始终都是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