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近代文学史不得不说的一位人物,众所周知,他的文章、话语都极具批评性。他曾在狂人日记里写: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上都写着两个字“吃人”。又说中国人的几千年生存历史仅仅是“欲做奴隶而不得”和“暂时做稳了奴隶”。

而对于满清,鲁迅是这样定义的:满清杀尽了骨气廉耻,再辅于残酷的文字狱和高压的民族歧视政策,以数百年之力打造一个奴性十足的奴隶民族。事实上,鲁迅的话总是这么一针见血,清朝花了几百年的时间全方位的打造奴才精神。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就不必说了,光是一条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便是对尊严和传统的全面绞杀。
发式不能留,衣裳同样如此,从此失去了骄傲、自尊、自信的精神境界。清朝的那些奏折中,奴才跪奏等谄媚之词不堪入目,可怕的是人人都争当奴才。乾隆还曾冠冕堂皇的说:奴才就是臣子,奴才臣子本来属于一体......从各种方面上来看,清朝的这数百年时间,还是取得了成果的。

臣民自称奴才,已经丢了数千年来士大夫、读书人身上该有的耻观念和傲气,思想已经彻底成了奴才精神。这个奴才也很孝顺,就好比说翁家,晚清有位著名政治家翁同龢。他曾担任同治、光绪帝的师傅,主持宫廷教育长达四十年,也曾在朝廷中担任过要职。
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物衙门大臣、工部、刑部尚书等职务,内政外事都管,无疑是近代历史上的一位权贵。很多人说他清正廉洁、为官清廉,然而这位翁先生真的如此吗?作为两代帝师,他在“奴才”中,是属于地位比较高的。

他的故居,占地面积达6000平方米,内部装修极为豪华。他在京为官四十年,出于自己的小爱好,有不少的收藏。所收藏的一批秘籍,被学界认为:“学人仰望而不知其存否的有很高学术价值的善本,是包括国家图书馆在内所无的珍籍”。说他为官清廉有些勉强,所谓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宰相合肥说的是李鸿章,司农常熟说的便是翁同龢,翁同龢自己不清白。他的子孙比起他更过,翁同龢有位后人名叫翁万戈,他两岁那年继承了翁同龢的所有收藏。这位翁万戈在1938年赴美国留学,从此一去不复返,还特意将继承下来的收藏打包远渡重洋。一大批国宝,就这么辗转去了海外,回来的几率非常渺茫。
因为翁万戈将自己家族六代的藏品,几乎半数捐给了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免费捐赠。二十一世纪初开始,便不断捐赠,十年捐赠了21件。其中包括长16米的《长江万里图》,光是这一幅,珍贵性便难以言喻。三年前,翁万戈再次向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捐赠了一批多达183件的文物。

包括130幅绘画、31幅书法、18件拓片以及4件刺绣,横跨十三个世纪五个朝代,那一年是他的百岁诞辰。翁万戈也给过中国上海图书馆一批书籍,不过不是免费捐赠,而是通过450万美元的价格转让的。鲁迅先生说得确实对,几百年的时间,成功打造了奴才。宁可给外人,也不肯给同胞,其实也不光鲁迅先生给出这样的评价。

英国学者巴罗也曾分析过,认为:畸形的奴才精神是满洲统治者精心塑造的结果,所以从满洲上位以来,一百多年的时间都没有任何前进的迹象。好不容易在数代思想家的疾呼下,在无数志士的以死抗争下,1949年大部分人民站起来了。可还有一部分,思想根深蒂固,却是难以根除奴性的。
但从古至今的经验都在告诉我们,只有自尊自爱才能让别人尊敬爱戴,这个道理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