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基础上,民主党奉行价值观外交,对俄罗斯有很强的敌意,民主党执政期间,往往打压俄罗斯的程度要甚于中国。而美国的共和党则有所不同,目前共和党代表大量美国中产阶级红脖子,倾向于全面对华强硬,推进贸易保护主义,扩大就业岗位,对俄则表现出相对缓和的倾向。

中期选举之后,共和党虽然并没有取得预想中的全面胜利,但在参众两院的影响力确实都有很大提升。因此,影响国家决策的力量占比出现调整,共和党对华强硬的态度就会在拜登政府的人事结构调整中体现出来,比如,当地时间5月19日,美国会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共和党议员麦卡尔就曾致信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要求以更为强硬的态度对待中国,主张加强中美对话的华自强之所以辞职,很可能就跟这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其二,美国现在缓和对华关系是大势所趋。从战略实践上讲,拜登政府目前奉行的是对中俄双遏制的政策,在西方,拉着自己的北约盟友出钱出力,扶持乌克兰,打击俄罗斯;在东方,组建亚太版小北约,拉着日、韩、澳、菲等国不遗余力地遏制中国,但美国盟友与美国之间的利益是存在分歧的,这些国家在配合美国工作的同时也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让美国出力过多,考虑到美国精力有限,为应对俄罗斯迫在眉睫的压力,美国决策层希望缓和与中国的关系。

从历史教训上看,在中美俄大三角关系当中,如果哪一个国家,同时应对来自其他两国的挑战时,将会承受前所未有的战略压力,这种压力会严重削弱该国的发展势头。冷战刚爆发,中苏联合抗美,导致美国在朝鲜和越南战场纷纷失利,国力大为削弱;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中美联合抗苏,苏联扩张过度,最后导致1991年解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也正是这样,美国才有意淡化2月份气球事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先是派沙利文与王毅会晤,后又让伯恩斯利用各种渠道加强与中国的外事沟通,现在已经邀请我国商务部长王文涛访美,美商务部长雷蒙多和贸易代表戴琦将会与其会谈,最后,我国新任驻美大使谢锋刚刚到达美国,美国副国务卿纽兰就第一时间参与会见,这都是美方想缓和对华关系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