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世界眼光、本土经验、人文素养、社会责任的商界领袖和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二、专业方向

战略管理 金融与财务 创业与创投

三、学制

学制2年。学生遇特殊情况经研究生院批准可延长1-2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含休学)。

四、学分

获得学位所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46学分。

五、课程设置

我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综合运用课堂讲授、案例讨论、模拟演练、企业诊断、企业访学、学术讲座及研讨、整合项目等多种教学形式,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注重实际问题导向,强调师生互动和参与,着力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

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期间,需要获得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46学分。其中,公共课不少于4学分;专业基础课不少于22学分;专业方向必修课不少于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社会实践2学分。

MBA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必修课、选修课和社会实践五类。

0 1

公共课(必修)

(1)课程说明:

公共课是教育部和研究生院规定研究生必修的课程。

(2)课程名称及相应学分:

课程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1

商务英语

2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2

0 2

专业基础课(必修)

(1)课程说明:

专业基础课基本涵盖MBA学生需要掌握的管理学和相关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求所有MBA学生共同必修。一般在第一学年开设此类课程。

(2)课程名称及相应学分:

课程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1

领导力开发

1

2

管理沟通与实践

1

3

团队建设和领导力体验

1

4

经济管理论文写作

1

5

管理经济学

2

6

财务会计

2

7

市场营销

2

8

战略管理

2

9

数据模型与决策

2

10

人力资源管理

2

11

财务管理

2

12

管理信息系统

2

13

中国企业国际经营环境

2

0 3

专业方向必修课(必修)

(1)课程说明:

专业方向必修课是不同专业方向MBA学生的必修课程,使得学生对所学专业领域内的专业知识有更深的理解。一般在第二学年开设此类课程。

(2)课程名称及相应学分:

专业方向

课程名称

学分

战略管理

产业组织

2

公司组织与治理

2

战略管理实务

2

企业战略创新

2

金融与财务

国际金融学

2

财务报表分析

2

资本市场分析

2

兼并收购与企业重组

2

创业与创投

创新型企业及其成长

2

创业管理

2

创业投资理论与实务

2

企业商业模式

2

0 4

选修课

(1)课程说明:

选修课是为了拓展MBA学生的知识技能、丰富知识层面而设置的课程。MBA学生可以从课程中任意选择,必须修够规定的选修课学分。选修课的数量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需求进行适当增加。

(2)课程名称及相应学分:(根据选课学生数量确定,未达到要求不开课)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1

宏观经济学

2

2

统计学

2

3

管理学原理

2

4

职业发展与能力建设

2

5

职业素质提升

2

6

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前沿

2

7

公司融资与公司治理

1

8

公共关系

1

9

人文与历史前沿

2

10

中国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

2

11

企业税收筹划

2

12

海外投资风险防范

1

13

公司法

2

14

合同法

2

15

证券法

2

16

电子商务

2

17

社会保障与企业经营管理

1

18

国际企业管理

2

19

危机管理

1

20

沙盘模拟

2

21

国际市场营销

1

22

企业国际化的风险管理

1

23

生产运营管理

2

24

组织行为学

2

25

企业研究方法

2

26

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

2

27

国际金融热点

2

28

现代保险理论

2

29

金融学概论

2

30

金融监管

2

31

农村金融和小额信贷

2

32

报表粉饰与识别

2

33

财务风险预警分析

2

34

政策性金融分析

2

35

商业银行学

2

36

金融租赁原理与实务操作

1

37

私募股权投资与公司融资

1

38

绿色环保经济

2

39

创新与创业专题讲座

2

40

管理学前沿

2

41

企业家讲堂I

2

42

企业家讲堂II

2

43

第二课堂

2

0 5

社会实践(必修)

社会实践是MBA学生学习的必修环节,须在第三学期末完成。MBA学生应利用寒暑假时间或其它可支配的时间,尽可能结合各自专业方向,通过对企业或产业的调研和实地考察,独立完成5000字以上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六、第二课堂

  1. 企业家讲堂:企业家讲堂旨在加强学生与学术界、企业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通过整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校友资源以及MBA教育中心的师资资源,力争成为学生获取当前社会发展及经济管理方面创新观念和最新动态的“第二课堂”。

  2. 企业访学:企业访学项目是MBA教育中心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国情调研项目基础之上,结合工商管理硕士培养的特点,实施的一系列企业调研和参观访问活动。MBA教育中心积极运用包括老师、企业家以及学生等各方面的资源,组织和协助学生去企业进行专题调研和参访。

  3. 企业诊断:企业诊断项目是MBA教育中心充分整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师资的优势,带领学生对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深入调研,解决企业实际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企业诊断的参与,可以将学生课程所学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企业诊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MBA教育中心会聘请相关专业的学者参与企业诊断项目的指导和评估。

  4. 案例大赛:案例大赛会邀请企业家、咨询界专家、学术界专家等各方面的代表,为学生提供展示其商业才能、搭建与企业及企业家交流沟通的平台。案例大赛通过提供企业实战案例,考察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的思辩能力以及对策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成熟的商业思维,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学位论文

  1. 时间安排:学位论文有效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字数不少于3万字。

  2. 导师选择与确定:采取学生、导师双向选择办法,每位导师同批指导学生原则上不超过3名。

  3. 学位论文形式:企业管理案例及分析、企业诊断报告、专题研究、调研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等。

  4. 学位论文选题:与企业的管理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充分体现实践性、理论性、前沿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5. 学位论文撰写:严格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BA教育中心学位论文撰写规范》执行。

  6. 学位论文开题:论文开题时间一般在第三学期10月份完成。

  7. 学位论文答辩:论文答辩时间一般在第四学期5月份完成,具体流程严格按照《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执行。

八、毕业暨学位授予

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按培养方案要求修满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经MBA教育中心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并报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