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密·野三坡

来野三坡旅游,总有游客把“野三坡”理解成为“野山坡”,虽然很达意,但这“野三坡”确有一番不同的来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坡”由此而来

野三坡的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增高,地势的高低变化也造就了气候上的不同。下坡的核桃已形成小果,中坡的则刚开花,上坡的花才是花蕾状,故当地人依地势的不同,习惯上将其分为上、中、下三坡,所以“三坡”之名由此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野"字呢?

根据《涿州志》记载:明朝初期燕王朱棣兴师扫北,到达三坡境内,见到一只松鼠用两只前爪捧吃松果,燕王龙颜大悦,以为松鼠是在向自己拱手施礼,就说:“兽且归顺,况人民呼?”于是颁布恩诏免除三坡的丁粮,从此“松鼠讨封”之说在三坡民间广为流传。

三坡地区就这样被燕王“掖”下了,所以说“野”字就是取了“掖”的偕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依《涿州志》记载:“清初,涿县政令不行于三坡”。三坡地区人民思明朝之恩,始终没有被清朝完全统治。

一次康熙皇帝去五台山时,途经三坡地区,受到三坡人民的阻挠,康熙愤怒地说:“三坡是穷山恶水,野夫刁民”,给三坡人民强加了一个“野”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野山·野水·野乐趣

SUMMER

80年代初,第一代旅游开发者走遍了三坡地区的大小村庄,对三坡的山山水水有着深刻的记忆,并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当时了解到城里人厌倦了闹市生活,产生了寻奇探野、返璞归真的观念。以超前的思想,充分理解了“旅游”的含义。

于是抓住这个机会,并适应改革开放潮流,以三坡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根基,在三坡营造了登野山、观野景、玩野趣、宿野舍、食野味的旅游氛围,突出了“野”的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6年,各大报纸报道了野三坡的美景和风土人情,自此野三坡的名气越来越响,每年都有许多游客慕名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百里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鱼谷洞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百草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门天关

在一代代旅游人的努力下,野三坡的绿水青山正闪烁着耀眼光芒。

野三坡先后获得“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美丽中国十佳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目前,“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正成为新时尚,景区将全力打造“夜味、夜养、夜赏、夜玩、夜购、夜住”等夜间休闲产品,不断丰富旅游内涵,创建“野三坡全球化山水休闲度假目的地”。

阅读 331

分享 收藏

5 在看

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