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自信”这个词,通常是个贬义词,很多学术研究也发现,当一个企业的CEO过度自信,就很容易做出比较坏的投资决策。

但是,回到激励创新的大前提下,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过度自信的CEO,对创新往往有正面作用。

乔布斯就是一位典型的“过度自信”的CEO,还有特斯拉的CEO埃隆·马斯克,他们在别人眼里,都是超级自负、甚至令人难以忍受的家伙。

但是如果没有他们,我们恐怕也看不到像iPad、iPhone、特斯拉电动车这样绚丽多彩的创新产品源源不断地出现了。

01人力资本对创新的贡献有多大?

有一条关于华为招聘的新闻,你可能听说过,华为开出一年200万的高薪,来聘请应届的博士毕业生。这个新闻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关注。

这个新闻说明什么呢?它说明了华为对于人才的重视,与此同时,我们也知道,华为是我国创新能力最强的企业之一。

现在问题来了,以华为为代表的这些创新型企业的成功,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人力资本带来的呢?

对于企业创新来说,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是组织资本的6倍。

这就相当于那句著名的电影台词: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知道华为每年的研发投入有多少吗?2018年,它在研发上的投入超过了千亿元,这么高的投入,当然要和它的人才储备相匹配,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华为会以200万的高薪来聘请应届的毕业生了。

我们再来看看华为的创新表现:2018年,华为申请的专利数量超过5000件,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里名列第一,占了全亚洲50%以上的份额。

同时,在下一个技术革命的节点5G的研发上,华为也占据了全球领先的地位,所以它的创新质量也是非常出色的,这跟华为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和顶尖人才的配备,是分不开的。

02工会制度为什么不利于创新?

既然知道对于激励创新来说,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是组织资本的6倍,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去激励人才,让他们在企业创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呢?

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有一种很常见的组织,就是工会。在美国,每个行业都有名目繁多的工会,光是好莱坞就有编剧工会、导演工会、制片人工会等等等。

工会的作用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保护加入工会的工人,为他们的工作和收入提供保障,好莱坞工会提供的福利非常好,退休后,从业人员甚至还可以到工会成立的慈善机构去养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经常能从新闻里看到好莱坞的编剧工会闹罢工,其实就是为了保护编剧的相关利益。

这就相当于什么呢?相当于我们在创新模块里反复提到的,对失败的高度容忍,即使你做错事情了,或者你的项目失败了,你也不用担心丢饭碗,这完全符合激励创新的底层逻辑嘛。

03如何用制度激发人的作用?

由此可见,很多人非常羡慕、很想效仿的美国工会,对于激励创新来说,并不是一个好制度。

因为工会的存在,会带来利益的扭曲和资源的错配,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因为你一旦加入工会,就不用担心被企业开掉,这样的制度,就很有可能会养懒人。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激励人才,提高他们的创新动力呢?

我们应该设计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把股权尤其是期权,作为重要的激励手段。

什么是期权呢?期权实际上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义务,这个权利是什么呢?它允许企业的高管在期权到期之前,以一个我们预先说好了价格,我们管它叫“行权价”,来购买公司的股票。

比如说公司现在的股票价格是每股10块钱,那么我现在要雇一个CEO,我希望他能够大力地做创新,提升企业的价值,那么我就给他一个期权。

比如说我允许你在未来五年内,用一个我们商量好的行权价,让你额外买公司的五千万股。

假设我定的行权价是15块钱,这就相当于,CEO手里的这个期权其实是一堆废纸,为什么呢?因为没人会花15块钱去买价值只有10块钱的股票,对吧?

那么这位CEO会怎么办?他一定会努力工作、推动创新,争取让公司的市值一步步提升,从10块钱慢慢涨到超过15块钱,甚至到达20块钱。

这时候,他的期权就有了价值,他就可以在市场上用15块钱的价格买价值20块钱的股票,等到他可以行权之后,他一转手,就可以用20块钱的价格把股票卖出去。

那么你算一算,这位CEO最多可以买公司五千万股,假如每一股能赚5块钱,这一笔,他就可以赚两亿五千万,对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是期权的魅力,它对于企业高管的未来成功,能带来高额的回报。

与此同时,如果CEO创新失败了,期权机制也会很好地容忍失败。假如说这位CEO创新失败了,公司的股价没有涨到15块钱,甚至股价跌到了10块钱以下,对于这位CEO来说,其实也无所谓。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期权在许诺给他的时候,就是一堆废纸,最差的结果,就是它还是一堆废纸,没有升值。

CEO不会因为股价下跌,或者说不会因为创新失败而受到惩罚,除了他自己的机会成本之外,没有带来额外的损失,所以期权对失败是高度容忍的。

其实我国从2005年开始,证监会就鼓励上市公司使用股权激励,但是很遗憾的是,过去十几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使用股权激励的比例非常低。

美国著名的影视娱乐集团迪士尼,它在上世纪60年代曾一度衰落,到1984年达到谷底,当时它的业绩非常差,甚至有可能被贱卖出去。

当时迪士尼请来了一位铁腕CEO迈克尔·艾斯纳,艾斯纳和迪士尼签订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薪资合同。

这个薪资合同和他的业绩高度挂钩,除了现金、期权以外,还多了一项:

艾斯纳每年给迪士尼带来的利润,超过一亿以上的部分,他要拿走2%,也就是说,迪士尼在他的带领下,利润如果从1亿变成两亿,那他要拿走200万美金。

在这样一个薪资体系的超强激励下,艾斯纳开始了各种奇思妙想的创新,推出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比如说他在全世界各地开设迪士尼乐园,在乐园里推出酒店、餐馆、专卖店、影院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系列举措让迪士尼起死回生,利润在短短的几年内涨了20倍,艾斯纳也成为全美薪酬最高的职业经理人之一。

艾斯纳虽然很有实力,但他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自负,脾气很暴躁、甚至招人讨厌的人。但为什么他能够力挽狂澜,带领迪士尼走出低谷呢?

其实这就回到我们开头所说的,创新型企业管理者的重要特质,就是“过度自信”,这对于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

创新具有周期非常长、失败率非常高、不确定性非常大的特质,创新型企业的领袖,必须有一颗强大的心脏,你必须能够经得起挫折,你必须坚信自己能够成功,才能在不断的失败当中东山再起。

想要激励创新,必须意识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

— THE END —

本号致力于分享“领导力、团队与职场”相关内容,并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所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