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一批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科学家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始终以祖国为根系,以报国为使命,将毕生心血献给了祖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钱学森是一位终生心怀祖国的科学家。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展出的一封他于1955年6月写给朋友的信件,洋溢着他归国效力的满腔热忱。他写道:“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学森这几年中惟以在可能范围内努力思考学问,以备他日归国之用。”

在面临人生重大选择时,钱学森始终以祖国为根系,以报国为使命。1935年,钱学森作为公派赴美留学生进入美国麻省理工航空系学习,28岁时,已经是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火箭专家。优厚待遇面前,他却决心回国。几经波折,直到1955年才登上归来的轮船。钱学森说:“我打算竭尽努力,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归国仅一个月,钱学森就迫不及待地深入东北考察调研,开国大将陈赓还专程从北京赶来接待他。

1958年9月24日,钱学森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笔墨中蕴含着他为党奋斗终生、报国矢志不渝的决心与信仰。新中国百废待兴,国防建设刻不容缓。当时他肩负的国家重任就是,为新中国造出第一枚导弹。时任钱学森学术秘书陶家渠回忆说,“当时我们国家整个的连元器件、炼钢水平相当低,连那个电阻电容都做不出来。”困难重重,钱学森就从最基础的工作干起。艰苦的岁月里,钱学森和其他专家唯有夜以继日来克服无数难关。报国心切,唯图力竭。他说:“我们这帮人可以说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什么问题都觉得可以解决,只要努力。”

1960年11月5日,我国第一枚仿制型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1964年7月9日,“东风二号”导弹发射成功。不辱使命、为国尽责,钱学森亲手缔造了“东风”导弹,让新中国“导弹之路”步入“快车道”;把导弹与原子弹这“两弹”结合,组成有实战价值、威力巨大的核武器;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使航天事业取得开创性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钱学森这位杰出科学家的贡献。他不仅是中国航天科技的奠基人,也是中国现代科技事业的重要推动者。他的科研成果不仅推动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也对国防和民用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一生,充满了为祖国、为人民、为科学事业奋斗的精神。他的事迹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科学家,激励着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推动人类科技进步而不懈努力。

今天,中国航天事业已经迈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个拥有自主航天能力的国家。我们相信,在众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航天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让世界见证中国航天科技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