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在毛主席身边,有一位机要秘书名叫谢静宜。

她颇受毛主席信任,曾经陪着毛主席去过不少地方考察,年仅38岁就被委任为北京市委书记。

然而她最终误入歧途,曾在会场大骂邓小平,1976年和迟群一起被审查。

结果迟群被判刑18年,她反倒逃过一劫,没有被关押,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谢静宜身上,究竟发生过哪些故事?她与毛主席、邓小平又有何纠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 、少来思报国,有志自参军

1935年,谢静宜出生于河南商丘。

由于年幼时亲眼看到了解放军解放河南的盛况,所以她早早萌发了想要参军报国的理想。

17岁那年,谢静宜如愿以偿,成为了长春793部队的一员。

由于表现优异,次年就被擢升到了中央办公厅,也正是在这里,她见到了毛主席。

不过,彼时她年纪尚小,经验也不足,与毛主席的来往自然不多,直到经过六年的磨砺,她才成为了毛主席身边的的机要秘书。

在1960~1970年间,毛主席的身体状况还很好,经常去全国各地考察,一走就是几个月,有时候甚至一年2/3的时间都在外边。

毛主席离京的时候,谢静宜基本上都陪在身边,以此来保证毛主席和北京党中央不间断的联系。

高强度工作让她飞速成长,毛主席对她也很信任。

毛主席对工作的热情令人钦佩,有时候工作人员都扛不住长途奔波,他却没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谢静宜等人笑说“扛不住了”时,毛主席总是幽默的说道:

“没关系,五一和十一一到,我们就要回去罚站了。”

原来,每年劳动节和国庆节的时候,天安门上有例会,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会在这里与大家相见。

这个时候毛主席是要提前回北京住所的。

从毛主席与谢静宜的谈话中就能看得出来,毛主席待她相当和睦宽厚,这也让谢静宜逐渐褪去了内心的敬畏和惶恐,成为了毛主席的优秀助手。

不过,随着谢静宜在自己身边的时间越来越长,毛主席也觉得应当放她出去锻炼一番。

恰好北京高校内部动荡,毛主席便派她前去了解情况。

谢静宜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虽然她年纪不大,但是事情却办得十分周全妥贴。

在积极了解情况后,她迅速缓和了各高校之间的矛盾。

此次事件后,谢静宜愈发受到认可。

不仅成为了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而且还被安排进入了北京市委,年仅38岁就成为了北京市委书记。

不过,不受控制的贪欲与权力相结合,便会化作腐蚀人生的毒药,谢静宜便是如此。

在职务越来越高的同时,她也逐渐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 、因权力作饵,终误入歧途

刚接手工作的时候,谢静宜还是相当正派的。

不仅坚决遵循毛主席教导,而且也不与江青等人妥协,甚至有时候还会向毛主席指出一些问题。

“九一三”事件爆发之前,意外得知消息的谢静宜夫妇还冒着巨大风险,提前将消息告知了毛主席,这更让她愈受毛主席信重。

可是随着职务越来越高,谢静宜逐渐改变了心态。

她不再是过去那个耿直进言的姑娘,反而朝着江青等人靠拢,成为了极尽阿谀谄媚之人。

1975年8月,邓小平将整顿工作扩展到清华北大时,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冰寄来一封“举报信”。

举办迟群和谢静宜等人生活腐化,工作不作为!

尤其是迟群,身负重要职务,但是平时根本不看文件,也不接待外人,整天就是酗酒寻欢,甚至公然耍脾气,把杯子往桌子上摔。

至于谢静宜,明知迟群状态,却毫不作为,整天只顾谄媚江青等人。

刘冰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在老领导胡耀邦的建议下,将举报材料和信一并交给了邓小平,而邓小平则是将此事告诉了毛主席。

事情尚未有结果,迟群和谢静宜就坐不住了。

不仅在工作上找茬,妨碍邓小平的讲话传达,就连和邓小平一同主张发展科技的周荣鑫都不待见了。

由于谢静宜和迟群的狡辩,此事的处理最终被拖了下来,而谢静宜也因此记恨上了邓小平,为后面会场怒骂埋下了种子。

1976年周总理去世后,邓小平受到的冲击更猛烈了。

尤其是谢静宜、迟群等人,直接在清华大学党委会议室里大放厥词,甚至在会场上破口大骂。

当时场下张震等人听得十分恼火,只是不便当场驳斥,于是就紧皱眉头,三缄其口,现场气氛十分沉闷。

除了在会场上胡说之外,在工作中谢静宜也一直和邓小平作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3年创刊的《中国青年》杂志影响极为深远,但是受时代风波影响,也曾停刊。

1975年,共青团十大筹备组在筹备复刊的时候,突然收到通知,谢静宜要紧急召见大家。

大家才刚刚入座,谢静宜就说道:

“你们要写一篇社论,主要讲教育革命走出去难,走回头路却很容易,现在就有人要走回头路……”

听到这话,众人心中都是一紧,因为谢静宜摆明了是冲邓小平去的,甚至可以将这看作一种要挟:

要想复刊,就得批评邓小平。

众人是想复刊,但也打心底里觉得邓小平对教育界的整顿是卓有成效的,不愿意“助纣为虐”。

于是他们就想了个办法,通过不断修稿来拖延。

眼看着复刊时间要到了,谢静宜要的稿子却迟迟出不来,这下她急了,直接把众人叫到办公室里,然后从抽屉里翻出一篇稿子说道:

“社论你们就不要写了,直接连着这个一起刊登出去吧!”

众人面面相觑,始终无一人答应,最终还是有一人灵机一动站出来说道:

“过去有规定,有些稿件要交由中央有关部门或者政治局来审的,我看这一篇就要送去,这是程序和原则问题……”

话音刚落,谢静宜就气得拍起了桌子,并且拂袖而去。

因为当时邓小平就在政治局,说是让政治局审稿,其实就是让邓小平过目,谢静宜怎能满意?

《中国青年》的复刊没能成功,不过大家都很解气。

后来1978年这份杂志还是复刊了,而且还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事情也算圆满结束。

三 、梦碎被审判,尘埃终落定

谢静宜当上中央委员和北京市委书记的时候,可谓是志得意满,自以为前途一片光明。

殊不知,毛主席早就看穿了她的能耐,并提出了警告。

1975年的时候,毛主席就说过:

“你当了大官,却不谨慎,只能说试试吧,搞不好就卷铺盖。”

谢静宜或许也知道自己能力不足,所以才会对江青等人谄媚,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做坐稳位置,或者是图往上升迁。

只不过,善恶终有报。

1976年江青等人就被捕了,而谢静宜和迟群也一同被隔离审查,并在1983年正式接受了审判。

可是审判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

迟群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与他同为一丘之貉的谢静宜,却并没有坐牢。

这让大家十分不解,因为谢静宜过去也算罪行累累。

不仅曾诬陷周总理、怒骂邓小平,甚至还和江青等人一同迫害教育部长周荣鑫。

江青等人刚刚倒台,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吴德就提议抓捕谢静宜,由此可见对她所行恶事的不满,那么为何她会在接受审查后被释放呢?

针对这个问题,有两种说法流传,一是宽恕论,二是认罪论。

第一种说法是谢静宜从事革命工作的时间较晚,而且那时候她年纪比较小,行差踏错情有可原,与迟群相比又罪责较轻,最终得到了宽恕。

第二种说法是谢静宜认错态度积极,在被审查后,积极认下了所有过错,并且还对其他涉案人员进行了检举。

据说她有个小本子,什么时间什么时候谁让她做了什么事情,根据这个小本子我党同志进行了查证,最终确定了她的罪行可以减免。

当然,老话说得好,“死罪可免活罪难饶”。

人要为自己的过错付出代价,谢静宜也不例外,她被剥夺了所有职务并且开除了党籍,也算咎由自取。

后来,谢静宜曾经在农场劳作过一段时间,只是又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因此被特批回到北京,组织上还给她重新安排了一份工作。

晚年的谢静宜,一直在为自己的过错悔恨,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填补对毛主席等人的愧疚,她开始写书怀念。

譬如说《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琐忆》,就具有不小的史料价值,尤其是作为当事人的第一手素材,更是显得相当可贵。

那么这本书里到底写了什么?

四 、著作忆往昔,采访念岁月

谢静宜所著的这本书,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的是毛主席和谢静宜的故事,第二部分是毛主席一些政策,第三部分则是毛主席对一些革命同志的保护。

毛主席对待谢静宜是十分亲切的,早年间南巡时知道她家里情况不好,特意给她拿了一袋黑板面馒头,还有200块钱,让她带回家里去。

后来清华大学四川分校有一个女学生身患重病,需要用的药很珍贵,成都根本就没有,是谢静宜从毛主席的卫士长张耀祠那里要来了一些。

虽然当时用的量不多,不影响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首长用药,但是谢静宜还是主动找到毛主席认错:

“主席,我错了,不该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用您的药。”

毛主席听完非但不恼,反而对她大加赞赏,只不过纠正了一点:

“那不是我的药,是给大家救死扶伤用的,谁着急用就先给谁。”

毛主席的胸襟和态度令人钦佩,而从这件事中也能看得出来,谢静宜那时候能得到毛主席认可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在腐化堕落前她也是好同志。

上世纪80年代后,谢静宜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变得格外低调,三十多年间,基本上没怎么在公开场合露过面,轻易也不接受采访。

不过,当遇到关于毛主席的事情,并且需要她站出来说话时,她还是愿意自己站出来的,之前新华网就曾刊登过一篇关于谢静宜的采访稿。

在这次采访中,谢静宜还揭示了毛主席不乘坐飞机的真实原因——

都以为毛主席不坐飞机是因为曾在空中遭遇过雷电,与地面失联40分钟,此后心有余悸,可实际上毛主席是因为坐火车可以掌握“主动权”。

简单来讲,就是坐飞机只能抵达指定的地方,中途换乘极为不便;坐火车则大不相同,毛主席可以想走就走,想停就停。

我们都知道,毛主席出行是为了考察全国各地的民生情况。

要是坐飞机,难免考察的不准确,毕竟各地负责人肯定会有意呈现出最好的一面。

毛主席不愿进行这种没有意义的考察,所以他一般都是乘坐专列出发,到哪些地方,什么时候到,往往都是随时定下的,甚至中途会更改。

这才是毛主席不坐飞机,反倒选择坐火车出行的根本原因,也是毛主席对“走到人民群众中去”这句话的最好践行。

根据谢静宜回忆,某一次她陪毛主席坐专列出行的时候,意外发现有一个农夫正在偷麦子。

谢静宜当时就想制止,没想到毛主席拦住了她:

“这是我们的问题,农民的粮食还是不够吃,要不然又怎么会偷呢?”

据说那一整天,毛主席的神色都是严肃的,谢静宜感慨不已。

只可惜她到底还是年轻,没能抵抗住权力的诱惑,最终才辜负了毛主席的言传身教。

不过,谢静宜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人生晚年也一直活在悔恨之中,或许这对她来说就是最深刻的惩罚了。

希望大家都能以此为戒,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要误入歧途,否则如她一般,已是悔之晚矣。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