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发题为《中国崛起顶峰论》的文章,该文章从中国的人口、生产力和价格三个方面对中国经济和发展进行相关预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章总体认为,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逐年负增长,地缘政治的动荡以及美国对华科技打压等多种问题并存,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认为中国永远追赶不上美国,并抛出了所谓“中国崛起顶峰论”。

在此之前,美国《外交政策》、《外交事务》两本知名期刊也先后发表文章声称“中国崛起的终结”,日本经济研究中心和澳大利亚智库洛伊研究所,也先后发布相关报告称,中国经济总量不可能超过美国。

西方舆论抛出所谓的“中国崛起顶峰论”,是他们对中国发展未来的一种臆想,西方的舆论持续抛出他们对中国发展的预期,不断唱低中国发展的预期,继而影响国际资本对中国的投资,影响中国的资本市场、股市以及金融市场的走向,这就是他们的目的。

《经济学人》杂志究竟是对中国的发展进行了一个理性客观的判断,亦或是作了一个充满意识形态偏见的论断呢?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西方舆论总是在中国经济发展问题上先得出结论,然后再开始找论据,相关研究都缺乏中长期的基础性分析,共同的毛病是只抓住中国经济的一些局部而非主要的矛盾,就将之用于推断中国的全局发展。

“中国崛起顶峰论”的鼓吹者还提出令人大跌眼镜的看法,认为中国应主动放弃使其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经济体的方法,转而采用那些不太成功的方法。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原署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思义直言:“该论调十分愚蠢,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比世界上任何其他经济体都要快,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也是。提出"中国经济顶峰论"的人说,中国应该采取一种不太成功的模式。为什么中国要复制不那么成功的经济体的模式,这完全是愚蠢的。

实际上,几乎每年《经济学人》都会有那么一两期,主推所谓“唱衰中国”的文章,而今年也不过是延续了这种常态化操作。这种操作在西方舆论之中是如此普遍。《经济学人》在过去几十年中,基于无知和傲慢对中国进行过多次预测,但屡屡失准。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经济学人》就预测,中国经济增长可能正在放缓,甚至陷入停顿,而事实是,中国经济基本上稳定,并且中国经济还是当时亚洲经济发展的定海神针。

2002年《经济学人》再次提出,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年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动荡,公众信心可能会崩溃,进而引发银行挤兑,结果事实完全相反:2002年至2012年,中国GDP增长173%,即年均10.5%。

2010年《经济学人》又预测印度GDP增速将在三到五年内开始超过中国,结果再次落空,2010年至2022年,中国GDP增速高出印度2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没有崩溃,中国还在持续的崛起。

某种意义上,《经济学人》这一次的“中国崛起顶峰论”相较于传统的“中国崩溃论”,可以说是收敛了很多,甚至让人感觉多少有一点不自信,因为时至今日,西方世界已经很难再忽视中国的成就,很难再忽视中国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也许中国的崛起终有一天会达到顶峰,但绝不是今天,绝对不是在西方世界的舆论预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