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社会,35岁似乎成了一道门槛,这个年纪很尴尬,公务员考试卡在这个年纪,很多企业招聘也设置条件“要求35岁以下”。特别是这两天,阿里史无前例大裁员,大量裁减35岁以上人员,引发网友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体制内和体制外主要在35岁后才能看出差别来?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聊聊如今的就业情况。照旧,先来讲个真人真事的故事。

41岁被裁员的精英

我41岁,今年被裁员了。

说起来,35岁现象这把火算是烧在我身上了,正值壮年的我也成为这种现象的牺牲品。我本科海归,人大硕士毕业,从事内审一控。工作十几年了,经验、学历都不缺。还有英国特许注册会计师,注册内审师等一堆自证专业的证,不过现在这些证书都隐如尘埃了。

其实从去年的时候,我就开始意识到危机了,也开始积极自救。投了不少简历,也经历了一些面试,有些企业都已经面试到了董事长、CEO这个级别,后来就突然就渺无音讯了。

有一些告诉我“offer不批了”,就特别奇怪。等你第二天上网突然发现这些职位都下架了。

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可能是年龄大了吧,也可能是企业不招人了。唉~~

互联网大厂的裁员风波

最近,互联网上疯传国内前几名的互联网大厂都在裁员。

5月上旬,OPPO突然宣布终止旗下芯片设计公司哲库(ZEKU)的业务,裁减了3000多名员工。

58同城近日被传出裁员消息,裁员比例或在30%以上,涉及多个业务线。在社交平台脉脉上,有网友称此次已是第三波裁员了,其所在团队裁员比例达50%,包含一部分老员工,还有网友表示有些部门裁员比例超60%。

阿里史无前例大裁员。据称,阿里本次裁员20%,可见阿里本次裁员人数不少,可能超过2万人,而且据说优选35岁以上的中层。从2023财年情况可以看出,阿里国际商业、本地服务、菜鸟、云业务、数字媒体、创新业务等,均为亏损状态。

细数一下,阿里停止了达摩院的高端芯片开发,oppo也停止了芯片开发,听说顺丰也要停止蜂巢业务,国内大厂似乎一夜入冬,还有之前公布的青年失业率达到了20.8%。

这让我们不禁感叹,寒冬可能真的到来了,我们熬过了疫情,却熬不过疫情放开的第一年,互联网行业这是怎么了?难道35岁危机一定要在互联网行业表现得淋漓尽致吗?

“滚动式裁员”

“滚动式裁员”一直是互联网对优化内部竞争的一种手段。各大厂裁员共同点就是优先集中清退35岁以上的大龄员工,而且优先“毕业”大龄高薪员工。

相关数据则显示,20岁至34岁之间,每周工作时间平均在45小时以上,而35岁以后却开始减少,如下图。

阿里开了个头,后续各厂再跟,毫无道德压力,这很可能只是个起点,甚至是连锁反应的起点。当这些年收入几十万级、百万级高知人群流动,只有两个结果,要么就是流不动,或者,流向二三四线城市,流向其他行业。

看到网上有个段子:

奔四的挨踢男同胞们,您是怎么应对失业的?

Plan A:独力开发

Plan B:自媒体

Plan C:滴滴

Plan D:小学外面烤苕皮

ABCD:目前尝试了abc,体面程度正序递减,收入多少恰恰相反,

据说D 烤苕皮能够月收入达到2-3W……

而我的独立开发只挣了几块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5岁以后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差别

回到文章开头的话题,体制内和体制外主要在35岁后才能看出差别来?

35岁以后的体制内人员,在体制内摸爬滚打十几年或更长时间,要么已经有了一官半职,要么成为躺平老油条,旱涝保收现实安稳,用资历、资源能办很多事,完全没有下岗的担忧。

作为对比,抛开进入企业管理层、甚至当上老板的少部分精英不谈,因为他们作为这个橄榄形社会的头部少数人群,已经在经济收入等方面跑赢了大多数,而就大部分人而言,如果35岁以后还没有实现经济独立,处于打工阶层,随着年龄增大,身体、精力甚至知识结构都会走下坡路,失去了与年轻人竞争的资本。这部分人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体制内外的差别。

特别是最近两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各行各业都面临困难,格外凸显了体制内外的待遇差别。相信随着经济的逐渐恢复和不断发展,体制内外的差别还会回到往年不太明显的状态。

加油吧!被迫卷入时代大潮的内卷一代!

---文章来源:北漂公务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