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授权岁月都江堰发布

董和倡俭

文/兰字尧(四川都江堰)

汉献帝延康元年(220),曹丕废献帝,自立为魏文帝。

汉中王刘备在诸葛亮等重臣的推举下,承袭汉统,禅帝位。

刘备登基后,封赏文武大臣,升迁州县令长,牛鞞县长董和被调到江源县(今都江堰境内)任县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源县地处岷江南岸,地势平坦,沟渠纵横,土地肥沃,农田植稻,池塘养鱼,沼泽地栽泽泻,河边渠岸种苎麻。

《大青城山志》引用相关史志资料记载:“苎麻为服装生产原料,生长于长江流域,被世界誉为中国草。用芦麻能织出细布、蜀布和夏布,其中夏布与丝绸媲美。”《华阳国志,蜀志》云:“安汉(江源)上下,朱邑出好麻(苎麻)。"

由于苎麻品质好,且易种,易管,易收,所以广为种植,产量高,致几乎家家织布,随处可闻织布声。布疋的外运,使水路运输和陆路运输繁忙;商贾的云集,使茶旅社、饮食店、车耳铺应运而生。织业兴旺,商业繁荣,江源富甲蜀汉。

调任如此富庶之县,董和深感责任重大。为了不扰民,避开江源县衙门官吏和地方贤达的礼节性迎接,他带了夫人和儿子,穿着布衣,雇了马车,提前一天至江源上任。

刚到江源境,就听到远处有鼓乐声传来。不一会儿,一队接亲队伍吹吹打打地走了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董和让到一边,一看,接亲队伍前导乐队,新郎高头大马,官衣官帽。后面的花轿绫罗为饰,八人大抬。迎亲送亲人员,锦衣新着,映亮旷野。

董和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接亲排场,心里惊叹:"如此奢华,蜀中少有!"

董和好奇,跟在接亲队伍后面,不知不觉到了新郎家。

新郎家是四合大院,门前小桥流水,院周竹藜为寨。檐悬灯笼,门结彩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赶礼的客人络绎不绝,或是抬盒,或是提箱,惊得董和目瞪口呆。

董和进退两难了:进吧,囊中羞涩;不进吧,有违常情,因为蜀地有“赶席不如撞席,撞席就要入席"的习俗。

主人见董和院子门口犹豫不决,就走了过来,把董和和家人请进院子。

董和谎称自己是这家的远房亲戚,用五铢钱赶了礼,入了席。

开席了,不但九个大菜色鲜味美,而且浑鸡、浑鱼烹制精致。

三杯酒下肚后,董和与同桌的客人攀谈起来,说自己是这家的远房亲戚,多年没有走动,不知现在这家家境如何。

客人对董和说:"你的这家远房亲戚,是个富裕人家。虽然富裕,还是卖了田来收缘儿,因为送日子(彩礼)要钱,请花轿要钱,办酒席要钱,加上过门席、花夜、打露水等等,用钱像花流水一样。今天大箱大箱地收礼,明天就得添上礼物大箱大箱地还礼,钱像搬家一样,礼尚往来嘛!今天大鱼大肉,说不定明天就是稀饭面汤,但还是要绷面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户人家呢?”

“小户人家,借钱贷账也要办得风光也是为了面子,人活面子树活皮嘛!没有面子,谁和你说

话,谁和你往来?面子值千金一点不假!"

董和对江源的奢侈之风感到震惊!奢极生穷,穷则生盗,那样何来社会升平?奢亦生贪,贪脏枉法,何来政治清明?看来,治奢刻不容缓!

董和向主人告辞后,向江源县城赶去。

进了城,只见街上人流熙熙攘攘,店铺内布疋、麻捆、泽泻、日杂琳琅满目。人们衣着华丽,只有抬抬轿的、推车的穿着短桂。

董和到了衙门口,摸出文书给守门衙役看,说自己是新任县长。

衙役不识字,说新任县长明天才到任,挡住董和,不让董和进衙门,双方争执起来。

县丞听到争执声,出来了,他看了董和手里的文书,慌忙斥责衙役,把董和迎进县衙。

第二天,江源县的吏员、贤达齐聚县衙,欢迎董和到任履新。

他们送上贺礼,董和收下,一一道谢,并叫文书逐一登记。然后,把客人请进后堂,用家常便饭招待客人。

席间,董和给客人敬酒,说:"本县履新,承蒙厚爱,深感荣幸。如今蜀汉初立,百废待兴,我等受浩荡皇恩,理当为国分忧。刚才各位所赠的礼物礼金,本县不敢据为已有,决定以各位的名义,捐给国库以表各位的忠君爱国之心。"

散席后,董和留下县丞,对县丞说:“江源奢侈,触目惊心。奢靡成风,重礼成俗,民将不堪以负,风将不堪以正。长此以往,必生弊端。若祸起萧墙,我等将成为千古罪人!"

县丞是直率人,不会转弯抹角,听了董和的话后,说:“江源殷富,得益于天降甘霖、地生佳禾,得益于皇上减税轻赋、励兴百业,民当知恤。请客送礼,联络感情,千古一俗,无可厚非,但要量力而行。然世事多舛,世风日下,奢侈风行,民怨沸腾,到了非治不可之时。"

有了县丞的支持,董和治理奢侈之风的决心更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治奢先从县衙开始,他叫人把官轿封存,改置牛车,吏员下乡以牛车代步。同时,下令吏员不得大办婚宴、丧宴、寿宴和小儿出生的诞生的洗三宴、满月宴、百日宴、周岁宴,不准收取下属、商贾的贺礼。

为了刹住民间盛行的奢侈之风,董和布告全县,规定对婚丧寿诞收到的钱物征收杂课。蜀汉律令规定:沿袭汉律,征收田租、人口税、更赋和杂课,其中杂课有缗钱税。

征收缗钱税,既符合蜀汉律令,又打击了不法官吏、商贾和大户借举办婚宴、丧宴、寿宴和诞宴之机大肆收敛钱财的行为,使江源的奢侈之风得到遏制,廉俭逐渐成为江源的社会风气。

附记:民国《灌县志》记载:"……时蜀土富实,俗尚奢侈。货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

送葬倾家竭资。和乃恶衣疏食,躬率以俭,防遏僭越,为之轨制,所在皆移风易俗,畏而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