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中国梆子大会,何赛飞因同情一位来自山西吕梁的青年演员张军波表演的《清风亭》,现场激情点评,赢得了网络好评。

戏剧演员张军波,生活非常艰辛。入团5年了却依然没有得到转正,一直是临时工身份,每月工资1500。为补贴家用,不得不身兼多职,而这一切都只是因为热爱着,坚守着戏剧。

听完主持人白燕升介绍后,评委何赛飞发言,应该说这段发言动了真性情,对民间戏曲行业发展提出了灵魂拷问:

“振兴戏曲真的不是喊的,他就是艺术家,这种戏很难演,就这么一个人,叙述性的带着情绪的,不是艺术家怎么难免把持住这个情绪,整一下把我们的眼球吸的牢牢的,气都没有喘气,创作念全是。没有这样的艺术家不保护,不给予基本的生存,给谁?

你们口口声声梅花奖文化奖,几百万几千万,花那么多钱排一台戏得了奖以后,封在仓库里面,老百姓也看不到,戏呢,钱呢?到哪里去了?你们基层的领导,你们怎么接受,怎么来执行党中央的国家的政策的,复兴,传承,你们的钱都用到哪里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明两个现状问题

1是戏曲从业人员普遍收入较低。

2是各地戏曲团花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创作的精品戏曲,获奖以后,基本上就没下文的,很少在舞台上面向大众演出。

先说第1点,下次再说第2点

虽然戏曲从业人员收入多数不高,

但我要告诉各位网友的是,就是,戏曲从业人员收入低,是正常的,合理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符合社会价值观规律的,听起来可能不好听,但是事实,

因为,你并不能创造财富。

你带来艺术的享受,但不能创造社会价值,物理价值,收入不可能高。

精神价值或者精神财富,不是财富,不能折算成现金。

阳光下最高尚的职业,大家一听就知道是教师。我是做过中小学教师的,众所周知,教师这个行业就是典型的低收入人群。

告诉大家一个真相,教师的工资始终都是当地政府最重的财政负担之一。

说一个我以前的一件事情,当时我在一个乡镇中学里工作,原来我们的工资是市政府财政发放的,虽然很微薄,但一直很稳定。2000年左右的时候,我们的工资突然由当地乡镇发放。前一年还正常发,然后,乡里就开始拖欠我们的工资,长达8个月。

后来我们才知道,乡里是自收自支的,每年乡里的收入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教育附加费,一是小型企业,个体户的工商管理费,还有一些七七八八的杂项收入,大概一年是60~90万左右,有丰有歉,而我们老师们的工资每年就得固定的70多万,有时候收入还不够发老师们的工资的。教师工资直接是乡里最大的包袱。直到最后老师们的工资又归市政府负责之后,老师们的情绪才稳定下来。

玩城市建设之类的游戏的玩家都知道,提高教师收入让他们更安心教学,只是降低了犯罪率,避免城市陷入混乱,导致费用增加,就这么点作用,玩家一般都是尽量把钱花在其他方面,很少把钱投入到学校上面,因为不挣钱。

所以,戏曲从业人员,教师等这些不创造财富,且又人数众多的行业,大部分收入微薄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只有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收入才能真正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