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瓷都龍陵,湘楚古邑,千年窑火,生生不息。

史前时期,渌水先民竿路蓝缕,凝土为陶,传至商周从未间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远古时代开始的陶器烧造传统,反映了醴陵陶瓷生产的的源远流长。

至秦汉,醴陵封国置县,制陶规模益盛。

晋唐时期,岳州窑和长沙窑瓷器大量输入體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代时期,毛家岭窑址的发现。代表了目前所知醴陵瓷业最早的开端。

青铜器冶炼技术的成熟,也促进了醴陵制陶技术的提升。陶器种类变得丰富,石泥塘遗址即已发现灰陶、黑陶、白陶等多类陶器。

中晚唐时期,长沙窑的瓷器生产水平已经十分成熟,逐渐发展为湖南境内的老牌窑场,在其影响之下,省内窑口纷纷效仿生产。

五代醴陵毛家岭窑的产品与长沙窑有较大的关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元时期,江西景德镇青白瓷、浙江龙泉青咨发展强势,成为瓷器大宗,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促使醴陵诸窑场最先吸收外来技术。

近年来,在醴陵枫林镇、沩山镇等都发现了多处宋元窑址,其产品外来风格较强。

宋元时期,體陵大规模生产青白瓷,材美工巧,质量上乘。明清时期,醴陵盛产青花瓷,以为山为中心,制瓷作坊百余家,产品运至姜湾,客商云集采购。

清末民初,醴陵瓷业书写了辉煌篇章。

1905 年熊希龄在醴陵姜湾创办湖南瓷业学堂,聘请日本和景德镇技 师教习,改良旧日制,

创烧出釉下五彩瓷,又开设湖南瓷业公司,产品多次在国内外博览会获奖,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

民国中后期,日本人侵,生灵涂炭,釉下五彩工艺还渐失传。

新中国成立后,釉下五彩工艺被逐渐恢复,重放异彩。

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从1958 年起开始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宴生产瓷器,多次作为国礼馈赠各国元首,因此获得“国瓷 ” 美誉。

改革开放后,醴陵瓷业呈现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品种多样,名家精品迭出不穷,形成日用陶瓷、艺术陶瓷、 建筑陶瓷、工业陶瓷产品体系,陶瓷产业迅来了新的辉煌。

让我们在醴瓷指引下,沿着历史的河流缓缓而行,去发现感悟醴陵陶瓷的悠久历史和厚重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