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苹果的市场地位,在手机行业,一直流传着“苹果吃肉,供应商喝汤”的说法。

比如在A股,要是能成为苹果的供应商,甚至只是苹果供应商的供应商,股价就会上涨,就拿2011年加入果链的立讯精密来说,当年营收涨幅就超过150%,十年营收更是翻了90多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如果被移出“果链”名单的话,企业市值也将应声下跌。去年被移除“果链”名单的歌尔股份,仅一年半时间市值跌去近七成,曾经的消费电子及VR龙头,正逐渐被资金抛售。

最近,苹果公布了2022会计年度供应商名单,究竟哪些企业能抱上苹果大腿继续“造富”,哪些企业又掉队?或许从这一名单中一窥究竟。

苹果供应商中中国厂商占一半

作为Gartner全球供应链“大师榜”的常客,可见苹果供应链的掌控能力并不是纸糊的假把式。

以iPhone 14 Pro Max手机为例,除自研的A16芯片外,它的屏幕源于三星,镜头来自LG,芯片更是离不开高通、意法半导体等企业,生产和组装全线涉及到亚洲、欧洲、美洲多地的供应商。

在苹果供应链涉及的所有工厂中,位于中国的数量最多,且远超二三位的日本和美国,几乎支撑起了制造苹果产品的半壁江山。

从苹果公布的最新供应商名单来看,这次公布的企业有186家,中国厂商共计94家(含中国台湾厂商45家),占比超50%。其中,新增了10家中国厂商,同时也剔除了13家中国厂商。

新进入苹果供应链的10家中国厂商包括:湖南泰嘉新材料、国泰达鸣、舜宇光学(02382)、珠海冠宇、深圳墨力科技以及来自中国台湾的联咏、华邦电子、瑞仪、致伸和白金科技。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被苹果“相中”的供应商会如鱼得水,但是身价地位飞升的同时,也有其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链”需降低对苹果的依赖

作为产品的设计方和销售方,苹果在供应商面前有极大的话语权,长此以往,一些严重依赖苹果的厂商可能彻底沦为给苹果“打工”的,甚至变成它的“专属资产”。

这种情况下,如果失去苹果青睐,将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据了解,今年被剔除出苹果供应链的8家中国厂商分别为:CTM Holdings Limited、Consumer HK Holdco II Limited、富驰高科技、凯成科技、深圳市富诚达科技、深蓝材料、正和集团、天马微电子,以及中国台湾的奇鋐、英业达、景硕、科嘉及台耀科技。

此外,日本厂商有3家被剔除出苹果供应链,而韩国厂商名单则基本没有变动。这也意味着曾经风光无限的“果链”企业好日子到头了。

再把时间线拉长来看,自去年被踢出果链的消息传出之后,歌尔股份至今未能摆脱砍单阴影,4月17日,歌尔股份2022年报及2013年一季报数据显示,歌尔股份在2022年营收大涨34%的情况下,扣非归母净利润下降了近60%;不仅如此,2023年Q1,其营收较2022同期进一步上涨20%至241亿元,但同期归母扣非净利润却下滑超90%。

这也让外界担忧,被苹果“抛弃”的歌尔股份是否会重蹈欧菲光的覆辙。众所周知,自被踢出果链之后,欧菲光股价就直线走低,截止5月25日,欧菲光收报4.87元/股,总市值仅剩158.66亿,据最高点847亿已跌去了八成多。

其实和歌尔股份、欧菲光一样过分依赖苹果的“果链”企业不在少数。

例如美国的蓝宝石熔炉厂商极特先进,就曾接过苹果蓝宝石屏幕的订单。

消息一出,极特先进股价在当年直接翻倍,他们也立马贷款建更多的厂,但是谁能想到良品率不符合要求,苹果变卦了,把蓝宝石屏幕换回了玻璃屏幕。

极特先进在一天之内股价就跌去九成,同年,公司也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可见,即使加入“果链”也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毕竟苹果直接掌握着这些科技公司的命脉。

不过也正是因为苹果对供应链的巨大影响力,“果链”企业更需降低对苹果的依赖,否则结局可能就会和极特先、歌尔股份一样,毕竟谁也不想把自己打下的江山推入万丈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