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

南京市第三届

教育科研成果创新奖评审结果公布,

全市共计100个科研项目获奖,

玄武区荣获佳绩,

共有21个项目获奖

其中特等奖2个,

一等奖5个,

二等奖14个。

一起来看玄武区的详细获奖名单

有你熟悉的名字吗?

特等奖2个(玄武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等奖5个(玄武区)

二等奖14个(玄武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京市成贤街小学

王学其

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阅读评估

成小教师团队基于“全科视角下小学生阅读素养测评工具的推广应用”项目建设,历时五年潜心研究,完成该项科研成果,为建立区域内小学生阅读素养测评体系、提高阅读课程效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小学生阅读素养测评工具的开发与运用为广大理论研究者贡献了鲜活的第一手研究案例,促进阅读教学理论和阅读课程的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学校对课程实施的规范、方向和关键点更加明晰,进一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校课程体系,进一步深化了学校办学理念,最终助推了学校的文化内涵发展。

南京市小营小学

毛丽平

“集体暖记忆”童心教育活动模型的开发研究

小营小学科研团队基于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构筑集体暖记忆的“童心教育活动”模型开发研究》,历时三年潜心研究,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形成了小学童心教育活动框架、实施策略和保障体系等一系列成果,并出版了专著《构筑集体暖记忆的童心教育活动模型开发研究》。

成果创造性地提出“集体暖记忆”,建构了特色而有效的小学童心教育活动框架;形成了“集体暖记忆”童心教育活动的实施策略;探索了“集体暖记忆”童心教育活动的保障体系。

在研究的推动下,小营小学实施了“集体暖记忆”系列童心教育活动,促进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建设了一支专业而有情怀的教师队伍,塑造了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学校品牌。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李青

素养视角下苏教版教材内容整体探微与实践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我们在使用苏教版新教材时,要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以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避免知识碎片化,实施整体教学。教学时,我们该注意寻求新教材内在的“统一”,一以贯之,尽可能实现一个情境贯通数学生成过程,一个问题贯通数学思想方法,一个模型贯通数学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发表在北大核心《数学通报》上,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

谢婷婷

系列文章:初中英语读写教学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阅读和写作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三年间,作者在课标研读、日常教学、公开课、讲座等方面着力研究,带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探索,边实践边思考,并积极写作,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了系列文章:《逆向教学设计理念指导下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设计》《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与思考》《基于主题语境的单元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经过三年的实践,学生在阅读投入、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词汇量、写作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的进步,成果有助于学生发展多元思维、提高学习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南京市科利华中学

许贵珍

实践性议题驱动道德与法治学科育人的教学创新

实践性议题驱动道德与法治学科育人的教学创新,是指基于现有初中德法教学实践性不强、育人品质不高等问题,通过创设实践性议题,统领学生课内的实践探究与课外的社会实践,形成校内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从而提升学科育人品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果包含四篇核心期刊文章,既立足学生的“学”,从“教学评”多维度研究议题式教学,包括建构议题式学习模型,提出议题式教学策略,将议题作为实现高位价值引领的主观题设计路径等,同时又综合了课外实践与课内议学的研究成果,首次提出“实践性议题”,阐述其内涵特征、育人价值与运行逻辑。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周卫东

品格立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新样式

“必备品格”是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成果历时9年的实践探索,围绕“数学必备品格”进行了持续研究,发展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实现由数学教学向数学教育的转变,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的空白。

首创性地提出了小学生数学必备品格的相关理论,提炼了小学数学必备品格的定义、内涵和外延,总结了培养数学必备品格的目标、原则及实践背后的学理支持。校本化地总结了培养小学生数学必备品格的实践策略,探索出“3个一”(一组路径、一种范式、一套课程)的品格培养的校本体系。

本成果的研究让学科育人落到实处,促进了高质量发展和儿童的和谐完整;在推广中涵养教师的品格追求,涌现出大批优秀教师,赢得了广泛赞誉。《人民教育》《小学数学教与学》(人大复印)等期刊45次发表研究成果。

南京市科利华中学

高建君

校本研修:构建教师发展的文化场

这是继2014年《校本研修:课程智慧的强力引擎》之后出版的又一本校本研修的专著,呈现了科利华中学十多年坚持校本研修的本真思考与创新实践成果,系统阐述了不断迭代进阶的“333”校本研修体系的构建,体现了对“发展教师是学校第一要务”的独特理解与切实行动,是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校本探索和路径表达。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长培训专家组严华银教授在序中写道:“十余年间潜心坚持校本研修,求真务实,孜孜不倦,将一件事做得如此彻底和精致,不禁由衷钦敬。”

南京市第九中学

陈乾

高中人工智能课程设计的案例分析

——以“机器学习”为例

该研究成果旨在对高中人工智能课程进行设计分析,结合“机器学习”这一单元案例,阐明高中人工智能课程开设的关键意义在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深化学生学习体验、丰富学生设计经验;围绕“机器学习”单元的课程目标、内容模块、学习活动和评价方式,阐述与核心素养理念相融合的课程编制思路框架;进一步提出营造多学科融通环境、建构多元化真实情境、重视多样态实践语境的教学优化策略,以期对一线技术教师在开发人工智能课程和组织教学活动上有所启发。

南京市人民中学

张莹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落实与教学转化

三新背景下,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落实的研究成为教研的重点,作者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和教学转化为研究课题,开展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尝试。2021年至今,本人在中学历史专业期刊《历史教学》(核心期刊)和《中学历史教学》上发表系列文章共3篇,从核心素养出发,整合教材内容,围绕教学主题,创设情境,设置问题链,实现从教材到教学的转变,体现出新课改教学的理念和实践。

作者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落实与教学转化的研究在市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开设了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公开课,并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省级规划课题研究。

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

张齐华

社会化学习:

小学数学高阶思维发展的一种路径

本成果依托省“十四五”规划课题《促进儿童社会性素养发展的“社会化学习”范式建构》展开深度研究,通过学习主体的重构(从学习个体转向学习共同体)、学习流程的重建(创建充分持续的共同学习)、评价制度重塑(由个体评价转向群体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动性与群体动力学,在个体与文本、个体与同伴、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间的多维、深度互动和对话中,让学生深度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独立思考与社会交往的协同作用下,全面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朱萍

儿童“习作共同体”的实践与研究

儿童“习作共同体”是关于儿童与习作的社会性安排,它提供给儿童围绕共同的习作任务而进行社会交互的机会。建立儿童“习作共同体”,转儿童习作“独写”为“共创”,促使儿童有强烈的共同体归属感与明晰的身份感,激发儿童独特的生命体验与个性化表达。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写作教学名师朱萍主持的江苏省“十四五”课题《建构儿童“习作共同体”的实践研究》积极进行理论建构,将习作教学研究建在课堂中央,照亮了儿童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南京市孝陵卫初级中学

王成

全纳教育背景下

儿童“创意读写”理论与实践探索

这是南京市孝陵卫初级中学王成与团队老师们持续多年的教改实验成果。在全纳教育背景下,作者为解决儿童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等问题而持续多年实证探索。先后开展了三轮课堂研究,积累上百节课堂案例及分析,证明每一个儿童的“创意读写”能力都能被开发,每一个儿童的“创意读写”能力都有差异,每一个儿童的“创意读写”都需要支持,进行了全纳教育背景下儿童“创意读写”教学新探索。相关成果在省内外推广,取得广泛的教学成效,产生较大影响。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阳光分校

王江

走向深度学习:

聚焦“关键问题”的备课创新研究

《走向深度学习:聚焦“关键问题”的备课创新研究》是学校省“十四五”规划课题引领下的重要成果。此项研究旨在推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教师备课体系变革、课程建设走向系统化和规范化。它引领教师对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的内容作系统分析,总结并形成教师备课的新体系。通过这项成果研究,最终在“创建新型备课模式,引发深度学习”“提升探究实施能力,撬动深度认知”等多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学校也在研究中增强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质量。

南京市长江路小学

丁爱平

“完整地学”:

小学数学学科育人的新样态

本成果为10篇系列论文。学生需要成长为完整的人,学生的成长需要完整的学习。成果申报人丁爱平老师提出“完整地学”的小学数学教学主张,从学习内容的完整性关照、认知过程的完整性关注、生命成长的完整性关怀三个维度整体育人,通过“U型”内容建构、“进阶式”过程学习、“话题式”综合评价等实践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了“三个一”学习路径:一组数学实验(36个)+一批微课程(60节)+一套《问学单》。近30节具有“完整地学”特质的经典课例和近50篇相关论文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创新样例。

南京市锁金新村第一小学

唐隽菁

儿童在前我在后:

小学思政“主动课堂”中儿童道德学习的实践探索

唐隽菁老师以南京市玄武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为基地,带领团队对小学思政教育做了全面深入的探索,专著《儿童在前我在后:小学思政“主动课堂”中儿童道德学习的实践探索》就是研究成果的凝练。唐老师和她的团队形成了道德学习主动课堂的逻辑:从教学目标、学习内容、问题设计、活动开发、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思考与安排,这是一种顶层设计。这一框架具有通识性,又具有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独特性。

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

娄龙雁

指向真实情境问题解决能力的

小学德育课程评价的研究

本成果依托市级规划课题《指向真实情境问题解决能力的小学德育课程评价的研究》展开深度研究,聚焦关键问题,创设真实情境,强化任务驱动,提出了小学德育课程教与学的创新理念和实践策略,构建了指向真实情境问题解决能力的小学德育课程评价体系。本研究推进了区域小学德育课程评价研究的多维与深化,促进了教师评价理念的转变与评价能力的提升,培养了学生问题解决意识与能力,形成了系列课程资源,在区域小学德育课程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实践探索中做出了有益尝试。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李勤

图形与几何 主题统整式教学实践论

《图形与几何 主题统整式教学实践论》基于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主题内容的关系结构,聚焦方法的系统结构,力求从知识本源出发,围绕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价值性知识几个维度分析学科知识的基本问题,把脉学生学情,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依据学习起点确定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从教材统整、拓展与探究性学习内容、育人功能与课内外活动、学法与能力生成等层面智慧性地统整实施,从散点到结构,基于主题知识内涵,进行整体架构,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教学整体。学生在共享知识、共享方法、共享经验、共享成就的过程中最终走向共享“数学的成长”。

南京市科利华小学

陈靖

我是一颗小沙粒儿

——儿童美术沙艺课堂的研究

本书依据创作沙画工具的不同,将沙画划分为“光影沙画”“乳胶沙画”“瓶罐沙画”“圆盘沙画”“岩彩沙画”五个单元课程,并在五个单元中嵌入“沙画故事”“沙画窗”“诗配沙画”“沙篆”“青花沙盘”“流沙瓶”“甘园沙韵”“沙画浮雕”“点沙指画”等20余节课程。同时,作者在书中讲授了在沙画台上创作光影沙画的传统技巧与基本方法,并尝试根据自身理解与实践探索乳胶沙画、岩彩沙画等新型表现方式,在前人的基础上拓宽沙画艺术的内容领域。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

吴邵萍

幼儿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与探索

本成果是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吴邵萍主持的全国教育信息技术2017年度重点课题《信息化环境下儿童自主学习支持性策略的研究》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阐释了自主学习不是成人的专利,幼儿完全可以自主学习,但幼儿的自主学习有其特殊性,教师的支持和引导是幼儿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发展的关键要素,成人的科学陪伴、积极跟进、适时激发是幼儿自主学习得以持续并获得成效的重要前提。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吴贤

提升儿童数学学习“提问力”的实践与探索

儿童提问力,是其数学核心素养的综合表现,也是儿童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都给予了高度关注。

组建联合区域9所学校五十多位老师的提问力区域共同体,在三年多的实践探索中,作者逐步形成了培养儿童提问力的“乐学爱问”课堂学习结构,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儿童提问力的动力体系和支持体系,开发了提升儿童提问力的系列微课视频资源,从数学教学实践和儿童数学学习理论维度,积累典型案例,提炼实践策略。

研究成果成为省“十三五”“十四五”课题重要子项目,在全市和省内外多个区域开展专题研讨,多篇研究成果在省级刊物发表。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铁北新城分校

袁媛

中高年级《快乐读书吧》栏目的理解与实践

《快乐读书吧》栏目建构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模式,有其特有的功能定位,是落实教材理念的应有之义。本成果对《快乐读书吧》栏目内涵进行阐释,并以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四至六年级为例展开研究,从“整体规划阅读进程”“恰当运用教学策略”提出具体实施建议,帮助学生增大阅读容量,提升阅读获得感,从教师指导下的阅读走向自主独立的阅读,形成学生自读、生生共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等不同的读书共同体,以此汇成阅读的合力。

在“十四五”发展新征程中,

玄武区将秉承“爱的教育”,

坚持守正创新,

把教育科研的奋进之笔

写在生动的教育教学现场,

力争形成一批教育科研新成果,

切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践行加快建设教育强区、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崇高使命。

拟稿:赵凯宁

审稿:陈克俊、李丽

审核:张恒柱

发布:徐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