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三国中吴国的大将,那么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吕蒙。他在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之后,成功的用计夺取了荆州,并且将关羽擒杀,可谓一鸣惊人,但是在民间,很多人对吕蒙却十分不待见,这又是为何呢?
从客观角度来看,吕蒙的个人经历是十分励志的,小时候家里很穷,就依附于姐夫邓当,十五六岁就偷偷的跟着去打仗,后来因为瘦小被人耻笑,吕蒙一怒将其斩杀,但也因为这种生猛的性格被举荐给了孙策,不仅没让他受罚,后来还在他姐夫去世之后顶替了其职位。
为了出人头地,吕蒙十分用心,当孙权继位之后,想要整合部队,将手下没几个人的年轻将领弄到一起,吕蒙深知如果被整合,那么将再难有出头之日,便自掏腰包,赊账为部下订制统一服装,并抓紧练习,展示自己的实力。
果然,孙权看到整齐划一的部队,心情大好,不仅没有削减吕蒙的部队,反倒增加了他的兵员。
当然,吕蒙也并非仅会做表明文章,之后的数年间,屡建战功,平定了当地起事的山越族人,维护了地区稳定,并且跟随周瑜参加了赤壁之战,大破曹操,保全了江东基业。
最值得人佩服的莫过于吕蒙的学习能力,从小只知道打打杀杀的吕蒙在担任将领之后,被孙权要求多读书,起初他还以军务繁忙推辞,后孙权说“你再忙能有我忙,光武帝统帅兵马的时候还手不释卷,曹操都自称老而好学,你有什么理由不学习?”
至此,吕蒙发愤图强,终日读书,连老儒生都比不过他,当鲁肃接替周瑜担任大都督的时候找他谈话,吕蒙语出不凡并给鲁肃出了三条计策,鲁肃对其高度赞赏,这就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典故。
那么这本来是一个穷小子经过奋斗拼搏成为一代名将的励志故事,为何到吕蒙这却饱受非议了呢?主要原因有三个。
第一个,吴蜀联盟状态,却偷袭荆州
孙权是刘备的“大舅哥”,诸葛亮的哥哥在孙权手下任职,且魏强,吴蜀弱,吴蜀联盟按理说应该牢靠,但吕蒙在孙权有意进取徐州的时候提出进攻荆州,这就意味着打破吴蜀联盟。
鲁肃在世之时,对这项建议坚决反对,但荆州作为兵家必争之地,不管是魏蜀吴哪方势力都想要占归己有,而此时蜀国占据荆州直接遏制住了东吴发展,东吴自然想要将荆州收入囊中,孙权在权衡利弊之后,还是决定攻占荆州,并且在鲁肃过世之后,把这项任务交给了吕蒙。
也就是说攻占荆州是吕蒙策划并且实施的,但是他毕竟是臣子,做决定的还得看孙权,不能把锅都甩给吕蒙,但是背后捅刀子的行为总是让大家难以接受。
第二个,白衣渡江
何为白衣渡江?就是吕蒙选择化妆成商人,让战船也都伪装成商船,悄悄的靠近荆州,然后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偷袭本来就是作战的常用战术,但是化妆成平民进行大规模偷袭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本来两国平民还可以自由的通商,结果他这么一搞,让两国关系变得十分紧张,以后老百姓的生意也不好做了。
这种牵扯平民的行为,也是让人不齿的原因之一。
第三个,杀了关羽
关二爷在人们心中那就是忠义的化身,死后孙权把其头献给了曹操,曹操以诸侯之礼安葬于洛阳,孙权一看曹操的态度,立马就以诸侯之礼将其躯干安葬于当阳,由此可见,即便当时的社会,对关羽的评价都是极高的。
吕蒙冒天下之大不韪,不仅擒了关羽,更杀了关羽,那么这个不忠不义的黑锅就落到了他的身上,但是反而言之,吕蒙杀关羽反倒是对孙权最大的忠义。
如果吕蒙不杀关羽,那么东吴将陷入留也不是,放也不是的境地,把难题甩到了孙权身上,而以关羽的脾气,放了他无异于放虎归山,荆州能不能再保住还真不好说;杀了关羽的话,直接断了刘备左膀右臂,即便刘备反攻也缺少一员大将,东吴因此增加了胜算,事实也确实如此。
但不管怎么说,关羽的粉丝基础可远比吕蒙要多得多,如果放到现在这个时代,那么吕蒙怕是要被网暴到退网吧。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吕蒙杀了关羽没多久就也死了,有人说是关羽冤魂索命,有人说是孙权为了给蜀汉交代设宴毒杀,有人说是得了瘟疫病死,但是不管什么原因都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你觉得吕蒙应该被夸,还是应该被骂呢?欢迎来评论区留言讨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