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他的侄子毛远新在未通知任何人的情况下,擅自调动一个装甲师向首都进发。

叶剑英元帅得知后,将电话打给了毛主席生前特意成立的一个部门,成功让共和国避免了一次灭顶之灾。

主席的侄子为何要在这个节骨眼调兵?这件事最后又是如何收场的?

毛远新曾经是新中国的功臣,毛主席病危时掌握最高指示发布权

1975年,毛主席的身体已经越来越差,几乎整日卧床。这个时候毛主席的身边一直有一个特殊的人,他叫毛远新,是毛主席的侄子。

毛远新的身份特殊,但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的权利,他每天可以自由出入国家的机密重地,无人阻拦,是因为此时毛主席躺在病床上,已经连说话都困难。

政治局的指示或是毛主席的批示,全都由毛远新作为联络员和传话人进行传达。

正因如此,毛远新的身份十分特殊和重要,作为联络员的他可以知晓政治局的所有机密,甚至毛主席的所有意见、反馈等也都只能靠毛远新向外传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政治局和毛主席之间的沟通全都只能靠毛远新传递,毛远新几乎可以说是拥有了最高指示的发布权。

然而,毛远新之所以能够处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并不是因为他是毛主席的侄子,而是因为他的确为新中国作出过贡献。

当时年仅三十三岁的毛远新在应对营口海城一带大地震时,他判断在五级的地震之后,不仅存在余震,可能还会有更大震级的地震发生。

于是毛远新向政府提出:

“接下来还会有更大的地震发生,一定要让震中的群众提高警惕,避免二次地震造成人员损失,政府需要通过辽宁人民广播电视台的广播向所有涉及区域进行地震预报,引起群众的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通过广播播报地震预报却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一来,地震预报可能会造成群众恐慌,现目前已经处于五级地震的混乱中,预报很有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群众混乱;

二来,直接使用广播通知,相当于全世界都会知道中国政府的地震预报,如果到时候并没有发生二次地震,那岂不是既劳民伤财又闹出国际笑话。

因此,毛远新的提议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和反对。面对众人的质疑,毛远新反驳到:

“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我们关心的应该是群众,而不是怕丢人!”

说完,便果断下令:

“通知广播电视台进行地震预报!将群众们从受灾区域的房屋内撤出,疏散到安全地带。”

说完,毛远新想了想,还加了一句:“有任何问题我毛远新会承担责任、负责到底的!”

于是,在毛远新的指示安排下,营口海城两地的群众纷纷从受灾房屋内撤出,到体育馆等空旷的区域搭帐篷过夜。

果然,就在群众们疏散到空旷地带的当晚,19点30时许,海城地区发生了7.3级大地震,持续的长时间地震摇晃导致当地几乎大部分房屋倒塌,地面塌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安排群众撤离命令下达开始,毛远新就一直关注着地震局的预警,直到二次地震发生,毛远新都一直在一线,他迅速部署军区救灾部队救助受灾群众,确定人员伤亡情况。

正是因为毛远新提前预警、疏散群众,才没有发生重大伤亡。

因为毛远新的当机立断、决策部署,救了十多万群众的生命。在这一件事情上,毛远新立了大功,受到了党内的表彰和认可。

因此进入中央内部工作,毛远新能够成为毛主席与中央政治局之间的特殊联络员也是名正言顺的。

毛远新擅自调装甲部队进京,叶剑英元帅紧急阻拦

在毛主席逝世之后,作为没有实权的特殊联络员,毛远新失去了联络员的工作作用,他应该重新回到辽宁省工作,却被江青留下。

原来,毛远新从小是跟着毛主席和江青生活在一起,跟在江青身边长大的他和江青的关系十分紧密,甚至称江青为“母亲”,江青也把毛远新视如己出。

两人关系如此紧密,因此在毛主席逝世后,江青向政治局提出:

“毛远新常年跟在主席身边,主席晚年的事务处理、文稿指令、批示要求等等,都是毛远新在沟通处理,他十分熟悉毛主席的工作,应该留在中央,继续辅助中央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华国锋、叶剑英、汪东兴等党内元老当场否定了江青的提议。

因为他们明白,此时此刻的共和国失去了毛主席这个伟大的领袖,现在正是举国哀恸的时刻。

毛主席生前的相关事务,不论是写字文稿,还是文件批示,都是共和国的核心机密,如果交给毛远新处理,就等于落入了江青等人的手中,这将带给祖国更大的危机。

党内人士经过深思熟虑,都纷纷支持华国锋同志的意见,反对将毛远新留下。因此毛远新没能继续留在中南海工作,他只好回到辽宁省,担任沈阳军区的政委一职。

然而一切都没有因为毛远新回到沈阳而结束,他并没有消停。

1976年10月12日,他竟然部署了沈阳军区的一个装甲师,直接朝首都北京进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身在北京的叶剑英元帅当时正在开会,通讯员急匆匆的进来对叶剑英元帅说:

“来了一通秘密电话,有一队装甲部队正在向北京赶来”。

电话还告知叶剑英元帅,是毛远新在没有中央命令的情况下,擅自调动沈阳军区的装甲师向首都进发。

如今毛主席刚刚离世,中央很多部署和安排还未彻底落实,中国现在局势严峻,时期十分敏感。

听闻毛远新在没有命令的情况下突然带兵前来北京,叶剑英元帅不由得心头一紧,立马下令:

“迅速调查事件来由、涉及人员,并且安排在北京驻扎的部队做好紧急部署响应。”

很快,事情调查清楚,这一事件是作为沈阳军区政委的毛远新私自下令的,他指派军区的副司令员孙玉国以协助北京执行防卫任务的名义,将装甲部队调离沈阳,此时装甲部队正在前往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幸好叶剑英元帅及时得知情况,否则,如今共和国正处于极其敏感的时期,一整个装甲师从沈阳浩浩荡荡的前来北京,必然会在国内甚至国际上掀起惊天骇浪。

知晓情况,叶帅随即下令:

“部队原路返回,否则所有涉及人员均按叛乱处理。北京的军区也依然做好紧急作战的响应,不得松懈!”

毛远新接受调查入狱坐牢,装甲师进京事件尚无定论

毛主席逝世后,毛远新下令安排孙玉国带领沈阳军区装甲部队向北京进发,行军途中的孙玉国接到叶剑英元帅的命令,此时此刻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次行动是毛远新的主意,军委领导都毫不知情!我差点闯了大祸啊!”

孙玉国随即带着部队原路返回沈阳驻地,这一场闹剧才没有引起共和国的骚乱,也没有造成严重的影响。

而身经百战的叶剑英元帅自然明白,毛远新无缘无故调兵进京,一定是有问题和猫腻的。

后来,随着敏感时期结束,“四人集团”倒台,江青等人都受到了中央的处理,而沈阳军区政委毛远新和副司令孙玉国也被中央控制,接受党内审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隔离审查之后,确认证据齐全,1980年,毛远新和孙玉国都受了国家的审判,毛远新被判处17年有期徒刑,孙玉国则保留党籍、开除军籍。

进入监狱的毛远新一直在积极接收改造,同时也在深刻反思自己的错误,因为在狱中表现良好、态度端正,他申请减刑也获得了批准,十七年有期徒刑减少为十三年。

被开除军籍的孙玉国受到了党内严重警告,并且按照中央的指令转业,1982年孙玉国离开了部队。

回到地方的孙玉国去到7446工厂成为了第二厂长,工作态度积极,认真负责,受到不少的表彰。

直到1993年,毛远新刑满释放。

出狱后的毛远新自然不可能回到军区或中央从事原本的工作,他只是回到了沈阳,从事了普通的非公务员工作。

低调的毛远新没有利用过自己作为毛主席亲属的身份去获得任何便利,而是兢兢业业地干着自己的工作。

直到退休,毛远新都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也从未提及当年调动装甲部队前往北京的事件。

但这个事件在社会上引起很多的讨论和猜测,有人说是因为毛远新得到了王洪文的指令,所以才敢下令让孙玉国带装甲部队进京,只不过计划被叶剑英元帅知晓拦截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次装甲部队进京事件并没有在毛远新或孙玉国的判决书上体现,究竟二人接受的处分和处理与私自调动装甲部队有没有关系,我们不得而知。

整个事件究竟是以讹传讹,有夸大嫌疑,还是的确存在,至今还没有一个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