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是用来干嘛的?为什么日常生活中会用到芯片呢?芯片这么重要吗? 晶圆又是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过去,需要将晶体管、二极管、电阻、电容等电子元件焊接成电路,并将这个能执行简单逻辑运算的电路装置在电子产品上,才能够让电子产品顺利运作,然而手工焊接不仅成本高且耗时,效果也不理想。后来德州仪器的工程师 – 杰克·基尔比,便想到如果能够事先设计好电路图,然后照电路图将所有电子元件整合在硅晶圆上,便能解决手工焊接的难题,而这就是全世界第一个“集成电路”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IC(Integrated Circuit)的由来。

集成电路发明后,技术也开始高速发展,一个芯片从原本仅能塞不到五个晶体管,到后来可以塞下数亿个晶体管。而晶体管缩得越小,除了更低的能耗、延迟以及更高的效能外,也让芯片随之缩小,电子产品也能越来越小。如今这些优点正反应在电子产品上,也让生活越来越方便。

晶圆代工是什么?

晶圆代工 (Foundry)是半导体产业的一种商业模式,指接受其他无厂半导体公司(Fabless)委托、专门从事晶圆成品的加工而制造集成电路,并不自行从事产品设计与后端销售。

01 晶圆代工流程一:硅晶圆生产

芯片最伟大的贡献,莫过于将原本仅能执行 0 和 1 的逻辑运算的晶体管,集合在一起形成具有强大处理能力的运算中枢,而连接这些晶体管的基板就是“硅”这个元素。

之所以会选择“硅”作为 IC 的主要原料,是因为硅在自然界中属于“半导体”,也就是导电性介于导体与绝缘体的存在,可以藉由加入杂质,来调整半导体的导电性,进而控制电流是否流通,达到信号切换的功能,换句话说就是让芯片能够顺利执行 0 和 1 的运算,从而能操控电子产品。

硅晶圆的制造流程简化来说就是将“硅”加工至可用来放置电子元件的“硅晶圆 ”

02 硅晶圆制作流程

纯化 : 硅的前身是石英砂,里面含有许多杂质,因此需要将其纯化,主要方式为将石英砂加入碳并加热还原成冶金级硅,随后将其丢入反应炉中与氯化氢以及氢气反应形成多晶硅。
拉晶 : 将多晶硅置入单晶炉中,透过加热处理、接入晶种(注1)后,就可以从中拉出半导体产业所需的“ 单晶硅柱”,上面会有可摆放晶体管的“硅晶格”,也因此硅晶柱的品质掌控对于晶圆厂 来说至关重要,拉晶的速度、温度的控制等等因素都有可能大大影响到最后的生产品质,而硅晶柱直径越大,拉晶也就越难。(注 2)

注1 : 这边的晶种指的是一小块单晶硅,透过将晶种与熔融物接触并冷却凝固,藉此形成大晶体,目的是让晶圆的原子排列能与晶种相同。

注2 : 单晶硅与多晶硅的区别 : 当硅原子以金刚石晶格排列成许多晶核时,如果各个晶核的晶面取向相同,则称为单晶硅,如果晶面取向不同,则称为多晶硅,在电学性质表现上,单晶硅优于多晶硅,因此在半导体产业中多采用单晶硅作为主要原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这为止,安置电子元件的基板 – 硅晶圆便完成了,而我们常在新闻中看到的 8寸晶圆厂、12寸晶圆厂,指的其实就是硅晶圆的直径,不过,为什么要特地分成 8寸、12寸呢?

8寸晶圆 vs 12寸晶圆

其实关键就在于“生产成本”。一片12寸晶圆的表面积是一片8寸晶圆的2.25倍,也就是说在相同良率下,12寸晶圆厂的生产效率会是8寸晶圆厂的2.25倍,因此只要两种晶圆尺寸的生产成本差距在2.25倍以下的话,生产12寸晶圆便会比生产8寸晶圆来的有优势,故生产12寸晶圆其实是较为先进的技术。

12寸晶圆厂生产效率较高,为什么还要保留 8寸厂?

前面提到,12寸晶圆厂的产量平均来说会是 8寸晶圆厂的两倍多,因此在产能满载的前提下,12寸厂比较符合成本效益,然而对于某些客户集中在利基市场的厂商来说,不见得有足够的出货量去支撑12寸厂带来的额外产能,因此对这些厂商来说,也就没必要花更多的资金投资技术门槛更高的 12寸厂了。

8寸晶圆供不应求?

前面提到,某些产品市场规模不大,因此透过 8寸或 6 寸晶圆厂来生产较有效率,相对的某些产品市场规模较大,因此产线通常都会分布在 12 寸晶圆厂。过去 12寸晶圆厂主要用于生产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有高性能运算需求的芯片,另一方面 6寸、8寸晶圆厂则是用于生产物联网、车用元件等运算能力要求度不高的芯片。

由于过去 12寸晶圆厂为市场主流,因此部分晶圆设备厂已经停止生产 8寸晶圆厂的设备,而直接盖新的 8寸厂又需要庞大着 5G 逐渐普及,物联网相关的芯片需求提升,因此 8寸晶圆市场近期才会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