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造谣或者说散播谣言,结合谣言的性质、散播渠道可能会触及刑事犯罪,或者针对个人的民事侵权,被造谣一方可以通过民事、行政、刑事三种途径进行维权。当然,造谣本身被处罚甚至涉嫌犯罪被立案,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行为情节与行为后果在法律上会保持一致,毕竟基于法律公民享有一定的言论自由。

首先,谣言属于虚假的内容,如果涉及诉讼散播一方需要证明自己的言论真实——即便真实,也有可能涉及侵权隐私权。名誉权、隐私权属于类似案件中维权的核心概念。

一、针对个人的名誉诽谤——民事侵权,可以诉讼解决

这种情形主要是散播的言论属于以侮辱、诽谤为主要方式,侵犯的是个人、公司的名誉权以及个人的隐私权。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四条:“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同时第一千一百九十五条、第一千一百九十六条、第一千一百九十七条同时明确,涉及到网络传播谣言造成自身名誉受损时,受害人可以起诉网络平台,要求平台主动删除相关信息、提供谣言发布人的真实身份注册信息等等。

针对散播谣言的账户,受害人可以起诉要求对方删除信息、赔礼道歉,如果产生了实际损失则可以要求赔偿。

目前最常见的情形应属艺人状告“黑粉”。

二、谣言涉及行政管理秩序,可以举报至相关部门处理

这里主要是指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但是情节后果不严重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通过公安部门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这种情形主要针对现存的各种社会紧急情况下,有部分群体散播不实谣言时可以适用。主要依据为《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三、造谣的行为、后果严重,可能会构成侮辱罪、诽谤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

针对个人的造谣如果情形非常恶劣、后果严重,可能会构成侮辱诽谤罪,受害人可以到公安机关报案要求公安立案侦查。最典型的案例当属“拿快递被造谣是小三”的案件中受害人成功将散播谣言者刑事立案。主要法律依据是《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这里最重要的就是证明“情节严重”。

而针对散播的谣言属于虚假信息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如果行为人存在恶意传播、情节严重,那么可能会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但从实践角度,这一犯罪的认定情形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