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国之初,我军上千位将领被授予了属于自己的军衔,其中十位开国大将个个都是令人敬佩的将军,他们虽然擅长的领域各不相同,但每个人都堪称实至名归。在抗战的历史长河中,他们曾立下许多惊人的战功,那么,如果以战功来进行排名,十位开国大将中谁能够稳居榜首呢?

排在最后一位的应该是谭政,之所以说他应该排在最后,并不是因为他能力不强,而是因为他一直都是政治工作者,做得始终都是文职工作,无论是北伐战争时期还是红军时期都是如此,当年还曾做过毛主席的秘书,而他的政工工作能力也十分出色,但如果从战功方面来说,政工工作者自然略显吃亏,所以他才会排在最末。
接下来就是徐海东、黄克诚、张云逸三人,他们三个在开国大将之中都是比较有名气的,徐海东当年是红25军的领导者,抗战时期曾做过115师旅长,立下过许多功勋。可以说他的发展前景是非常不错的,可惜的是到了后期他因为身体原因需要长期休养,因此错过了许多机会。

黄克诚的军事能力也十分不俗,不过他大多数时间做得都是政委工作,很少做军事主官,因此战功也相对来说略少一些。张云逸是个老资历,当年在同盟会中表现的就很不错,也参加过百色起义,之后成为红七军军长,后来由于年龄的原因,他走上战场的次数也相对来说比较少,因此战功并不是很突出。
之后就是萧劲光、罗瑞卿以及王树声、许光达四人了,这四人都常年活跃在战场上,相继参加过许多重大战役,可谓是战功颇丰,萧劲光当年还曾去苏联留过学,在北伐战争中有着出色的表现,被任命为师党代表,后来他回到了苏区,先后担任过参谋长、政委等职务,在军队内有着较高的威望。抗战时期他在陕北工作期间,通过积极防御几次打败日军的进攻,抗战结束后,他进入东北,带领南满部队参与并指挥了沈阳、武汉、长沙等多场战斗。

罗瑞卿当年也是黄埔军校走出来的将领,参加过北伐,在南昌起义时期,他本应该也参与到起义活动中,但由于他带领部队赶到时,大部队已经撤退,因此而错过了这场活动,之后红军期间他先后做过师政委、军政委等职务,第二次反围剿作战中,敌人的子弹穿透了他的左腮,险些让他丧命,长征过程中他几次带领部队和敌人奋战,解放战争中,他在太原战役中的表现更是令人敬佩。
王树声在红军时期就已经有了较高的职务,曾担任过方面军副总指挥,并领导黄麻起义,到了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依旧十分活跃,几次带领部队立下大功。

许光达堪称我军的一员猛将,黄埔军校出身的他,在宁都起义中就已经十分有名气,组建红六军也有他的功劳,后来的他带领部队掩护大部队,几次和敌军作战,后因受伤去往苏联治疗。但在抗战期间以及解放战争期间,他的战功依旧十分突出。
而排名前两位的则是粟裕和陈赓,他们两人在我军中都堪称传奇,陈赓的军事素养和才能是毋庸置疑的,是刘邓大军中表现最突出的主要力量,尤其是在抗战时期,几次予以日军重击,打的日军溃不成军,就连蒋介石都对他十分欣赏,几次想要将他拉拢过去。由此可见,他的能力无论是在我军中还是在国民党军中,都是十分耀眼的。

而粟裕堪称第一大将,他的军事才能在解放战争时期发挥的淋漓尽致,先后几场重大战役让他扬名三军,到了淮海战役中,他的功勋更是无人能敌,就连毛主席都几次公开夸赞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