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智库评估俄乌战场上的俄军作战能力,称在15个月的时间里,俄军的各项作战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升。这其中,尤以俄军一线作战部队的隐蔽能力与电子战反制能力的提升最为显著。而这些能力的提升,也让乌军更加难以撼动俄军的战场优势。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巴赫穆特地区战斗的结束,俄乌冲突也正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尽管俄军尚未透露出下一个目标到底是哪里。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巴赫穆特损失了大量有生力量的乌克兰政府将很难在下一场攻城战中继续保持和巴赫穆特战斗相近的战斗烈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也意味着,随着战斗的不断进行,乌军的劣势将会和不断滚下山坡的雪球一样不断扩大,乌军坚守在每座城市的时间也将有可能缩短。最终,当劣势大到一定程度时,乌军将不再具备与俄军在正面战场上展开拉锯战的能力。

那么在乌军劣势越来越大的当下,俄军的情况又怎么样呢?

据英国智库皇家联合军种国防研究所(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 for Defence Studies;简称:RUSI)分析,在过去15个月的时间里,俄军虽然在一些战斗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导致战线一度发生后退。但从宏观角度上来看,俄军依然保持着巨大的战术战略优势。并且还会根据不同战线上的不同作战需求,来针对性的调整各个战线上的战术与战略侧重点。

例如在扎波罗热地区,俄军便采用了以工兵部队为主导的防御战术。因为在扎波罗热方向上,俄军的主要战略目标并非是攻占扎波罗热与第聂伯罗这两大位于第聂伯河上的大城市。

而是是要优先确保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安全,并保证梅利托波尔-别尔江斯克-马里乌波尔这三个城市构成的亚速海通道能够安全运转。这样的话,即便乌军摧毁了克里米亚大桥,俄军依然能够维持克里米亚半岛的补给线,维持那里的防线运作。

因此,俄军的工兵部队便在扎波罗热方向上的托克马克镇一带构建起了标准的三重阵地防御体系,并依托平原上的制高点和缓坡山脊将防线的纵深拉长到足足30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千万不要小看这种大纵深防线。要知道各国的旅级部队炮兵通常只装备有射程不到20公里的105/122榴弹炮,在面对30公里纵深的防线时,旅级炮兵根本无法反制到防线后方的防守部队。而防守部队却可以利用阵地优势,大量杀伤进攻部队。

这也是为什么乌军会死磕巴赫穆特地区的理由。因为他们根本撬不动俄军在扎波罗热方向上的防线,只能选择在巴赫穆特方向上寻找突破口。只是乌军没有想到的是,俄军与瓦格纳雇佣兵在巴赫穆特所使用的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消耗战术。乌军不仅没有找到突破口,反而被消耗了大量有生力量。

除了在战术上做到了随机应变,俄军的硬件设备也较冲突初期有了明显提升。尤其是电子战设备,RUSI评估认为,从乌军的无人机、海马斯火箭弹、JDAM卫星制导炸弹等武器以及乌军雷达通信设备受到干扰的情况来看。俄军已经在前线铺开装备了大量电子战设备,且密度很可能达到了10公里/部。

这并不是什么值得意外的事,因为俄军很清楚自己在一些装备与指挥体系上的技术要落后于北约各国。因此在绍伊古军改中,俄军的改革重点之一就是大幅提升己方电子战能力,以便能在战时降低敌方数字化、信息化作战系统的工作效率。变相拉近俄军与敌军之间的差距。

然而问题在于,在俄乌冲突爆发时,俄军的电子战部队规模虽然不算小,但也没大到可以覆盖整个俄乌战线的水平。加上彼时的东乌武装与许多俄军二线部队也大量使用民用电子设备。

因此在俄乌冲突尚处于战线激烈变换的阶段时,俄军的电子战部队只在部分战线上发挥了遏止乌军无人机的作用,没能在整个战线上建立掩护。

当然,随着冲突进入长期对峙阶段,战线趋于稳定。同时国内军工企业也进入到了动员状态,俄军得以迅速补充起电子战设备,在前线构建起一道看不见的防御网。不仅能让乌军的前线指挥通讯设备、反炮兵雷达设备等关键设备陷入低效、失灵的状态,还能让海马斯、JDAM等“抗俄神器”失去准头,大幅降低其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RUSI智库的分析正应了一句话,那就是:“俄军并不是一支善于在战争前研究战争的部队,但却是一支善于在战争中适应战争的部队”。

而这也意味着,在基辅当局因为冲突导致可用兵力与战争潜力日渐减少的当下,莫斯科的战争潜力却在适应了俄乌冲突的情况下不降反升,进一步对乌克兰形成了战略优势。

这对于基辅当局乃至整个北约而言无疑是一个坏消息,但他们也很难在不让北约直接介入俄乌冲突的情况下解决这个问题。毕竟对于俄罗斯来说,牌桌上押上的是俄罗斯的一切,而北约显然不会为了乌克兰而押上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