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丝毫放松不得,否则就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敬终如始,抓铁有痕。

一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安全生产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旗帜鲜明提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红线理念。我们要树牢“四个意识”,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着力解决好安全生产领域的突出问题,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是坚决守住底线,把防范遏制生产安全事故作为重中之重。生命重于泰山、人民高于一切。必须牢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维护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二要强化底线思维,做好防大灾抢大险准备工作。安全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前置条件,也是高质量发展题中应有之义。没有安全发展,就谈不上高质量发展。三要坚持纲举目张,扎实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加快完善应急指挥体系,强化综合风险监测预警,提高监管执法效能,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统筹谋划、分步实施,以重点突破牵引带动全局发展。

二要始终坚持“如履薄冰、谨小慎微”的高度警觉

安全生产中有一个海因里希法则,1:29:300:1000,即每一起严重的事故背后,必然有29起较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相随。今年以来,国内先后发生了江西南昌“1.8”重大交通事故、辽宁盘锦“1·15”爆炸着火事故等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年初,我县唐家河旅游公司一辆旅游观光车侧翻,导致2人轻伤。这起事件虽未造成重大影响,但时刻警醒着我们,安全生产容不得半点松懈,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坚持“警钟长鸣”,始终牢记“一失万无”的道理,保持高度警觉,举一反三、常抓不懈,彻底排查隐患、杜绝安全事故。一要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安全生产永远在路上,事故往往就发生在稍有松懈的那一瞬间,任何时候都要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不能有“歇歇脚”“松口气”的想法。切实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时间精力到位、组织部署到位,为安全生产工作开好头,起好步。二要聚焦重点,切实加强隐患排查整改。安全工作重在平时,关键在细节。隐患排查就是杜绝事故的自警意识、超前思维,要结合重点时段和行业性、区域性特点,定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切实把隐患摸清,把风险排查好。对排查出的问题隐患,建立问题隐患和整改责任“两张清单”,推行“销号式”整改、“挂图式”作战。对存在重大隐患的企业,要建立问题档案,实行挂牌督办。三是从严从实,严格监管执法考核。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安全生产必须用严厉的处罚和严肃的责任追究,切实解决“严不起来、落不下去”的问题。对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和企业违法行为,要依法严格落实文件法规要求,真正起到“处罚一企、警示一片、教育一方”的震慑效果。要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对责任不落实、执法不作为、造成严重影响的单位,严格实行安全生产考核“一票否决”。

三要始终坚持“有责必担、失责必究”的高压态势

安全生产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责任落实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牛鼻子”。要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严格抓好责任落实。一是要明责。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好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定期听取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重大的安全问题。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监管督查责任,企业要切实履行好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二是要尽责。抓好安全生产是一项政治责任,必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坚决守住分管部门、领域、行业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底线。三是要担责。各级各部门要敢于担当、敢于负责,切实解决好安全生产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四是要追责。安全生产是底线工作,如果出现问题,必须严厉追责,做到“四个一律”。安全生产往往是细节决定成败,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从严从细从实抓紧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