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凡

原著中,周秉义在五一后去世。九月下旬,郝冬梅就给周蓉发了短信,说她要在“十一”当天结婚,并邀请周蓉当她的伴娘。

周秉义去世不到五个月,冬梅就要改嫁,这中还包括对周秉义的怀念时间和对新男友的了解时间,郝冬梅改嫁的速度可谓是光速。

面对冬梅的抉择,周家兄妹都选择了祝福。

冬梅对周蓉的解释是:

我是为你哥做出这种决定的,他临终时,要求我答应他这么做,当然,我自己需要重新找到归宿。

周秉义和郝冬梅的感情那么好,可她却在丈夫去世后快速改嫁。很多人不理解。

相比丈夫去世后沉溺于悲痛中多年不嫁,甚至是终身不嫁的女子,郝冬梅这么做显得那么薄情。

关于郝冬梅快速改嫁的原因,我之前也写过,一是当时的环境,二是为了让周秉义放心。

如今重温原著,才发现一个被忽视了的细节。

原著中跟电视剧一样,冬梅妈自始至终都没有去见过周秉义的父母。但是在周志刚去世后,冬梅妈却叮嘱女儿替她买一个花圈送去。

可是在葬礼上,那个花圈却从未出现。

既是母亲特意交代,冬梅一定不会忘记的。那那个花圈究竟去了哪里?

细看原著,会发现所有的结果都有铺垫,看懂周志刚葬礼上那个凭空消失的花圈,也就懂郝冬梅快速改嫁的真相了。

不掺和婆家事

电视剧中,冬梅跟周秉义有过一次剧烈的争吵,她委屈地哭诉自己多年来尽量做个好妻子,好儿媳,好嫂子,可周秉义却没有回馈给她应得的一切。

剧中的冬梅一心为周秉义,她为婆家跟母亲争吵,甚至为了让玥玥住在她家,不惜跟自己的母亲多次理论。

电视剧中的冬梅的确是把自己当周家儿媳,一心一意为周秉义和周家其他姊妹好。

但是在原著中,她不是这样的。

原著中周志刚曾经跟儿子抱怨过,冬梅没把自己当成周家人,因为她跟秉义结婚后,从来不掺和婆家的任何事情。

周志刚说:别扯上冬梅,人家不往咱们周家人的事里掺和,咱们谁都挑不出人家的理来。

周志刚这话看似是为冬梅开脱,其实也是埋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志刚认为,冬梅既然嫁给了秉义,那就是名副其实的周家儿媳妇,自然要跟郑娟一样把周家也当作自己的家。可周志刚却对冬梅很失望,他们在家里谈论任何事情,冬梅都从不插嘴,更不去过问。

其实周志刚不了解冬梅。

冬梅的父母都是穷苦人出身。但是到她出生时,因为父母工作太忙,所以为她请了一个俄罗斯女佣。这个女佣年轻时曾经在俄国伯爵家做过女佣。她一直照料冬梅到十五岁

所以她对冬梅的照料都是俄国老贵族家女佣的做法,要求也是,举止也是,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都是。所以郝冬梅出生于高贵家庭,遗传着穷人的基因,头脑里的宗教思想远多于革 命思想,有一副悲天悯人的心肠,同时又有不少贵族大小姐般的习性。

正因为冬梅受女佣的影响,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思想,却没有阶层差异,这是她当初选择周秉义的原因之一。

郝冬梅自小生活在省长家庭中,接触到的都不是普通人,耳濡目染之下,她的格局和见识都远非同龄人可比。

原著中冬梅和秉义在下乡时,秉义遇到问题,多次找冬梅商量,有很多是冬梅帮他想的解决办法。也从侧面说明了冬梅的智慧。

这样一个聪明的女子,却在婚后不插手婆家的事,与其说她凉薄,倒不如说她清醒。

其实也有一个跟她母亲一样的脾性,那就是不装,做事随自己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对待周家的问题上,她跟母亲是一样的,金月姬二十年从未去过周家,是因为从心底不认周家这门亲戚。但她对周秉义的关怀却是实实在在的。她举荐周秉义去当官,在他危难时,拿出自己的养老钱帮他。

冬梅也是,杜德海需要杜冷丁,常怀义为此跟医院的人大闹,是冬梅半夜把母亲叫醒,让母亲利用关系为杜德海拿到二十支。她尽其所能帮助周秉义,可是在周家内部问题上,她却从不掺和。

在冬梅母女心中,秉义是秉义,周家是周家。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她们可以爱秉义,帮秉义,对周家的态度却很淡漠。如果是平常人,或许会看在丈夫的面子上偶尔装一装好儿媳,好大嫂。但冬梅不装,这是她的个性使然,或者说她有不装的底气和魄力。

二十年不见的疏离亲家

关于郝冬梅跟周秉义这段跨越阶层的婚姻,其实金月姬是不同意的。她被平 反后,得知女儿已经结婚,结婚对象还是一个住在光字片工人的儿子,金月姬曾经明确表达过不满。

她认为女儿对待婚姻不谨慎,没有坚守对婚姻的底线,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匆匆嫁人。如果女儿能熬到现在,嫁什么样的男儿还不是由着她们家挑选?

后来,她 看到周秉义的好,便欣然接受了这个女婿。但是从内心,她是不喜欢周家的。

当地有个风俗,女儿结婚后,女方父母应该先去男方家拜访一次,只有这样,亲家之间才有了以后走动的前提。

周志刚内心特别希望冬梅母亲能到周家来一次,但遗憾的是,冬梅妈却始终不曾礼节性地拜访一次他这位亲家公。这让周志刚觉得在四邻跟前很没面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外人眼中,他的长子娶了副省长的女儿,是他周家的福气。但周志刚认为,周秉义很优秀,郝冬梅嫁给秉义也是她的福气。

因为冬梅妈没来周家,没有开启两家正式来往的先例,周志刚很是不 满,于是在听到周秉义叫冬梅妈为“我妈”时,他狠狠地训斥了大儿子。

你以后说妈时,要分清楚了你在说谁的妈。岳母她就是丈母娘,在她家你当然可以叫她妈,正如冬梅在咱家得叫我爸。但你跟我说到你丈母娘,要不说岳母,要不说冬梅妈,别一口一个“我妈”“我妈”的叫着。我数着呢,你一共说了五个“我妈”,而生你养你的亲妈在炕上躺着呢,你别把你自己的妈和丈母娘搞混了。
我要提醒你一句,你只不过是暂时住在丈母娘家,这与倒插门不同。如果你是倒插门女婿,那你当然是丈母娘的半个儿子了,可我同意你去当倒插门女婿了吗?从来没有吧?那么你周秉义完完整整就是我周家的儿子,所以你也就只能有这一个妈。在这个家里,妈就是妈,丈母娘就是丈母娘。混着说它就不对。这是原则问题,明白吗?

因为一个称呼,周志刚狠狠地批评了他引以为傲的儿子。与其说他是在跟儿子理论倒插门的事情,倒不如说他是在跟儿子宣示主权。他和妻子才是周秉义的亲生父母,金月姬只是周秉义的丈母娘,仅此而已。

但所有的话题其实都是铺垫,周志刚真正要说的话在后面。

你丈母娘没来过,我挑理了吗?没有,我才不挑那个理,我并不希望你丈母娘坐的小车开到咱周家这破房子前,何况那也不是容易的事,她若真来了,待会就走我没面子,待时间长了我没那么多话跟她聊,我也没想过去看她,你都住到她那边上了,我不去看她有什么呢?我这辈子没往大干部家去过一次,我不愿为你这个儿子破了我的例。所以,两边不见也罢,你这么带话给她,我对这个儿媳妇很满意,冬梅一点没有高干子女的毛病,证明她教育得好。我对她表达敬意。我们周家很有出息的长子做了她女婿,我认为也是她们母女俩的荣光。

周志刚虽然嘴上说着不挑理,但冬梅妈不来周家,他心里就是不舒服。

既然冬梅妈不遵照风俗先来他家,那他也不会破例去冬梅家。这是周志刚的底线,更是他的风骨。

其实冬梅妈二十年不去周家有她的想法。

冬梅在她没回来之前私自嫁人,她心中对周家也不满意。这是其一。

冬梅爸妈一生不喜欢别人利用他们手中的权力办事。周家是工人,她害怕一旦认亲,之后会有数不清的事情等着她去办。这是其二。

她和冬梅爸一生清正廉明,却依然遭到别人的诬陷。如果她跟周家认亲,万一周家求上门来,她答应了不好,拒绝了也不好,索性互不相见。这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这是其三。

这三个原因,才是她二十年不跟周家来往的真 相。

剧中冬梅妈打算去周家拜访,只是冬梅爸突然犯病,之后就再也没去。

可是在原著中,冬梅妈从来都没想过要去周家。她答应玥玥住在她家,却不肯去周家拜访周父周母。她对周秉义说:

你下次回父母那边替我解释一下,我行动不便,司机也不太愿意把车往光字片那里开,怕卡在那边的小巷子里,进不了退不出。我没法去看他们,他们年纪也不小了,也同样不必来看我。亲家关系,彼此装在心里就行了。冬梅经常和你一块回去,就等于代表我了。这个意思,你一定要替我转达到了。

你看,这就是冬梅妈的指导方针,她不方便去看周秉义的父母,所以也不让周家父母来看她。冬梅回去就代表她去了。女儿回去是在婆家,又怎么可以代表她这当丈母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冬梅妈不想跟周家人有联系,也不在乎周家人会怎么看。更不在乎周秉义心中怎么想。但她不知道,她这么做却让周秉义成为了两头受气的夹心饼干。

都说结亲是一家,在那个特殊年代,周秉义和郝冬梅因为各种现实原因成为跨越阶层的夫妻 。这样的姻缘,注定会让两个家庭的父母都很难受。冬梅妈不愿意迁就,周志刚不愿意高攀。这一对亲家看似是至亲,实际上却很疏离。值得庆幸的是,周秉义和郝冬梅却没有因为父母的关系而闹矛盾。

周志刚葬礼上那个消失的花圈

在电视剧中,周志刚去世前特意开解周秉义,说冬梅妈和他是两个世界的人,不来往也好。要不然来了,坐时间长了没话说,时间短了他又没面子,与其这样,还不如不来往。

周秉义知道父亲是在安慰他,周志刚去世后,周秉义心中的怒火终于爆发,但他不能对准冬梅发火,毕竟在这件事上,冬梅一直都站在他这边。周秉义气冬梅妈,他恨自己无能,不能让冬梅妈屈尊来到光字片,以至于老父亲抱憾而死。

所以,在冬梅试探地说出让她妈过来时,周秉义毫不客气地拒绝:

没必要,天冷,你妈身体不好,这车又进不来。实事求是吧。

当时的周秉义已经做到副市长,他看事情的思维和深度远非常人能及。周楠不是周家的长孙,他依旧让孩子请假回来。冯华成一个已经离 婚的女婿,也被他郑重 邀请。可他却让周家长媳去上班。这件事怎么看都透着蹊跷。

周秉义心中憋着一口气,才会这么安排冬梅。多年来,他知道父亲的想法,却又干涉不了丈母娘,他恨自己无能。这些自卑和无力,一直被他隐藏得很好,直到父亲去世,埋藏多年的悲痛终于爆发。他看似温文儒雅地为冬梅着想,其实是他不想看到冬梅,因为看到冬梅,会让他想到父亲至死都未能完成的遗愿。

原著中,冬梅妈在周志刚去世后让女儿代她献一个花圈。

对于他的死,亲家母表达了一番说得过去的人之常情。她嘱咐女儿代自己献了一个花圈。

可是,直到周志刚下葬。那个花圈也没有送来。

亲家母金月姬说好的花圈,并没有送到场。

既然金月姬都说了让郝冬梅代她献花圈,为何却没有送到场?

是金月姬言而无信?还是郝冬梅不听命令?

我分析,不送花圈,是郝冬梅的意思。

金月姬二十年不跟周家有来往,冬梅不是不知道。母亲在公公去世后碍于面子让她送花圈,只是当时情景下一种人情世故的无奈。并非真心出于伤感。

虽然周家孩子出于良好的教养不会说什么,但他们心中会怎么想冬梅一清二楚。所以,不送花圈,也不必去做那些面子上的事情,就让两家父母的关系至于从前。

如果冬梅真听了母亲的话送去一个花圈,不但不能起到寄托哀思的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冬梅擅自做主不送了。人活着都不来往,人死了送去花圈只会惹得周家子女的不忿。

不来往,不计较。有些事已成定局,就让它止于此处吧。

冬梅在插队时,周秉义遇到问题总会来找她商量,而她也总是能给出合适的解决办法,这说明冬梅的见识和思维都不输周秉义。她到周家后,随心自然的活着,不做作,也不装。就像周志刚葬礼上那个消失的花圈一样,她没有听从母亲的话,是觉得 没必要惺惺作态

到后来,周秉义去世后,临死前交代她改嫁,她也答应了,她不愿意让爱人带着遗憾离开。她也想为自己的后半生好好活一次,既然秉义活着的时候她已经对得起她,那么她也没必要循规蹈矩在他死后跟普通人一样。

原著大结局中,周蓉在书中写的两段话诠释了冬梅和秉义的婚姻以及她的再嫁:

婚姻的关系,自然是由缘分在起作用的。所谓缘分,乃是由家庭的社会等级作为前提。超等级的缘分不具有普遍性,大抵是由特定年代或是郎才女貌所导演的,我哥哥和嫂子的婚姻便是如此……
对于人类,世上的好事,没事是多种多样的。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说,即使活上两百岁,也不可能遍享无遗。对于全世界的人类来说,美好的事却又少之又少,少到绝大多数人的一生与之无缘。所以,即使我们的一种幸福感只不过是因为曾有一位好嫂子,也应谢天谢地。如果我的嫂子某一天不再是我的嫂子,成了别人的妻子。我不但不会感到遗憾,反而会在内心里经常祝福她,好女人不可以长期寡居……

这两段话生动地解释了冬梅的两段婚姻。也揭开她在秉义去世后快速改嫁的真 相。

她就是她。她的想法和做事态度跟常人不同。在对待感情上她和周蓉有点类似,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无惧世人冷眼。

当初她无惧他人的看法,以副省长女儿的身份嫁给秉义。在秉义死后她又无惧世人的眼光,火速再嫁,这是她的随性,更是她的洒脱。

虽然世人都欣赏梁祝的故事,但谁又敢说,冬梅这样“不装”的随性活法,何尝不是对自己的另一种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