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初心”二字听起来稀松平常,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人能够坚持初心,朝着它坚定地走下去……

人们坚持不下来的理由五花八门,有人出于自身的硬件条件不够,而大多数人却都是因为利益关系。几十年之后,也许很少有人会记得,自己当初的初心究竟是什么?

然而现实当中,还是有人能够始终如一的坚持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如中国科学家李爱珍,始终坚持自己为国做贡献的初心,最终她也做到了。

然后备受争议的是,2007年李爱珍获得美国科学院院士身份,在此之前,李爱珍曾经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拒,听起来着实让人感到唏嘘!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人生道路曲折而漫长,相信最初每个人都拥有过初心,并为之付出过努力。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人的初心会随着外部的环境改变,甚至最终变成了唯利是图的人。

所以,像李爱珍这种能够始终坚持本心,并且能够一直朝着心中的方向走下的去的人,十分罕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她的坚持究竟有没有意义?

1989年,李爱珍所带领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分子束外延设备,引起了国内外的一片轰动。

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却是李爱珍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的成果。

身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南方女孩,李爱珍不仅要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科研工作,同时还要克服生活环境带来的不适。

当年的研发实验室在辽宁,为了不影响实验结果,李爱珍经常要顶着严寒去做实验,双手经常被冻得生疮,可她从未有过一句怨言。

2000年,李爱珍再创佳绩,她带领着科研团队,再次自主研制出了5到8微米波段的半导体量子级联激光器。

这项发明完成之后,中国在国际半导体上的地位,再次实现了阶级性的跨越,大大缩短了与美国之间的差距。

此时的李爱珍在中国科学界已经拥有了绝对地位,就连国际上对李爱珍的称赞也是滔滔不绝。

而一直对于人才十分爱惜的美国,曾经也向李爱珍抛出了橄榄枝,想要以高薪将李爱珍挖到美国,为美国的半导体事业再添砖加瓦。

可是,李爱珍直接拒绝了对方的请求,那些浮于表面的物质,从来都不是她所追求的目标。

她的心中只有报效祖国,哪怕祖国不给自己任何的好处,她也愿意为了祖国的科研事业发展而竭尽所能。

李爱珍的一生中,她在国际上发表过200多篇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报道,同时拥有20多个发明专利。然而即便如此,李爱珍却连续四次落选中科院院士!

那么,如此优秀的科学家,为何会连续四次落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当时我国的选拔制度不完善,想要成为中科院院士,不仅要为科研领域作出贡献,同时也要满足其他的一些硬性条件。

李爱珍对于半导体领域的贡献不可被否认,但由于她不满足硬性条件,所以才会多次申请被拒。

不过,社会舆论的导向却看不到这些真实原因,网友们纷纷指责国家不懂得珍惜人才!

2007年,李爱珍竟然获得了美国科学院院士的身份,彻底将舆论推向了高峰。网上关于“不惜才”的帖子越来越多,舆论也就随着风向愈演愈烈。

其实鲜为人知的是,中国的科学家被评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不只发生过一次。

像大家比较熟知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数学之父华罗庚,其实都有着美国科学院院士的身份。

可这并不代表着他们会为美国效力,也不代表他们不热爱自己的国家。

与之相反的是,李爱珍十分热爱自己的祖国,同时更热爱自己的科研工作.....

对于多次落选中科院院士的事情,李爱珍身边的朋友都感到十分可惜,因为在他们的心中,一直觉得以她的成就,完全担得起中科院院士的身份。

知道李爱珍落选之后,不少朋友都抢着要给李爱珍写推荐信,希望帮助李爱珍取得中科院院士的身份。

然而,李爱珍对于此事却不以为然,她认为中科院院士只不过是一个头衔,自己对于科研的感情,也并不是一个头衔可以去轻易判定的。

时间久了,她也逐渐地看淡了,与其关心外界的名利,倒不如静下心来专心搞自己的研究。

何为“初心不改”?

作为我国半导体领域开创的功勋之一,李爱珍的名字并不被大多数人熟知,可即便如此,她依然将生命沉浸在半导体领域,从未有过怨言......

1936年,李爱珍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母对于她的教育十分重视,也正是在如此浓厚以及开明的学习环境中,李爱珍才有了开阔眼界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别的孩子还在玩闹之时,李爱珍却已经养成了看书的爱好。而她的学习成绩也一直都是名列前茅。

1954年,18岁的李爱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复旦大学化学系,从踏入化学领域的那一刻起,她就立誓一定要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不辜负祖国对自己的培养。

当时,我国在化学领域的成就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直接导致了中国的工业水平与西方国家相差甚大。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整体还是处于摸索阶段,对未来的发展也是毫无头绪可言。

此时的李爱珍看到了祖国的窘境,于是她开始拼命的学习,认真做好每一次科学实验。

很快,李爱珍的名号就在化学系传开,人人都知道她是一个“学习狂魔”。

殊不知,此时的李爱珍心中早已埋下了一颗报效国家的种子!

20世纪40年代,正是美国科技称霸全球的重要时期,相比于其他国家,美国在科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的确难以望其项背。

然而,美国的技术再怎么成熟先进,也不愿意向其他国家传授一点经验。

除此之外,美国还将所有的关键技术垄断,尤其对中国进行了技术封锁,导致我国在半导体领域的研究举步维艰。

尤其是关于半导体领域的技术,中国由于没有专业设备的支撑,想要在半导体领域取得进步,简直是举步维艰。

为了研发设备,中国科学家无数次的尝试都以失败而告终,他们的自信心也逐渐被消耗。

李爱珍也参与过“分子束外延设备”的研发工作,由于亲身经历过研发工作,她明白这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倘若自己能够为之贡献一份力量,也算是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

因此,几乎当所有人都放弃的时候,李爱珍心中却始终认为,只要不放弃就可以迎来新的转机。

1980年,44岁的李爱珍被国家派遣到美国学习,来到美国后,她亲身感受到了美国与国内科研技术的差异。

为了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李爱珍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泡在实验室里,心中始终坚持着18岁时的梦想。

学习对于许多人而言是枯燥乏味的,更别说整天都在实验室里搞科研了,然而这样的生活,李爱珍却坚持了8年。

整整8年代的时间里,李爱珍几乎没有一天不沉浸在科研工作当中,拼命地学习先进的科研技术,然后反复地进行科研实验。

此时的李爱珍在科研界已经有所成就,她所发表的科研论文,更是得到了国内外科研专家们的称赞和认可。

为了尽快研制出属于我国自己的分子束外延设备,李爱珍一天有18到20个小时的时间都待在实验室里做科研,科研工作进行到最关键的时期,李爱珍甚至经常直接睡在实验室中。

提起李爱珍,无论是她的同事还是学生,无一不竖起大拇指。

在身边人的眼中,李爱珍就是一个兢兢业业的科研工作者,为了科研她可以放弃自己的一切。

殊不知,支撑李爱珍走下去的力量,正是那颗炙热的报国心!

“科研对于我而言,从来不是一份只为上下班打卡,然后每月领取薪水的职业!”

这是李爱珍对科研工作的理解,也是对其职业的一种诠释,自始至终,李爱珍一直都在追求着更有价值的东西。

殊不知,自从18岁少女跨进高等学府的那一刻起,她的初心始终未改过......

科研事业需要“后继有人”

四次落选中科院院士对李爱珍来说,这并不能阻止她爱国家、爱科研。

不得不承认,当时选拔制度的确不完善。不过,年事已高的李爱珍却认为,自己应该将更多的机会留给年轻人,毕竟国家的科研事业需要有人去继承。

2005年,中国工程院鼓励李爱珍再次参加院士选拔,李爱珍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她大方地表示:“我愿意将机会让给年轻人,给国家的科研事业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

如今的李爱珍,早已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没有辜负自己年轻时的理想,这些东西远比那一个院士头衔要珍贵的多,是多少金钱也换不来的荣誉。

退居二线之后,李爱珍依旧选择坚守在岗位上,不过她的工作重心也由做实验,转变为培养人才的老师。

为了能够培养出为国效力的人才,李爱珍总会反复向后辈人才分享自己的经验以及知识积累,一旦遇到学生请教,李爱珍也总是坚持把问题讲透彻为止。

经常有学生表示,李爱珍老师平时都是一副和蔼可亲的面孔,不过一提到科研上面,她的表情立刻就会变得认真严肃。她经常一天都待在实验室里,除了上课几乎都在做实验。

李爱珍落选中科院院士的确是一大憾事,不过在她的一生当中,无数的闪光点早已经取代了那个虚衔。

单凭她的心中满怀祖国,心中始终坚定着的报国大志,她就足以担得其独一无二的院士身份。

如今,李爱珍放下一些的荣耀,继续为祖国培养着人才。

她知道,自己年事已高,然而祖国的科研事业却需要后继有人,有年轻的科研力量加入,祖国的科研事业才能够生生不息。

李爱珍的精神境界,早已经超乎了常人......

其实,科学界有很多功成名就的科研工作者,可为何李爱珍在人们心中有着如此特殊的地位?

对于李爱珍来说,她的科研成就只是她被人赞扬的原因之一,人们最钦佩的,还是她那颗不图回报、不求名利的报国之心。这种精神境界是许多科研工作者做不到的。

近些年来,在美国重利诱惑之下,不少科研人才背弃祖国,背叛信仰加入外国国籍,而这一切的背后其实无非就是“利益”二字。

国外花重金将我国的人才挖过去,其实更多的是为了遏制我们科技力量的发展,这种因素要远超于他们真的看重人才本身的价值。然而许多人却看不清事情的本质,被名利冲昏了头脑,做出了不正确的选择。

倘若没有了强大的祖国在身后保护我们,那么不管我们走到哪里,注定会被看不起!

因此,相比于一个让人发光的机会,其实“千里马”最需要的不是伯乐,而是学会怎样让自己成为“千里马”。

真正的人才从来不畏惧时间的考验,就像李爱珍那样,孜孜不倦为国家奉献着生命,只为了追求内心的问心无愧。

然而相比于结果,李爱珍的人生中已经留下了极多的闪光点,难道不比一个虚名重要吗?

人生短短几十年,光阴如同白驹过隙从指尖的缝隙中溜走。

纵观人的一生,为生活为名利而奔波着,忙碌了大半辈子还没有享受到几天的生活,却不得不接受自己已经年老的事实。

年轻时曾经拥有过的那些理想,有些人选择忘记,有些人选择深埋于心,已经失去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所以,人生究竟是为别人而活的重要,还是选择为自己而活,为理想而活的潇洒呢?

也许听完李爱珍的故事之后,你的心中会有所感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