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提出新构想:把俄罗斯留给欧盟对付,美国专心对抗中国。G7峰会开成“反华峰会”,中西方对立格局已经确立。澳大利亚态度再变,阿尔巴尼斯对中国开出“访华条件”。美国能成功从欧洲抽身吗?澳大利亚又开出了什么条件?

美国还需要欧洲吗?

在今年四月份法国总统马克龙结束对中国的访问之后,他有关“欧洲不应该被卷入不属于自己的冲突”以及“欧洲不能成为美国附庸”的论调在西方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使马克龙成为萨科齐结束戴高乐主义后,首位在法国复兴戴高乐主义的总统,同时也标志着欧盟战略自主开始从“幕后”走向“台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让外界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一片“北约团结”的宣传背后,首次看到了北约内部的巨大裂痕。欧洲虽然有坚定亲美的声音,但也有一部分领导人支持马克龙,愿意接受欧洲战略自主的结果。而随着俄乌冲突的拖延,承担主要压力的欧洲各国会出现更多社会矛盾,支持欧洲战略自主的国家也会不断增加。

这在美国引起了广泛担忧,曾经动辄以撤军威胁欧洲,要求欧洲为美国在欧驻军“买单”的美国,一下子“软弱”了下来,一时间,反对、围攻马克龙的声音层出不穷。

当时间进入五月份,舆论温度渐渐降低,我们也可以关注这场闹剧背后的一些问题——美国真的还需要欧洲吗?为什么美国一边用撤军威胁欧洲,一边又不愿意放弃对欧洲的“安全承诺”?撤离欧洲的军事存在究竟给美国带来了什么好处?

《外交事务》杂志5月22日的一篇评论文章,就给出了一部分答案。

在文中明确指出,放弃欧洲军事存在会导致美国全球战略失败的担忧是多余的。这种美国只要驻扎欧洲,就能无限期威慑俄罗斯与中国的观点,对美国的能力看法过于乐观,同时对欧洲独立发展的能力过于悲观。

其认为,美国完全可以削减自身在欧洲的军事部署,把大部分安全责任交还给欧洲人自己,让欧洲去实现自己的“战略自主”,使美国转变成一个“支持角色”,这样大西洋两岸都会受益,美欧双方可以借此构筑“更平衡和可持续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

而继续维持在欧洲的军事存在,可能不断恶化现状,使欧洲自身的防御能力受到以制,从而对美国提出更多要求,导致美国深陷其中。

文中还例举数据,表明欧盟的GDP是俄罗斯的9倍,人口是俄罗斯的3倍,军费开支是俄罗斯的4倍,欧盟有拥核国家,有自己的战略体系,完全可以独立应对俄罗斯。

同时,美国也可以完成更加重要的战略转向,让美国的战略重心转向亚洲来专心对付中国。与此同时,还能够缓解美国自视为“欧洲保护者”而滋生的傲慢自大,获取战略自主的欧洲会有更大的话语权,在类伊拉克战争这样的问题上劝说美国不要犯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种构想之下,美国可以建立一个新的全球秩序,把自己的战略重心完全放到亚洲,对崛起的中国实现全方面合围。而后由欧洲出面遏制俄罗斯,以美欧同盟来形成全球霸权。如此既迎合了欧洲战略自主的思想,又符合美国的长期利益。

甚至在美国政界高层中,当前都已经有对这种观点的赞同声音。

俄罗斯留给欧盟,美国专心对付中国?

担任美国国防部副助理部长的柯伯吉与共和党参议员霍利的国安顾问韦勒兹-葛林,日前就在美国媒体《华盛顿邮报》刊文宣称,美国政府若想避免与中国一战,就必须认清“援助台湾”的优先性应当高于乌克兰。

在文中,二人指出,当前台当局对美国来说,比泽连斯基更加重要,美国应当集中资源,把主要力量集中在中国周边。因为中国的崛起可能“削弱美国的发展繁荣”,并“干涉美国国民的生活”,对美国人的日常造成“可怕的影响”。

这两名作者天真地认为,只要让台当局和驻扎在亚洲各地的美军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使美军在明面上有“打败中国”的力量,美国就可以恢复对中国的威慑力。而援助乌克兰对这一“威慑”的形成造成了重大影响,美国应该在乌克兰放手,把欧洲问题留给欧洲人解决,给美国自己的战略留下空间。

文中引用的观点虽然荒诞虚假,但是本质思想和《外交事务》的文章一样,都是主张顺应欧洲战略自主,减少美国在欧洲的军事部署和投入,从而集中最大力量应对中国。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让美国减少了投入,又保证了西方霸权体系的维持,只不过在现实中,这样的理论根本不可能得到实现。

首先,在美欧联盟分别针对中俄、维持霸权体系的理论中,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点——欧盟与美国并不是铁板一块。

很多西方分析者都有意无意的忽略了美欧之间的博弈,忽略了当年美国从马歇尔计划开始布局的对欧控制意义何在。

欧洲确实在冷战结束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利用美国在欧洲的军事部署来削弱自身的国防开支,着力经济发展,但美国在欧洲建立起的控制力量,使这些发展成果可以为美国所用。

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今年一月份开始正式实施的贸易保护政策,通过贸易补贴对欧洲的产业转移,直接将欧盟多年以来发展的绿色电能产业直接转移至美国,而欧洲方面则因为长期受到美国控制,内部对美国的贸易战问题争议不断,迄今未能拿出一套对应的解决方案。

这种控制让美国收益颇丰,所以美国真正的决策层恐怕很难接受放弃欧洲,全力应对中国的战略转变。美国不断促使俄乌冲突升级的根本目的就是削弱欧洲与俄罗斯,加强自身对欧洲的控制,以重构欧洲安全局势的方式,确立美国在欧洲的绝对领导权,现在让美国半途而废,集中力量对付不确定性更大的中国,显然不符合美国利益。

美国政客们则忽略了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即美国在欧洲与在中国周边的军事部署,一直以来都没有太大的重合。

欧洲有较强的空军,同时也有足以应对俄罗斯的海军,还有自己的核力量。美国在欧洲部署得最多的,是自身的陆军与装甲力量,这是欧洲平原作战所欠缺的关键力量。在海空方面,欧洲对美国的依赖并不算深。

而美国在中国周边部署的,则主要是空中与海上力量,这是中国周边的地缘环境所决定的,美国在中国周边的博弈环境主要都是海洋与岛屿,在这样的区域部署装甲力量显然意义不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美国在中国周边也没有拥核盟友,美国自身的战略核力量在该地区的部署也相当重要。

这就决定了在美军规模一定的情况下,美国确实有兼顾欧洲与东亚的能力,美国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战略部署微调来优化两个区域的力量对比,完全没有必要做彻底的战略转向。

所以对美国来说,完全放弃欧洲,把重心放在东亚,并不是一个高明的战略。

最后,我们必须要明白的是,美国近年以来,在中国周边逐渐乏力的根本原因,并不是美国过于关注其他区域,而是中国的海空力量发展迅速,美国自身的海军与空军逐渐难以在中国周边彻底遏制中国,即便把欧洲的装甲部队调来,亚洲也不会改变当前的局面。不论美国如何,中国始终都有信心捍卫自身领土主权完整,阻挡外部力量对自身的侵略与挑衅。

G7峰会反华情绪强烈,中西对立格局确立

虽然在针对中国的军事部署上,美国内部还有很多争议,但有一点现在已经成为了公认的事实——在七国集团峰会结束后,中西方已经进入了完全对立的状态。

在这场日本广岛举办的七国集团峰会上,中国成为了西方国家集体批判的对象,七国集团不但采纳了联合打击“经济胁迫”的新倡议,发动新一轮对中国的经济攻势;还特别在联合公报中强势干涉中国内政,大肆讨论对华“去风险化”。其试图在经贸上孤立中国,在政治上围堵中国的意图已经昭然若揭。

虽然七国集团在会议上强调想和中国建立稳定关系,不会对华“脱钩”;但实际上,西方对中国的“技术脱钩”已经成为定局,七国集团已经正式成为反华的“先锋集团”。美国成功将一切与国家安全挂钩的外交思路施加给整个七国集团,将“部分脱钩”重新命名为“去风险化”后,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由此,后冷战时期的和平红利完全耗尽,中西对立格局被进一步确认,世界进入新地缘政治时期。

此后,在西方打压中国的全新体系之下,中国的产业升级会面临更大的阻力,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也可能受到新的挑战,以往外交场上争吵、贸易往来繁荣的局面很可能会被打断,中西方很可能因此逐步接近冷战时美苏的状态。

这对全球来说,都是极为危险的发展方向。中国必须要对此有所警惕。在西方愈发收紧的包围圈中,中国不能坐以待毙,而是要进一步推动自身的全球战略,形成中国的全球合作与供应链体系,确保全球市场活力与多边主义发展,避免世界重回单边主义的时代。

对中国态度阴晴不定,澳大利亚得寸进尺

除了确立中西方之间的对立格局之外,这场七国集团峰会还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今年年初起,一直与中国关系缓和顺畅的澳大利亚,出现了新的变故。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21日在日本接受采访时就对外表示,他支持七国集团有关的国际关系公报,这其中就包括对中国经济交往“去风险化”等部分脱钩措施。

此外他还表示,他目前已经收到了访问中国的正式邀请,并对中国相关的互动表示“热烈欢迎”,但由于两国之间持续的贸易障碍,他还没有正式接受这一邀请,他认为取消中澳贸易的所有障碍是他访华的重要条件。

阿尔巴尼斯所指的所谓“贸易障碍”是中澳之间仍旧存在的一些进出口限制。在5月18日,中澳两国恢复了进口澳大利亚原木的协议,但针对澳大利亚葡萄酒、龙虾、棉花等产品的贸易限制仍未得到解决。

这种对中国的公开要求,显然已经超出了,两国关系缓和进程中的相互诚意原则,两国之间的关系恢复应当是双向的,阿尔巴尼斯出访与澳大利亚贸易解禁本来应该是同步进行的,只需要按照两国的正常议程安排,最终中澳之间会自然而然的回到此前的友好贸易关系。

这一点中澳的缓和历史已经能够作证。从中澳两国今年年初关系逐步恢复起,中国已经解除了多项贸易限制,并与澳大利亚达成了一系列外交出访共识,澳大利亚贸易部长法雷尔在本月初受邀访华,中国外交部长则将于七月回访。

现在,澳大利亚在这种顺畅的外交议程中横插一脚,对阿尔巴尼斯访问提出前置条件,颇有些当年莫里森政府刁难中国的意味,这很显然是不利于中澳两国关系缓和的。

造成阿尔巴尼斯做出这种表态的原因,很可能是来自国内的施压,21日当天,澳大利亚自由党外交事务发言人西蒙·伯明翰在接受澳大利亚广播公司采访时,就敦促阿尔巴尼斯,在前往中国之前,确认中国对澳洲的贸易制裁被取消。

但作为一个总统,阿尔巴尼斯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力,基于自己国家的利益思考。如果阿尔巴尼斯执意要迎合七国集团,破坏中澳今年的外交成果,那么最终,澳大利亚必将因为得寸进尺,迎来新一轮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