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就不难发现,在过去延续上百年的中原王朝当中,总是有那么几个边境上的心腹大患,例如汉朝与匈奴,宋朝与金辽,明朝和女真蒙古,相比之下,唐朝繁荣强大,而它的对手,便是位于高原上的吐蕃政权。

吐蕃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的政权,而古汉文史籍认为,吐蕃的先民应该是古羌人西迁而形成,但是也有考古学家考证,青藏高原上自古就有人类居住,但是到了633年,吐蕃的赞普(既有权势君主,吐蕃国王专称)松赞干布,先后平息叛乱,统一了高原,从而建立了正式建立了吐蕃王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刚刚成立的唐朝也在唐高祖唐太宗的带领下走向了扩张之路,从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开始,一直到唐朝灭亡(907年)结束,两个政权之间接近三百年的战争,也就陆陆续续地展开了。

唐朝和吐蕃时战时和,或有胜败,这要取决于自身的情况,而他们争夺的地盘,包括西域和青海地区,在唐太宗到武则天时期,唐王朝专注于东北用兵,从而处在防御状态,但是保住了对西域的掌控,而到了唐玄宗时期,开元盛世下国力进一步强大,发动哥舒翰崔希逸等大将进攻,深入青海,大破吐蕃军,并且将分界线推进到了青海湖以及黄河河曲一线。

遗憾的是,随着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紧急征召西域边军回国救援,吐蕃趁乱控制了陇右十八州和安息四镇,唐朝失去了对西域的掌控,甚至连都城长安也被攻克,不过吐蕃因为连年征战,国力大损,之后爆发内战,国王被杀,在唐王朝联合回鹘大食等国家的进攻下逐渐走入了衰落,王朝瓦解成了各个部落,一直到元朝忽必烈时期才统一。

除去和北边的邻居做斗争之外,吐蕃和南边的印度,也有过几次军事上的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44年,吐蕃荡平了青藏高原西北的象熊,并且迫使泥婆罗成为国家的藩属,势力范围从此和天竺接壤。

由于中天竺国王阿罗那顺截杀唐朝使节,王玄策向吐蕃以及藩属尼泊尔借兵,此时唐吐两国正处在蜜月期,最终吐蕃派出了上万军队,轻松击溃了中天竺部队,王玄策带着包括阿罗那顺以及王子王妃在内的俘虏回到长安复命,而吐蕃趁机占领了天竺北部的谛尔湖地区。

根据吐蕃当地的史料记载,在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在位(755-797年)在位期间,吐蕃再次前往天竺境内的摩揭陀国,索取放在此国佛塔内的如来舍利,吐蕃的军队渡过了恒河,摩揭陀人纷纷逃到了东天竺,吐蕃骑兵在礼拜金刚座菩提树之后,取出舍利,在恒河北岸立下铁柱,随后扬长而去。让人感到好奇的是,这次作战的目的,依然还是宗教性质处于上风,吐蕃对于天竺的领土欲望并不强烈,相比较于唐朝更是小打小闹,它花费200年死磕唐朝,为何却不愿意去攻打武力弱小的印度?

说到底,和地形气候都有着很深刻的关系,早在唐攻天竺之战当中,吐蕃一度占领了中天竺国的领土,然而居住在气候寒冷干燥高原上的吐蕃人,因为对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十分不适应,最终被迫引军北归,而多年以后,草原上的蒙古人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成吉思汗同样也没将次大陆作为讨伐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北方青海地区的土更加适合吐蕃居住和发展,吐蕃还有一层目的,就是控制西域的通商要道河西走廊,从而垄断贸易,因此它在兼并吐谷浑之后,不可避免的和唐朝发生了战争。彼此双方又先后对周边展开了外交攻势,并且运筹帷幄,先后运用了长驱直入,直捣腹心,诱敌深入等精彩战法,成为了战争历史上一场精彩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