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网络图│郑州航空港区蒋卫国图│新疆伊犁贾雨枫


文/吴栋元
已是十多年前的事儿了。
那年寒假前的一天上午,邮局的同志打来电话告诉我,有快递已到邮局,请及时领取。疑惑中匆忙赶过去,原来是一个用胶带裹得结结实实的纸箱子,足有十来斤重。
仔细看那邮寄人的信息:新疆克拉玛依,刘畅。哦,原来是他!我的疑惑稍稍明朗。
匆匆地赶回来,急急剪开包装,打开纸箱,一袋袋一盒盒一罐罐的干果呈现在眼前:葡萄干、红枣、核桃、杏干、枸杞、无花果干、乌梅干,还有后来才知道名字从来没有见过更没有吃过的巴旦木等。
箱子里面还有一个印有克拉玛依油田字样的信封,打开信纸,几行熟悉干练的字体呈现在眼前:吴老师,您好!不知道整天在忙些什么,好长时间又没联系了,很是想念。随便给您寄点儿新疆这边的干果,很好吃的,表达俺的歉意,请笑纳。代我向魏老师、小师妹和其他老师问好!有空儿回老家时再去看你们,也盼着你们假期来新疆这个好地方走走转转,我这里一切还好,请老师放心!
依然是他的风格,话语不多,直抵内心。不由自主地,眼眶竟有些湿润,朦朦胧胧中,我的思绪又回到了我们之间曾经的一幕一幕……
刘畅是我为师生涯第六个年头的学生。那时,我刚来到这所新建的学校,担任初一①班的班主任。
刘畅是在当年秋期开学的一个月后,经我的同事刘兄(可能是他本家叔吧)介绍,才从外校转到我班来的。现在想来,那真是一场美丽的缘份。初见他时,印象一般,个子不高,有点黑,很瘦,似乎营养不良,小眼晴,但很有神。
据刘兄讲,刘畅因家庭原因,已辍学一年多,在家整天放羊割草喂牛,父母看孩子太吃苦受累,实在不忍,又凑了些学费,托他帮忙,想让孩子重新上学读书。
简单与刘畅聊了聊,知道些他的家庭情况:生活在偏僻的小山村,父母身体不大好,兄妹几个,负担重,家里有点穷;叮嘱了些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纪律安全生活学习诸方面的。他也表达了自己的意愿:遵守纪律、团结同学、认真学习,决不给班级添乱。
班里学生太多,实在没有别的位置,就把他安排在了靠后窗的座位,我们的师生关系就此确立。
一切都很安稳,刘畅也是。虽坐在后排,他从没有被后面同学的偶尔骚动所波及,安静地坐在那里,安静地做自已该做的事。
有时候,他还把一些表现过分同学的不良行径及时叫停,甚至还化解了一场两位大个子同学之间几乎一触即发的矛盾冲突。新学期的中考,他取得了班级第二阶段第六名的好成绩,让人刮目相看,尤其是我,已开始暗暗佩服这个沉稳干练的小小少年。
期中考试总结会上,我特别表扬了他,要全体同学向他学习,并决定让他当负责班级纪律的副班长,同学们以热烈掌声爽快地通过了这个决定,他似乎要说些什么,但终于没有说,只是用坚定的目光看了看我,点了一下头。
按照惯例,中考后要重新排座位,无论是按个子高低、学习成绩,还是按平时的综合表现,刘畅都可以毫无争议地任意挑选前三排的VIP位置。
当我让他挑选时,他却说:还坐老地方,自己视力好,这儿光线也亮堂;还可以关注全班同学的情况,维持好班级纪律。看着他坚定的眼神,我突然有些失落,忽而又暗暗折服,就没有再强求,点头应允了。
建立一个良好的集体,需要管理者的用心用情、示范引领、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我倾心打造的班级管理小团队就是这样,我必定是全力投入的,那位女班长,她有着极强的责任意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再加上刘畅敢于担当、以身作则的榜样引领,其他成员的各司其职、团结协作,班级的班风正、学风浓,各项工作稳步向好发展。
就这样,我们的班集体顺利涉过了初一的过渡期、初二的动荡期,进入初三毕业季的最后冲刺阶段。
在准备中招报考的关键时候,意外出现了。因为刘畅曾休学一年,不是应届生,按照当时规定,非应届生不能报考重点高中。
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刘畅时,他愣了好一会儿,默默地问我,那咋办呢?我只是安慰他几句,告诉他回去和家人商量一下,看能否托关系想办法解决此事。
过完星期该返校的那天下午,刘畅没来,到晚自习上课时,还没见到他的影子,急忙向邻班他的同村同学打听,那位同学说,他好像是报不了考,不上学了。
我的心猛地一颤,从未有过的自责失落遗憾难过等情绪一涌而来.
当晚,我找到老校长,把刘畅的情况详细做了介绍,希望他能想办法解决此事。老校长答应说试试看吧。
第二天上午,老校长、教导处刘主任和我一起,来到县城,找到局里负责学籍的同志,介绍了刘畅同学的这一特殊情况。
那位戴眼镜的女士真是一位好同志,她也觉得这样断送一个孩子的大好前程太不应该,提出了一个弥补的办法:给刘畅补办个休学证明,学籍还可以使用,仍按应届生报考。得到这个消息,我如释重负,如获至宝。
当天下午,我立刻邀上梁老师(他的舅家和刘畅同村,路熟)一起,骑着自行车,来到二十里开外的刘畅家。
我们的到来让他和他的父母既意外又惊喜,当我把好消息告诉给他们时,刘畅的眼睛有点湿润,默默地望着我,轻轻点了点头,随后赶忙收拾好学习用品,和我们一起回到了学校。
终于云开雾散,一切晴好如初。刘畅如愿填报上了自己的唯一志愿——方城一高。一切也在意料之中,当年的中招考试,刘畅以全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顺利考入这一所县城最高学府。
刘畅上高中的三年,我们鲜有往来。好像是要办理团关系,他回过学校一次,他给我讲了在那里的一些情况:老师待他很好,依然让他当班长,还给他找了个勤工俭学的岗位;学习生活比初中紧张多了,成绩还行,一直在班级前五、阶段前五十名之内。我也曾暗地里托一高的同学关照他一下,估计也没起上作用。
带学生去一高考试的那一次,竟遇到了刘畅,他衣着有些寒酸,依然有点瘦弱,不那么黑了,个子也长高了些,眼晴更坚定有神。见到我时,他好像遇见了多年未见的亲人好友,急忙跑到我身边来,我们又聊了一大会儿。
临走时,我把口袋里的几十块钱递给他,让他买些学习生活用品,他坚决不要,我用命令的语气硬是把钱塞进他的口袋里,他才没再抗争。
三年时光,转瞬即逝。一切仍在预期之中,高考之后,我很快得到了刘畅考上大学的消息,那是一所排在石油类大学前列的老牌重点院校。
在后来的书信中,刘畅给我谈了很多很多:谈到了他高中三年因家庭变故给他带来的影响,为了生活,父母虽身体不好,还得外出打工,只有微薄的收入。他不敢过星期天、节假日,空落落的家让他的心无处安放,只好经常呆在学校,呆在图书馆,他甚至有过扛不住的时候……
他说他不愿给任何人提起这些,包括家人亲戚同学和老师,他说他在考验自己的忍耐力……他说高考期间他心理出现些波动,发挥失常,报考这所学校并非心之所愿,只是觉得将来这行业收入会高些……
后来,我也三百、五百的给他寄了几次生活费,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召唤,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一种无法释怀的情感驱使,不是怜悯,更不是施舍,因为我知道,刘畅绝不需要这些。
大学毕业前夕,刘畅又来信了,他谈了自己今后的一些打算:不准备考研,他要尽快参加工作,缓解家庭的困难,减轻父母的负担;他说他准备到艰苦的地方工作,去磨砺自己,而不会去繁华的都市,他不愿迷失自己。
一年后的十月份,他再次来信说,他已经到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工作了,环境虽然艰苦,但工资待遇不错。同时他还寄来了两千块钱,说这是偿还老师的钱,并感谢我这么多年来对他的牵挂和厚爱,感恩与我的这场永也无法割舍的师生之缘……两个月后,他又寄来了这箱沉甸甸的干果。
如今回想起来,那干果依然酸酸甜甜,香脆爽口,味道独特,且极有营养。我现在爱吃干果的嗜好,大概就是从那时候的甜蜜诱惑开始的。
这些年来,我们的生活早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刘畅家也步入了小康生活,他的父母已无需奔波辛劳,便可在家中安享晚年了。我们之间也不再以书信往来,电话、微信或视频等方式,让我们的交流更加便利。
十多年来,他一直忠诚地坚守在自己最初选择的工作单位,良好的个人素养、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敬业的工作态度,让他肩负的责任越来越重,他现在已是单位里的总工程师,成了一名不可多得的技术型管理型人才。
生命真是一场奇妙的缘。一个人一生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他的幸运;一位老师一生遇到一个或几个优秀学生,也一定是老师的福报。
我与刘畅之间,就是这样的一种彼此成全,我给予他的帮助其实不多,那完全是一种不能推卸更无法漠视的责任,而从他身上,我也收获了很多值得一生拥有的宝贵能量:坚定、达观、正气、勇毅、感恩、责任……
路漫漫而修远。在以后的为人师者的道路上,我依然会用心用爱用情,教好书,育好人,不忘初心使命,笃定责任担当。
我也期望会有更多美丽的缘分,使我们之间曾经的相遇,成为彼此的幸运。并且在若干年后,也有着同样甘醇馨香的回味,在口中,在心中,就像那无法忘却的,好吃又有营养的,来自新疆的干果!
*作者︱吴栋元:方城县清河镇第三初级中学校长。微信公众号「青眼有加id:qyyjtcq」专栏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