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领导班子陆续进行了换届,不少党员、干部走上了新的领导岗位。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叮嘱树牢正确政绩观,“不要有大干快上的冲动,也就是不能不按规律办事,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要把这种浮躁心理、急躁心态都压下来,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搞现代化建设。”

作为党员干部,本来就是先进性代表,就应该具有一定的站位,有一定的战略眼光,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应该高瞻远瞩,能够从大局出发,能够从广大群众的利益出发。尤其是领导干部,想要通过自己的实力和能力来取得应有的政绩,固然是好事,毕竟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过于急功近利,过于心浮气躁,做不出成绩不说,还容易出问题。

一些干部为了个人的一时政绩,为了捞取“显绩”而不顾后果,大上快上一些项目,结果表面上确实有了很多新变化、新气象,但时间久了,才发现很多项目都是劳民伤财,费力不讨好。而这时,一些领导干部早就已经因为曾经的“战绩”而升迁,或者已经“拍屁股走人”,要想追究其责任,恐怕已经是一种不可能。当然,在作风建设日趋发力的当下,很多人也因为搞虚假政绩,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而受到处理,不管是退居二线的,不管是调动岗位的,或者是退休数年后,依然会因各种问题而受到问责和处理。

事实上,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心浮气躁是永远干了不大事业的。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要想让领导认可,要想让后人记得,甚至要想流芳百世,唯有多做“潜功”“潜绩”,多做些为子孙后代造福的事业。不能只为了个人的眼前利益而不顾他人感受,不顾是否会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或者环境资源的破坏。要想获利货真价实的评价和政绩,就是要静下心、沉下气,多做些为群众谋福利的事项,多做些为子孙后代增光添彩的事业,唯有如此,才能被世人所铭记。(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