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网上有这样一段视频非常火,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和讨论。

视频的大概内容是这样: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国金中心的大厅里,一位穿着体面,气度不凡的白领女子,戴着耳机边走路边打电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近她,你会听到她用流利的语言,讨论着一些“外币兑换”“资金管理”等相关的金融知识。

刚点开这个视频,我以为这就是一个在职场打拼的精英女性,为了不浪费时间,上班路上都在处理工作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后面才知道:

这位“职场白领”,其实是一个精神病人。她已经连续4年,坚持每个工作日,都会按时乘坐地铁到国金中心的大厅打卡,每天都是像视频中那样,戴着耳机对着空气自言自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实话,看到这个视频,非常惊讶。

一个年轻女性因为遭遇变故导致精神出问题这很常见,但是生病后能够连续4年到同一个地点打卡,风雨无阻,这样的毅力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我去翻查了一下她的相关情况,才知道国金中心的员工,几乎都知道有这样的一位女士:

她以前是某公司的主管,被裁员了,然后每天都来,就是过不去这个坎,其实她的存款不会少,我有个同事之前就是某市场部经理,干6年基本上都是普通人一辈子赚的钱
非常有能力,有素养的一个人,家庭好,父母都是高知,她每天都会准时来,从不说怨气话,都是行业术语,很有专业性,只是内心走不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评论可以看到,她以前确实是行业内的高管,能力也非常出众,但是因为一些原因被公司裁员,自那以后,她就把自己禁锢在了那个心魔中。

有同在那一片上班的人说:

每天上班坐14号线都能准时看到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次我去国金吃饭,晚上6点了路过这栋楼的时候,她还在大堂里慷慨激昂,唉,挺可怜的其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人把她照顾得很好,穿戴整齐又漂亮,大厦管理层也善待她,就唯独她自己没有放过自己……
也不傻,就是自己走不出来……
她讲金融课,从保安到前台都包容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活中,因为工作失意的人很多,被裁员的人也很多。

但对于这样一位,努力做到了业务主管的岗位,最后却被裁员,因为一时接受不了这样的打击,精神出现异常的女生而言,确实太残酷了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许是她觉得自己没有被公司裁员,按照自己既定的工作模式,按时上下班,按时开会,坚持学习行业内最新的知识。

每天穿着得体的职业风的衣服,哪怕只是在单位大厅里对着空气自言自语,对她来说都是满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管别人怎么议论她,也不管别人异样的目光,自顾自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

也许她就如我们看到的那样,从容淡定,积极乐观,只是方式过于偏激。

毕竟以她的能力,就算被裁员,从头再来,也是完全可以再次达到之前的水平。

生活中这样的案例从来不在少数,就在前段时间,四川一位女生,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

于是父母就打着为她好的旗号,强制她在家准备考公。

众所周知,现在考研考公的人有多卷,分数线也一年比一年高,女孩在家待了5年,也连续考了5年,还是没能如愿上岸。

在第五次上岸失败后,她由于受不了打击,也许也是受不了天天在家备考的生活,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在她第四次上岸失败后,就已经开始行为异常了,经常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有时候甚至扬言自己是局长。

她经常在病房的走廊里对着空气想象自己是局长的样子,对着空气对着墙壁自言自语。

原来,有一些打击,会让人彻底陷入自己编织的牢笼里,里面的人出不来,外面的人进不去。

原来,执念会让人脑袋里紧绷的弦,随时随地都可能会断掉。

在这个新闻下看过这样一条评论:

“会不会这栋楼,只有她才是最快乐的那一个”
“至少她是纯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正常人竟然会羡慕起一个精神异常的人。

更可怕的是,这条评论是高赞评论,我读完评论的第一感觉,甚至觉得他讲的很合理。

到底是怎样的生活压力,才会让人羡慕起精神病人的生活。

之前还看到过这样一个视频,里面记录的是精神病院病人的一天生活流程和内容。

配的文案是:“这不就是我向往的生活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的是细思极恐,如果大家都开始羡慕精神病人的生活,那是不是真的反映出很多人已经快受不了了?

02

不知道从什么开始,生活中到处被内卷充斥着。

尤其是在经历过3年的疫情以后,生活变得更加不易,无数人都经历了如国金女高管同样的事情。

比如:38岁的前《南方周末》记者陈涛,四川大学哲学系硕士毕业,也是高知分子了。

他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则视频:

他自述自己之前干过互联网公关等工作,目前已经失业半年,现在接受任何岗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的高学历毕业的记者,如今却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如今他为了生活,在送外卖,最艰难的时候一周的生活费只有一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不懂,到底自己哪一步走错了,以至于半年都找不到一份工作哪怕自己的要求已经那么低了,投出去的简历还是石沉大海。

最后他忍不住自嘲道:“年龄过了35岁以后,确实是无人问津啊。”

后来,他看到自己老家青城山在招出家道士,想到自己学的也是哲学,多少也沾点边,于是点进去看了看。

等他点进去一看,才知道人家招道士也不要35岁以上的。

最后迫于生存的压力,只能去送外卖。一边送外卖一边还在分享自己闲暇之余的书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的太讽刺了。

现在都说满地都是高材生,而且根据相关报道:

北京今年的硕博毕业生首次超过了本科毕业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说现在哪怕你拼尽全力,考上了研究生,读完了博士生,依旧逃不过内卷的命运。

似乎真的如大家所说的那样,硕博已经开始“贬值”了。

之前大家都在嘲讽的“小镇做题家”,是不是处境也更加艰难了?

你说普通人有的选吗?没有。他们只能拼命奔跑。

但很多人可能穷尽一生都想不明白:

为什么他们从小到大,努力做题,勤勤恳恳工作,丝毫不敢懈怠,到底是哪一步做得不对,竟落得如此境地?

03

之前看过一本书,是纳西姆· 塔勒的《黑天鹅》。

他在书里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生活在十七世纪欧洲的人们,坚信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因为他们从来都没见过白天鹅。

直到后来探险家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黑天鹅,人们不可动摇的信念便彻底崩溃了。

这就是著名的“黑天鹅理论”。

现在我们对于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最后却发生了,都称为“黑天鹅理论”。

而这种事情一旦发生,由于其不可预估性,对生活都是翻天覆地的挑战和改变。

正如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谁也没想到有一天新东方会轰然倒下,他年近60的他面对如此大的变故,依旧从容应对。

就像他曾《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一书里写的:

能否对得起自己的一辈子,是一个你到底有没有勇气继续走下去的问题:

有没有勇气在别人讽刺你、打击你的时候走下去;

有没有勇气在整个社会都看不起你的时候依然走下去。”

这世上,每个人都会有一段无助绝望的时光:生活失意、遭人构陷、受人诋毁、前路迷茫......

风会熄灭蜡烛,也会让火越烧越旺。

04

不知你有没有听说过“拐点理论”?

任何一段上升趋势的开始,一定都是从位于最低处的某个点延伸开来的。

换句话来说,一个人所跌落的谷底,往往也是他成功的起点。

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在拐点到来前,就选择了早早认命,不再去拼。

面对不可预估的黑天鹅事件,我们能做的只有提前做好准备,提高自己抗风险的能力。

作家哈金说得在理:


“其实人和人最后的区别,就是这一个一个的坎儿,你能不能熬过去,过去了你就不一样了。

犹记得俞敏洪之前更新的一篇文章,被其中一句话感动了许久:

工作结束已经过了12点,到外面散步10分钟,星星闪烁,空气清冽。

那棵路边的槐树,伸展着刚劲虬龙般的枝丫,似不屈的英雄,在黑暗中探寻天空的深邃。”

在逆境中寻找方向,在绝境中寻找希望。

生活从来都不容易,苦难也永远不会缺席

我从不赞同歌颂苦难,我只歌颂在苦难中依旧坚强生活的人。

共勉。

我是麦子,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