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赣州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可敬可爱的人物,赣州本是一个感恩城市,也是一座有温度的温情都市。

赣州历来都有三十六街七十二巷的美妙传说,它让每一条街巷都那么生动可爱,充满城市烟火,点亮人间万象。

姚府里,位于烽火拜将台之下,城墙的边缘,宋元时代,官府衙门都在军门楼一带,1646年清军南下,赣州人民在兵部尚书杨廷麟万元吉的带领下,进行了殊死抵抗,没有哪一个城市如此惨烈,获得了“忠诚府”称号,赣州是南明第一个全城70%以上军民殉国的悲情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清军占领了赣州,结局就是:下发垦荒令,招募大量广东湖南福建人以及周边县城的人,进入赣州,当时潮汕人比较多,集中在赣江路一带。

明清一战,赣州剩下的就是万余抬尸体的老弱妇孺,全城青壮年和狼兵粤兵本土明军,几乎全部殉国。当年的官府衙门,比如姚衙前姚玺豪宅都被焚毁,军门楼皇城也毁于一旦,建春门,西津门等也一并焚毁,烧了几天几夜,古人迷信,冤魂死难者投井者,清水塘铁盔塘,杨廷麟投塘自尽 ,北部怨气很重。

难怪姚自强放弃了北边,选择了姚府里这个位置作为总镇府邸,周边道教文化佛教五道教,遍地神圣 邪不入侵。

姚自强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在赣州做总镇的,也就是总兵,相当于军区司令员,在赣州只手遮天。

问题是,赣州当时几乎是空城,首选要让几十万人进来,然后再把焚毁的商铺住宅城墙修缮,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姚总镇在启军看来,还是优秀的,当务之急,他不仅要恢复赣州的文化,城建,这边还要背负着骂名,虽然启军不能肯定姚总兵儿子的故事,是否有其事,可是根据我搜集的资料,他不可能会有此故事,启军认为绝对是民间故事,民间编了快意情仇的故事给他,用故事结果来奚落他,毕竟他对赣州也曾是侵略者,屠杀者,尽管身不由己,老百姓心头还是有杆秤。

姚府里故事大概:姚自强贵为总兵(总镇),但是有一个儿子,啥也不会,于是姚自强买了365间店铺,并且拜托这些店铺主人,一人给自己儿子一天伙食即可,那么也不会打扰大家,自己儿子也不会饿死,他是想的如此完美,为儿子余生都考虑了,可是儿子在他去世之后,把店铺都收了回来,变卖出去整天吃喝玩乐,最后穷困潦倒,饿死在铁盔塘的路边。

而实际上,姚自强,原名孔国治,辽东汉人,当时大清打下江山后,推行以汉治汉为主,辽东汉人为巩固大清社稷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姚自强,也就是孔国治,和贾熊等多次征战赣州,贾熊就是收敛杨廷麟的那位清军将领,从这段看,孔国治改名姚自强也是一种心理畏忌的。

可是功过要区别开,毕竟各为其主,孔国治改名姚自强后,对于赣州的各项人文基础设施的迅速恢复,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可不是传说中的坑儿总兵。

一.修缮各个城门,一个疯僧在1663年一把火把八镜台烧了(也叫望江楼),姚自强重新修建,包括建春门,西津门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在万松山(学名叫万嵩山)种下几万棵松树,现在的万嵩山(解放军362医院后面),就是姚自强自己带着乡绅和士兵种下的,一代又一代,故名万松山。

三.修缮文庙

现在的厚德路小学里面,姚自强和乡绅一起募集资金,可以感觉,当初赣州人文氛围还是不错,乡绅也算支持官府,不过你说他强制乡绅,那流芳千古的好事,写进日志的,难怪乡绅都肯出钱出力。

四.修缮康王庙,水东玉虚观等

那个年代的老百姓,可以烧香拜佛就是和平的象征,所以,赣州这个地方,因为外来人口的激增,垦荒大军的填充,各有各的信仰,赣州老话说的,赣州的庙连庙,谁也数不清,有多少庙,供的又是谁?这就是一个宽容的人文环境。

康王庙十分有意思,他供的是康王赵构,也有说是岳飞,总之他们二位都是赣州百姓的恩人,一位劝阻屠城,一位被说服了。

玉虚观是赣州一座道教名观,多次毁于战火,姚自强也集合乡绅进行了修复。

五.流芳千古

在文庙的名宦祠,有15位造福赣州百姓的官员,被永久的纪念,这其中就包括了赣州总镇姚自强。

和文天祥赵忭在一起的,历史功德不容质疑,但是人们茶余饭后,也不会严谨的追溯某位历史名人的真真假假,这也只有我们喜欢人文历史的人,才会去发现,才会去整理。

结语:

姚自强,至少留下一条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街巷,而被人们永远的记得,他处于一个朝代交替,自己也不过是朝廷的棋子,即便要他杀一些自己不想杀的百姓,他也只能照做。

这就是封建的忠君思想,可是在和平无战事的时候,他也为赣州的人文建设,市政建设,耗尽了一生,他就是姚自强,辽东汉人孔国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简介:李启军,江西赣州人,客家人,以人文历史和心理学见长,热衷分析社会现象,职业网名赣州房掌柜,如有不妥之文字和图片,留言删除,欢迎赣州同乡回赣置业发展,支持家乡建设,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