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衡山县革命委员会发起了一场极为特别的活动,当地民众想要找到一位远去将近40年的恩人尸骨,曾经,这位恩人为了衡山的解放事业奉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并长眠于此,衡山民众甚至喊出了“不找到烈士遗骨誓不罢休”的口号。

历时长达两个月的苦苦找寻,直到12月13日中午,一支6人行动小组在休息时意外发现了地面上露出的一块石头,翻开来看到这是一块石碑还刻有一个“毛”字,清洗后,石碑上的字赫然出现在人们眼前:“民国十八年刊,毛达湘女士墓,原籍湘潭人氏。”

众人欢呼雀跃,原来,这位名叫毛达湘的女子便是他们要找的恩人,而毛达湘恰恰是毛主席的堂妹——烈士毛泽建。

对于堂妹毛泽建的牺牲,毛主席事后提及仍旧满怀可惜之情,可对于毛泽建而言,她短暂的一生实实在在地探索过人生的意义也体会过生命的价值,生与死、安与危、乐与苦让这段短暂的生命之旅充满意义。

毛泽建于1905年10月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东茅塘的一户贫苦农户,因为出生时正逢菊花盛开的时节,也就有了“菊妹子”这个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毛主席一样,菊妹子是当地毛家泽字辈人,同辈兄弟十人中只有这么一位女娃娃,奈何当年依旧是封建思想当道,菊妹子从出生开始就注定要面对卑微的命运。

菊妹子的父亲毛蔚生与毛泽东的父亲是亲兄弟,年轻时靠着在外帮工谋生,因为患上肺痨的缘故而英年早逝,只留下妻子陈氏以及四个年幼的孩子艰难存活。

此时毛主席一家生活还算富足,也会时常接济陈氏遗孀,主席的母亲文七妹还曾将菊妹子带回自己家抚养,甚至嘱咐自己的儿子:“你要把她当亲妹妹看待,让她读点书,日后能过上好日子。”

就这样,七岁的菊妹子开始与毛主席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主席也因此给她取了新名字——毛泽建。

对于毛泽建来说,与兄长一家人生活最大的幸运还在于,她有幸在很小的时候就得到了先进思想的熏陶,只要主席寒暑假回家时,他总会抽出时间给毛泽建讲国家大事、革命道理。

同龄女孩还沉浸在裹脚、针线这些琐碎小事时,毛泽建却听到了“国难当头,民生艰难”“参加革命,改造中国”这些先进思想,渐渐地,小姑娘懵懂的心开始有了新的人生追求:成为像三哥毛泽东那样的革命者。

如今看来,毛泽建也的确将年幼时就立下的人生信条一直践行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1919年10月,文七妹病逝,这也打破了毛泽建原本还算安稳的生活,14岁的小姑娘在灵前长跪不起,奈何三个月后,毛主席的父亲也相继去世,此时的主席远在北京,毛泽建的生活有一次深陷窘境。

回到东茅塘老家,毛泽建眼看着母亲带着年幼的弟妹们生活艰难,在亲戚的劝说下,母亲也只能含泪同意将毛泽建送往韶山杨林乡肖家做起了童养媳,如果没有毛主席之后回到家乡的出手相助,毛泽建的一生也注定会在悲哀的时代中无声地湮灭。

1920年8月,主席终于回到韶山老家,没成想自己的家中早已物是人非,心爱的堂妹居然过上了身为童养媳的悲惨日子。

震怒之下的毛主席将毛泽建接回家中,在毛主席的帮助下,毛泽建解除了这场不公平的婚约,兄妹俩奔赴长沙,属于毛泽建的新人生终于开启!

来到长沙后的毛泽建,摆脱了传统女性的束缚,在学校认真学习,进步飞速,两年半的时间里,她完成了常人需要五六年才能掌握的课程,还主动为毛主席创办的文化书社送各种进步书籍和报刊,甚至在清水塘秘密召开中共湘区委会时站岗放哨,帮助工会刻印传单、张贴标语等等。

这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贫苦女孩,摆脱了曾经的稚嫩与恐惧,成为革命先锋的她不断提高着思想境界,1923年,18岁的毛泽建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曾经的革命历程远比我们想象得还要艰辛万分,光靠激情与口号一定无法实现,就在毛泽建加入我党后,湖南一带的革命局势也变得尤为紧张,毛泽建听从组织安排,开始辗转各地开展革命运动。

在前往衡阳时,毛主席送给了毛泽建两句话:“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以此来激励她在革命路上砥砺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之后,毛泽建改名毛达湘,在夏明翰的介绍下来到衡阳从事革命运动,在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后,她一边积极求学,一边联合有志青年一起深入学习革命理论,甚至还会在假日来到工厂、矿山、农村开展革命宣传活动,成为了中共三女师负责人。

1925年,毛泽建有一次身先士卒深入大街小巷开始了革命演讲,尤其在衡阳县反动县长陈其祥镇压学生运动时,为了营救被逮捕的湘南学联代表,毛泽建带着同学们冲进县衙与陈其祥当面对质,最终成功营救学联代表,从此,湘南地区的师生们都称她为“女先锋”。

就在这年冬天,毛泽建与革命同仁陈芬在毛主席的牵线搭桥下成为了一对革命伉俪,两人回到陈芬的老家开始展开革命活动。

1926年,毛泽建担任中共衡阳县执委,在她带着农民轰轰烈烈展开革命运动时,毛主席的每一句教诲都被她铭记于心,全面团结农民、建立发展农民协会,对土豪劣绅进行打击,不断推翻着封建政权,渐渐成为了当地豪绅恶霸谈之色变的革命人物。

1927年初,毛泽建作为衡阳县代表来到长沙参加省妇联召开的妇女工作大会,此后的她不断借鉴毛主席在各地开展革命的优秀经验并开办农民运动骨干训练班,为我党后续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骨干力量。

同年4月,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衡岳一带陷入白色恐怖之中,可这并没有吓退毛泽建一行革命先锋的革命斗志,夫妻俩受中共湘南特委委派前往衡山县继续开展革命工作。

在毛主席发动秋收起义之际,夫妻俩也深入集兵滩一带开始了工农自卫反击,他们炸毁国县政府、破坏过敌人电讯设备,还曾处决过一大批土豪劣绅,让原本薄弱的革命根基有了不小的巩固。

要说当年的顽固封建势力强大无比,毛泽建偏偏成为了革命先行军中最锋利的那把利刃,历经岁月洗礼,她早已没有了对生死的恐惧,心中装着的都是对劳苦大众的体恤之情,她曾为自己摆脱不堪命运努力抗争过,如今还要为改变国人命运抗争。

每每与家人和战友通信时,毛泽建都会在落款处画上一把剑,对她而言,自己毕生的理想便是成为让敌人心惊胆寒的利剑!

在劳苦大众眼中是“女先锋”的毛泽建,当然也成为了恶势力的心头大患,他们疯狂地一次次反扑并试图剿灭我党组建的新势力,奈何我党如毛泽建夫妇这样九死不悔的先锋们,哪怕身处险境依旧会坚韧不拔地积极开展革命运动。

当中共湘南特委遭到破坏后,因为叛徒的告密,中共衡山县委也因此暴露,毛泽建夫妻俩人带领革命同仁突破重重封锁奔赴耒阳县,开始协助朱德与陈毅带领的工农革命军作战。

1928年4月,工农红军转移井冈山,毛泽建夫妻又一次留在耒阳开始了最艰辛的革命游击斗争,毛泽建继续先前卓越的革命精神,用最短的时间迅速扩大了农民武装,组成的游击队积极配合红军进行战斗,更加有力地保护了革命有生力量,给井冈山革命斗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可就在同年夏天,毛泽建夫妻俩人带领游击队在耒阳夏塘铺一带与敌人展开激烈遭遇战时,两人双双被捕,陈芬随后被害,而此时的毛泽建已经身怀有孕,火速前来营救的红军部队也仅仅将她营救了出来。

在部队准备转移时,为了不拖累全军前进速度,行动不便的毛泽建坚持留下来,藏身在夏塘铺一户农民家中,可就在临盆之际,孩子的啼哭声还是惊动了正在展开搜查追捕的敌人,虚弱的毛泽建不幸再次被捕,刚刚出生的孩子随后也不幸夭折。

监狱中,敌人知道毛泽建就是我党领导人毛泽东的妹妹,他们无所不用其极对毛泽建展开酷刑,妄图从她的嘴里抠出重要的情报,可无论如何毒刑拷问,甚至派来我党叛徒的彭瓒前来游说,毛泽建依旧表示宁死不屈、绝不叛变!

1929年8月20日,戴着脚镣手铐的毛泽建被押赴衡山马王庙刑场,就义前,她依旧面对围观群众慷慨激昂:“乡亲们,杀了一个毛达湘,还会有千万个毛达湘站起来!”

一代革命巾帼英豪就这样倒下了,那一年的毛泽建仅有24岁,她失去了心爱的丈夫、孩子还有自己的生命,最重要的是,她再也无法继续带领着革命同仁们抗争在革命第一线。

毛泽建死后,敌人依旧没有停止对她的羞辱,国民党甚至下令严禁收敛,还要暴尸三日来以儆效尤,群众对此怒不可遏又很是无可奈何。

可衡山的父老乡亲终究不会让当年带领他们对抗强权的革命恩人就这样在死后受尽屈辱,当时城南码头工人李师傅便在目睹毛泽建就义后回到家中辗转反侧。

最终,他找来了其他3位码头工人,连夜用自己做衣柜的木板做了一口简易棺材,又悄悄将毛泽建的遗体偷了回来,安葬在了衡山县郊城南西溪桥的一片草丛中。

1930年2月,当毛泽建昔日的战友屈淼澄得知噩耗后,连夜来到衡山并通过明察暗访找到了热心人李师傅。

当屈淼澄来到毛泽建的墓前,不仅悲痛万分,他也代表我党感谢了李师傅一行人的义举,而此时的屈淼澄也发现,毛泽建的墓地地势低洼,难免会在日后遭到洪水侵害。

屈淼澄随即回到衡阳庙溪集结了8位码头工会会员,一行人连夜将毛泽建的灵柩转移到巾紫峰下湘江河畔公路上方的一处凹地。

为了不被敌人察觉,他们将刻有碑文的青石碑字朝下埋盖在棺木上方,又在土堆上种了几株映山红来做掩饰,也是为了留下记号方便日后寻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奈何历经岁月变迁,当人们再度想起寻找烈士墓时,才出现了开篇提到的那一幕,好在,上天让后人找到了毛泽建的烈士墓,人们对于先烈的崇敬之心有了寄托。

曾经,对于毛泽建的牺牲,毛主席一度悲痛万分,在他看来,妹妹始终都是一位好党员、好同志,她的死真的太可惜。

如今,毛泽建的烈士墓早已被扩建为烈士陵园,每一年都有无数国人前去敬仰,她长眠于那里,却在革命抗争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一片赤诚。

还请记住这个名字:毛泽建,一位从贫苦大山中走出来的姑娘,一位在革命浪潮中蜕变为时代先锋的传奇女子,一位用生命与鲜血照亮同仁前行的革命巾帼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