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业人士有共识,过去的15年中,各国中央银行两次成功避免了全球经济大萧条: 一次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另一次是新冠病毒流行的高峰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大家为恢复市场信心和保持资金流向经济而采取的策略都存在高风险---很难不破坏金融系统稳定。

过去四年,全球各国中央银行购买了价值数万亿美元的政府债券和类似资产,以降低借贷成本并刺激其经济。这一措施被称为 "量化宽松",即QE,为市场创造出大量的廉价现金,同时也使决策者对市场有新的支配权。

但是,自从去年通货膨胀率达到当代人所经历的最高水平以来,各中央银行已经开始了规模空前的新手段,通过出售债券或让它们到期,从其账面上消失来缩减其膨胀的资产负债。全球几大央行的 "量化紧缩",即QT,将在未来两年从全球金融系统中抽走2万亿美元的流动性。

这种巨大的流动性抽离显然会放大银行系统和市场的压力,要知道,在美元持续加息背景下,市场金融系统应对利率的急剧上升和投资者的不安已经极为疲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膨胀的负债

根据惠誉的数据,在2009年至2022年期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英格兰银行、欧洲中央银行和日本银行购买的长期政府债券和资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总额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19.7万亿美元。

现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中央银行--除了日本银行--正在稳步缩小其资产负债,没有人知道随着越来越多的资金抽离,金融系统会发生什么。

2017年,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珍妮特·耶伦将QT量化紧缩比作 "眼看着油漆变干",将这个过程描述为 "在后台悄悄运行的进程"。

而芝加哥大学金融学教授的拉詹则表示不认同。他指出,投资者和银行会根据金融系统中的货币量来调整其策略。流动性需求一直逐步上升的,QE就如毒瘾,政府很难放下量化宽松这种手段。

在2013年,美联储仅仅表示它打算减缓其资产购买的步伐,就导致了投资者纷纷抛售美国政府债券和股票。

而当央行尝试QT,在2017年至2019年期间缩减其资产负债表的规模时,一些市场的麻烦很快就随之而来。

例如在2019年9月,美国的隔夜借贷市场突现美元荒,互相借不到钱,逼近美联储毫不犹疑介入释放500多亿流动性(一旦发展成流动性危机,就会失控,必须 灭的越快越好)。其实当时银行预留现金还有1.3W亿,并不是没钱外借,而是不敢外借。

如今,随着 "非常宽松的货币 "时期的结束和新篇章的开始,金融市场有太多不确定性。

金融市场压力迹象

央行们QT操作导致金融不稳定在过去八个月的两起严重的市场压力事件中显而易见。

2022年年9月,英国政府债券(长期国债)的大幅抛售---使英镑暴跌,并使英格兰银行多次介入---其中一部分是市场对前首相利兹-特拉斯增加政府借款计划的担忧引发的,当时英格兰银行正准备开始出售公债,投资者预计,国债的过度供应将压低其投资价值。

惠誉分析师在他们的报告中说,这场危机 "显示了在QT期间政府债券市场的无序动荡风险",并应作为一个 "警钟"。

伦敦的英格兰银行大厦

而在美国,QT也助长了美国银行业的动荡,暴露了像硅谷Silicon Valley银行这样的弱者,该银行于2023年3月倒闭。

在宽松货币时代,银行看到存款象吹气球一样不断膨胀,堆积的借贷远远超过了联邦政府的保险额度。

然后,中央银行从金融系统中抽取流动性,如果储户突然要求拿回他们的钱,这就造成了危险的错配局面。

更糟糕的是,中央银行同时不断抬升利率导致许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出现很大的漏洞。更高的利率侵蚀银行很大一部分投资的价值,包括曾经被视为安全的长期政府债券。

因此政府同时进行利率调整,还又进行QT,那么会让事情变得极为复杂难测。

将发生什么?

当然央行官员一直表示,他们会采取渐进和可预见的方式来进行QT,以尽量减少干扰。

然而,市场显然很脆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上个月的金融稳定报告中说,欧元区、美国和英国的QT,减少了政府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更易出现异常波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国在2022年9月的危机表明,投资者并不是唯一受到QT风险影响的人。政治家们也必须考虑制定的策略对市场的冲击。

近年来政府债务水平急剧上升,但由于中央银行愿意购买大量债务,偿还债务的成本已经被抑制住了。如今,如果政府想为绿色投资项目和措施提供资金,实现经济数字化,就需要找到其他买家。

即使美国政府债务上限之争得到解决,央行行长的收紧货币手法接下来也可能成为美国的一个主要摩擦源。因为中央银行不入场购入债券,那么债务的利息就会高得多。因此 ,因此在某些时候,美联储要以政治的角度介入,而不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