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美国公开演讲,评价了俄乌冲突。

这场演讲人山人海,但布什老爷子仿佛没睡醒,在演讲中途居然说了一句:

“我觉得对伊拉克的入侵是野蛮而不合理的。”

在场的观众马上发出笑声,小布什也缓过神来,尴尬笑笑,说自己口误,要说的是乌克兰。

但他又补了一句:“伊拉克也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至今日,伊拉克战争已经过去20年,萨达姆都死了16年,他的儿子、孙子也都被美国杀死,整个伊拉克的政界被洗牌,但人们已经很少提起这个地方了。

现在伊拉克俨然已经成了国际小透明,只有少部分专家学者还在研究伊拉克,因为一次海湾战争,一次伊拉克战争,给世界带来太多教训。

2003年伊拉克战争结束后,就有这么一个问题,一直让军事家们津津乐道:强大的共和国卫队去哪了?

海湾战争时,美国为首的联军虽然来势汹汹,但伊拉克军队还是打得很顽强,尤其是共和国卫队,曾给美军造成很大麻烦。

海湾战争后,伊拉克经济凋敝,但萨达姆还是花钱武装共和国卫队,他们的装备是中东最优秀的。可这样一支被寄予厚望的精锐部队,却在美国入侵时“消失”了,着实让人惊奇。

到了伊拉克战争,14万共和国卫队却原地蒸发,连抵抗都看不到,首都巴格达一鼓而下。直到战争结束数年后,一些参战过的伊拉克军官才讲出了实情。

那么,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实力究竟如何?这样一支部队在2003年为什么原地消失?

一、萨达姆的“党卫军”:共和国卫队

二战后,中东地区开始掀起独立热潮,今天我们看到的中东和北非国家都在这一时期独立,并因资源迅速走向繁荣。

阿拉伯人几乎都是穆斯林,但他们的独立走的不是宗教化路线,而是世俗化路线。

这种世俗化还不是民主世俗化,而是独裁的专制世俗化。当地代表性的埃及、叙利亚、伊拉克、利比亚都是如此。

当初,埃及则是阿拉伯世界的“带头大哥”,埃及人做的事情,几乎都是阿拉伯人的风向标。

1952年,埃及军队在纳赛尔带领下进行革命,自由军官组织夺取政权,并建立了“共和国卫队”负责维护国内秩序。

三年后,“共和国卫队”帮助纳赛尔等人上台执政,这支部队成为埃及共和国的依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20世纪中期的阿拉伯世界,纳赛尔是真正的“灯塔”,他在第二次中东战争里赶走英法殖民者的功绩是划时代的。

那一战之后,伊拉克的萨达姆、利比亚的卡扎菲、叙利亚的阿萨德都是他的小粉丝。

在20世纪60年代,萨达姆加入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他曾在埃及留学,学习了全套的埃及革命理论和治国思想。

60年代末,萨达姆担任复兴社会党高层,这一时期,复兴社会党开始模仿埃及,组建“共和国卫队”。

这是阿拉伯世界的第二个“共和国卫队”,是伊拉克人对埃及伟人纳赛尔的一次致敬。

起初,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编制很小,不到一个团,其成员来自军队,且都是复兴社会党的成员。

这支部队有多个职责,既负责伊拉克政府部门的保卫工作,又负责首都巴格达的治安工作,还设置有保安队,专门给总统当保镖。

70年代,随着萨达姆进入伊拉克军队负责军队建设,他开始壮大共和国卫队,将其培养为自己的亲信。

在萨达姆的带领下,共和国卫队的士兵选拔严格,训练细致,武器精良,比伊拉克常规部队战斗力强。

一支如此艰苦的部队,必然也是有着高薪的支持。在萨达姆的主持下,共和国卫队军饷高,而且从不拖欠,所以军队的有识之士都想进这支部队,为萨达姆效力。

1976年,萨达姆成为伊拉克军队指挥,经过三年的发展后,他成功夺权,变成党、政、军领袖。凭借着对“共和国卫队”的控制,开始了长达24年的独裁。

萨达姆上台时,阿拉伯世界刚刚经过了几次大战洗礼,四次中东战争里, 阿拉伯人表现很差,叙利亚和埃及最终都向西方妥协。

至于他的偶像纳赛尔,却早已在第三次中东战争后撒手人寰,此时的阿拉伯人缺乏领袖。

雄心勃勃的萨达姆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他开始朝着梦想中的“哈利法”前进,这个称谓是阿拉伯人古代皇帝称号,有点像古代蒙古人的可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恰巧,隔壁的伊朗闹宗教革命,萨达姆借口对伊拉克有威胁,下令全军备战,第一件事就是扩大“共和国卫队”。

短短两年,共和国卫队由不到一个团扩大到一个师,人数近20000。共和国卫队的组成也产生变化,以前是从全国招人,现在萨达姆只招自己家乡提克里特的小伙子。

不过,扩编的“共和国卫队”都是缺乏经验的、提克里特出身的社会复兴党员,但萨达姆不在乎,他需要这支部队只忠于自己。

1980年“共和国卫队”军容壮盛,武器精良,有从苏联进口的重炮和坦克。

在法理上,“共和国卫队”归军队指挥,但萨达姆将其指挥权收归己有,连社会复兴党都无法左右。这支部队完全成为他的私人武装,伊拉克高官偷偷称其为“萨达姆.侯赛因的党卫军”。

二、老乡很亲热,但是打仗不行

伊拉克共和国卫队扩编没多久,就遇到了一场血与火的考验。

1980年9月,伊拉克进攻伊朗,两伊战争爆发。

伊拉克军队本来势如破竹,因为伊朗革命消灭了原来的伊朗王国军队,新建立的军队战斗力和民兵差不多。伊拉克上下都认为伊朗不堪一击,能一拳撂倒。

没想到,伊朗领袖霍梅尼振臂一呼,几百万民兵来到了前线。加上少数伊朗空军精锐的反击,伊朗居然挡住了伊拉克的侵略。

两伊战争此后变成添油战,两国动员近500万士兵打了8年,伤亡上百万人。在两伊战争里,“共和国卫队”这个“绣花大枕头”差点把萨达姆气晕。

“共和国卫队”20000多人,装备精良武器,但打起仗来没法看。

前期的战争里,伊拉克国防军是战争的主力,连伊拉克什叶派和库尔德军人打仗都很勇猛。“共和国卫队”经常出现在战线上,战绩却乏善可陈,他们和二战初期的德国党卫军一样,只做一些扫尾的工作。

两伊战争是现代著名的“回合制战争”,两方轮流进攻和防御,一直重复这个过程。

在战争的第三阶段,两国都很疲敝,伊朗想一次打垮伊拉克,于是发起“曙光行动”抢走了伊拉克的南方重镇法奥。

着急的萨达姆,又派兵攻占伊朗重镇迈赫兰,并告诉伊朗,用法奥交换迈赫兰,大家面子都过得去,但伊朗不同意。

随后,伊朗居然派兵从伊拉克手里抢来了迈赫兰,又打了一场漂亮的进攻战。

自己的城市丢了,别人的城市没抢过来,迈赫兰争夺战的战败让萨达姆政府在国际和国内的威望大为受损。

此战之中,被寄予厚望的“共和国卫队”简直是丢人现眼,守城不给力,逃跑第一名,萨达姆彻底失去了耐心。

于是,他宣布改组这支御林军,放弃自己那些“忠诚”的老乡,从军队选调精锐进入“共和国卫队”。

这次改组是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发展史的里程碑,次年,该部队被扩大三分之一,共7个旅,整编为两个师和一个直属部队,总兵力近5万人。

当年的“共和国卫队”,也有很多武器都是从东方阵营进口的,其中属中国的武器尤其多。

中国向伊拉克出口了大量69式坦克、63式装甲车,共有3000辆69坦克卖到伊拉克,帮伊拉克顶住了伊朗的进攻,“共和国卫队”用这些武器在战争最后两年打出了风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8年,两伊战争终于结束,两伊两败俱伤。

萨达姆此时头很大,仗没打赢,国内外汇见底,国外债台高筑,军队复员、国内重建都需要资金,但阿拉伯兄弟们居然还逼债。

萨达姆感觉到环境对自己不利,但在国内怨声载道的情况下,他依然选择买武器壮大军队。

当时苏联还在,萨达姆从东欧阵营购买坦克和重炮、飞机,光在1990年,伊拉克就买了近千辆T72M坦克。

最终,这些坦克很多装备给了“共和国卫队”,让其扩建到10万人,下辖精锐的“汉谟拉比装甲师”、“麦地那装甲师”、“真主装甲师”,以及4个机械化步兵师等,一共20多个旅级单位。

1990年,为了“销账”,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共和国卫队”的“汉莫拉比装甲师”就是前锋,小国科威特无力招架,瞬间灭国。

但没过多久,美国就带着西方联军来到海湾地区,海湾战争爆发。

三、坚固的联盟,往往从内部腐朽

海湾战争的过程已经是老生常谈,萨达姆本来心高气傲,觉得自己的精锐部队和西方有一战之力,但没想到美国用强大的空军和制导武器给全世界上了一课。

在美军进攻前,伊拉克军队分为两部分,主力在南部和东部,一线是国防军,二线是“共和国卫队”。

萨达姆的意思是:国防军防御联军的入侵,而“共和国卫队”作为预备队,准备堵口子,甚至防守反击。

面对联军,虽然伊拉克军队的参谋们主张让主力后撤,在国内纵深防御,但萨达姆不听,他觉得要是撤出占领的科威特,这场侵略带来的国际影响就会大打折扣。

转眼,来到1991年1月中旬,美军开始空袭,先是打击了伊拉克境内大量装甲部队和防空设备,随后在2月底从地面进攻伊拉克陆军,解放了科威特。

2月起,伊拉克军队不仅面对正面登陆的联军,隔壁的沙特也让美军陆战1师、2师、第101空降师等部队从伊沙边境进攻伊拉克,伊拉克军队四面楚歌。

在战斗中,由于伊拉克国防军整体装备较差,被打得连连后退,“共和国卫队”也无法化腐朽为为神奇。

当“共和国卫队”专注正面时,美军绕道后方包围,M1A1坦克以强大火力把T72点名。

其中,最惨的是“真主师”,一个师级部队面对美军两个军,正面扛着3个美式装甲师,最后被打光载具后撤退。

纵观战斗全程,虽然伊拉克人打得非常英勇,但因为没有制空权,且主战坦克不如联军,伊军一溃千里,就连“共和国卫队”也被击溃。

在战争中,“麦地那”、“真主”、“汉谟拉比”三个师死伤惨重,不过其表现之倔强,就连美军都感叹这些部队着实打得顽强。

自诩为“中东第一军事大国”的伊拉克被美军痛殴,全世界看得目瞪口呆,最后萨达姆也认输,撤军赔款,联军开始撤退。

这一战让伊拉克损失惨重,10万人伤亡不说,还打光了大量武器,飞机、防空导弹、军用雷达、坦克等重武器的损失,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战后,伊拉克又背上300亿美元的赔款,让伊拉克政府焦头烂额,至于军队失去的武器,也很难再次补齐。

不过,凭借石油,萨达姆还是挺住了战后的低潮期,但哪怕国内经济崩溃,失业率上升,人民怨声载道,在萨达姆的眼中,军队里的武器也要补齐。

尽管战后的伊拉克被制裁,先进武器如导弹和火箭炮、制导武器买不到,但坦克、装甲车、喷气式飞机还是能买到的,因为俄罗斯那时候很穷,卖武器是他们的主要生意。

最后,萨达姆又把“共和国卫队”扩编到了14万人,还是以购买俄系武器为主,如T系列坦克和BMP装甲车,顺便搭配法国、比利时的重炮。

到了2003年前,伊拉克看似又回到了巅峰,萨达姆的自信也回来了。

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国几乎兵不血刃,就让伊拉克军队一败涂地。尤其是骄傲的“共和国卫队”,直接原地消失,没有做出像样的抵抗。

当战报传出伊拉克战场后,全世界都很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伊拉克军队几乎没有抵抗,“共和国卫队”去哪了?

直到战争结束几年后,一些美军和伊拉克军官员才对媒体讲出了实情——2003年的“共和国卫队”不是失踪了,而是原地解散,大部分人逃跑了。

原来,当时伊拉克经济很差,民间怨声载道,军队里也对萨达姆不满。“共和国卫队”的军人虽然待遇好,军官更是国家的英雄,但他们的收入放在西方也就是个温饱。

在这样的背景下,共和国卫队的将士们开始产生了动摇。于是在开战之前,美国就通过这一点打开口子,让CIA渗透伊拉克的国防体系。

美国用糖衣炮弹买通军官,并允诺让他们移民,所以“共和国卫队”的很多军官在开战后不战而降。

美军的飞机飞来,他们就丢弃坦克逃跑;被派去防御城镇或者村子,他们就购买平民的衣服,然后跟随难民逃跑。

还有军官直接解散部队,他们知道打不赢,也不想给萨达姆卖命。

最后,只有精锐的“真主师”、“汉谟拉比师”还守卫着“共和国卫队”的荣耀,在进攻巴格达前做了一些抵抗。

但随着美军大军压境,这些部队也原地解散,有的化整为零,去北方打游击,也有人潜逃回家,过自己的小日子。

由此来看,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国不是赢在了战场上,伊拉克也不是输给了敌人。美国赢在软实力,伊拉克输在人心丧尽。

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历史,给全世界的启发很大,特别是东欧和非洲诸国。

二战之后几十年来,大到苏联,小到非洲多国,有的解体,有的战乱无休,多数是输在人心的瓦解,被CIA找到了渗透的机会。

只有像我们中国人一样,众志成城,才能让祖国在国际上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资料:

1、《伊拉克共和国卫队有多强》,刘光成

2、《伊拉克特种共和国卫队:保卫萨达姆》,海民德